( 3 )《外嫁》
出國之前,蘭總共見過男人 3 張照片,一張是高中畢業時的證明照片,另一張是全家福,說是全家福,其實照片上隻有男人和他父母,這兩張照片都是在照相館裏拍的正規版,圖像很清晰,隻是年代遠了一點兒,紙麵都有點兒見老了。最後一張是近照,男人穿著一身蠻精神工作服,手裏舉著一瓶牛奶,被一群奶牛擁著,遠處, 藍天、遠山、綠草,近所,青瓦白牆的民宅、棕舍赤欄的牛場,,,那圖像簡直就是一幅悠悠嫻靜的郊外風情畫,蘭的心被牽著飛了,飛得老高老遠的,最後,融入到那幅風情畫裏麵了。後來聽說那張照片是當地農協為地產做宣傳時拍的廣告照,難怪畫麵生動得連牛帶人都透著精神,敢情是專業攝影人的作品。
照片上看到的男人應該算是長相標致的那種類型,濃眉大眼,鼻挺唇方的,一臉的笑容一臉的慈善,蘭覺得自己可以托身於他呢。 一紙簡曆符著家況介紹: 42 歲,未婚,高中畢業後回家繼承家業,姐弟倆人,姐姐遠嫁,現在家裏隻有古稀高齡的父母和男人,主要生計是經營牧場,情趣愛好一欄裏麵添的是攝影和釣魚。這條件讓當時閨中待嫁的蘭幾乎無可挑剔,她慶幸自己運氣好,這一來,既可以鞏固住自己在小鎮上“大姐大”的聲位,又可以讓父母有足夠的本錢炫耀於人,對這樁婚事,蘭沒有任何猶豫,隻有暗自裏的期盼,這回一定讓自己活得像個樣。
沒有和對方隻言片語的交往,因為沒有可以讓他們溝通的共同語言,婚前的感情交流不得不的被忽略不計了,唯一的傳言信使就是那個鄰居的遠親。蘭囑咐父母不要給自己張羅任何嫁妝,她說自己嫁的是島國,那裏富的流油呢,啥都不缺。接下來就是傾囊款待來道喜的遠親近鄰,舊友故交,來的就是客,就是要來粘喜的,那就要款待好,不能丟了麵子呀,北國人的所謂為人處事的原則,蘭堅守著, 喜筵一直擺到上飛機的前一天 。蘭自己說,那幾天是她有生以來最最開心,最最“高”的幾天。
說來也怪,事後想來,那幾天裏,蘭的朋友莫名其妙的多了許多呢,陌生的麵孔嘴裏操著的都是道喜和恭維,蘭看著哪個人都犯親呢。當然了,蘭也收到了許多托付,孩子留學呀、閨女待嫁呀、老公要去勞務呀、合夥投資人代旬等等,說實在的,事後蘭看著那些自己受理的人家的照片和便條,一點兒都摸不到頭腦。臨上飛機那天,老同學還借了個本田佳美把她送到火車站,盡管家裏離火車站走路也隻要 20 分鍾不到的距離。
蘭就這樣“高”著離開了養育她 30 年的小鎮,一個人,她沒有讓家人送她,她說她不是去參軍下鄉的,是出國呀。她一個人轉了 3 趟車,磕磕絆絆的來到省城的機場,手裏麵緊緊的握著男人寄來的機票,費了好多周折,她還是登上了她的飛機,懷揣著父母、兒子、弟弟們的照片,蘭的飛機啟程了,載著她、載著她的夢、載著她的命運,飛離了她那堅實的大地,飛向那漂著的島國。。。。。。
(未完待續)
請看下篇:( 4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