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
“沉浮,彷徨,迷失,遊離,是在無數個平常日子中經常要麵臨的狀態,對於我而言,這樣的迷茫往往是周期性的,而這個周期又是不定的,它總是始料能及而又避之不及的反複敲打我不太敏感的神經.像上緊的發條剛剛運作完畢,我一時失去了行動的理由,僵硬地呆在那裏等待發條的再次上緊.在這等待下次上緊的空隙,我的頭腦習慣性陷入迷茫.會不止一次的問自己,是不是轉了N圈以後我還是回到了原點?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回歸原點式的勞碌是否還應該繼續進行下去?這種自我否定式的拷問還會影響自己對早已認定的價值觀的判斷.我的頭腦裏會閃現中大千世界裏種種存在方式,然後把自己的存在方式與之比較,逐一排序,在權衡得失之間,在社會慣有的價值觀念趨同的影響下,我會一時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或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不得不周期性歸零曾經做過的一切,包括情緒.然而,要麵對的生活鎖碎,凡人無法逃脫的既定軌道仍然提醒我有些東西還要照舊,有些想要舍棄的還要繼續,有些想堅守的還是讓它走掉.畢竟我知道,迷茫馬上會因接下來的忙碌而淡去,等它下一次到來之前,我隻能握緊短暫的充實告訴自己這就是生活.”
我說:
有點擔心哦,消沉本不是你的性格。遇到無奈了嗎?!生活哪好比發條?比喻不太恰當。至少每次衝刺過後,消耗了能量,光陰外,你還收獲了經曆和成熟。就是說,再笨拙的人生,都是“行進著”的,盡管有時候那軌跡會有曲度。
看到過一種叫不出名字的蟲子,軟軟長長的身子,手足長在頭尾部。觀察它的爬行,每次都是竭盡全力把頭尾並攏,身體曲拱在一起,然後挺進一個身長的距離,好感動人。想你就好比那條小蟲,其實你已經做到了“出色”!
大凡人生都是如此,進退交織,緩張有別,但終究人們都在行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