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朱鐵誌與吳建民

(2016-06-28 08:53:19) 下一個

一個在職敬業、默默無聞,一位退休走穴、路人皆知,可以說,他們都是國產精英的縮影。死亡,本來路就很多,可是像他們的選擇,讓我有點詫異。

有人把他們的思想歸納了,最欣賞的是這段:【一方麵,他們摯愛這個國家和民族,把推動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甚至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意義;另一方麵,在現實政治和社會中,他們既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又發現隻能眼睜睜看著似乎就要失控的趨勢而無能為力,陷入到極度焦慮。死亡,對他們來說,可能真的是最好的解脫。】

 

我選了兩張素描放上了,算是表示對他們的敬意。

 

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害死人

作者:???? 淚

 

《求是》副總編朱鐵誌自縊辭世,有媒體報道稱,其自殺原因可能與抑鬱症或理念和現實的差距有關。經人提醒我才想起,好像在七八年前,我還和他參加過學術交流。

 

朱鐵誌與吳建民

在我努力回憶的印象中,朱鐵誌是一位典型的社會學學者,對國家和社會發展有堅定認識。我不記得他當時說過什麽,但現有報道說,他曾經強調“社會進步的總體方向不能背道而馳,不能任由狹隘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假借正統意識形態的名義隨意泛濫,也不能有意無意之間慫恿、縱容非理性的政治表達代替理性思考、寬容精神,更不能誤判形勢、企圖重溫舊夢、讓文革餘孽沉渣泛起。”

 

若真是這樣(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卷入貪腐或政治),我覺得朱鐵誌的去世,真的非常令人惋惜!特別是在“在狹隘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假借正統意識形態的名義隨意泛濫”的今天,在意識形態和理論領域少了這樣一位學者,少了一個理性的、冷靜思考的、有寬容精神和批判意識的聲音,我覺得真是一大損失!

 

而這可能也正是幾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最為可敬與可悲之處。一方麵,他們摯愛這個國家和民族,把推動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甚至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意義;另一方麵,在現實政治和社會中,他們既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又發現隻能眼睜睜看著似乎就要失控的趨勢而無能為力,陷入到極度焦慮。

死亡,對他們來說,可能真的是最好的解脫。

 

朱鐵誌的辭世,讓我想起另一位在武漢剛剛因車禍去世的前外交官吳建民。吳建民也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和所謂的中國鷹派及民族主義情緒濃烈的學者進行過激烈辯論。

朱鐵誌與吳建民

但和中國傳統學院派知識分子相比,吳建民的好處是做過職業官僚,而且是以談判為主要職業的外交官,所以知道如何壓製焦慮情緒,能夠調整收拾心情。而傳統學院派知識分子,因為可愛又迂腐的“書呆子氣”,一旦理想受挫,就會精神崩潰,甚至於選擇結束生命。

 

吳建民和朱鐵誌,一個在國際關係和外交領域,一個在理論和意識形態領域。而這兩個領域,恰恰是最需要理性、冷靜、寬容和批判的聲音,也是溫和理性主義與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爭執最激烈的領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這兩位人物連續去世,真的令人極度惋惜,甚至我個人,我想也可能有其它知識分子,也會開始有點焦慮。

 

我相信中共高層一定不希望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失控。事實上,吳建民去世後,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七位政治局常委都送了花圈,就是一種政治上的宣示。因為按照規格,像吳建民這樣級別的官員去世,除非和某位常委有特別淵源,常委級別是不會送花圈的。七位常委都送花圈給吳建民,顯然有一些政治上的寓意。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看到,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確實有假借正統意識形態泛濫失控的風險,有將中國推向認識撕裂和國際孤立的風險,社會對多元表達也越來越缺乏包容性,一些鬥爭性極強的極端性言論,也越來越不加掩飾。人們對文革可能重來的焦慮,以及台港出現的分離主義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正源於此。

 

我經常說,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威權政治體製,這種體製的好處是能夠從上到下形成合力,如臂使指的完成一些民選體製下很難完成的大事;但這個體製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一旦做出方向性的調整,就可能因為缺乏外部製約、批評而走向極致,所以就經常會犯“左”或“右”的錯誤。所以越是這種體製,就越是需要監督與批評,越是需要多元化的社會認識製衡。

 

然而遺憾的,也恰恰就是這種中央集權的威權體製,會最容不下外部監督與批評,會將多元化聲音中的不同表達,視為對體製或個人權威的挑戰。而官僚們寧左勿右的政治投機,缺乏包容批評的長官意誌,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缺乏現代化的治理能力等,更可能將事情推向極致。在社會層麵,因為民眾缺乏批判性思維,對執政黨和政府普遍信任,再加上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受到的外敵淩辱,和文革等政治鬥爭文化釋放的惡性,也使得民眾對極左缺乏免疫能力。我想這就是鄧小平說的,為什麽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製度和曆史原因。

 

所以,在中央集權的威權政治體製,執政者的一言一行,任何一個動作,都必須要三思而後行,因為這種體製下執政者示範意義非常強勁。有時候可能隻是一個文件、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的選擇使用,在經過官僚體係層層加碼並加入執行者的個人解讀後,都可能會超出合理性邊界。外界也可能會作出“慫恿縱容”或“支持”的解讀。

 

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中國需要民族主義,或者說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需要民族主義。但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卻會毀掉中國,和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讓世人警惕的是,隨著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曆史性解體重構,尤其是持續性全球經濟低迷帶來的衝擊,在世界範圍內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都在抬頭,剛剛結束的英國脫歐公投,以及特朗普受到追捧,不就是另兩個例子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