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小築

小小地方,貼著海姑娘我喜歡的文章和帖子 此博客為海姑娘的個人好貼轉摘博客
正文

“中國製造”的風向標在哪裏?(zt)

(2005-08-17 03:11:48) 下一個
從手可提拿的襪子到車載船運的彩電,從活潑可人的玩具到風情萬種的睡裙,從玲瓏剔透的打火機到輕便快捷的山地車……當一件件“中國製造”昂揚走進異國他鄉時,將智慧和汗水浸入其中的國人無不為此擊掌稱快。然而,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步難。在一個充滿怪異與千變萬化的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正在遭受著多種力量的阻擊與挑釁。 遭遇隱性貿易保護阻擊 三年前的“入世”曾帶給我驚喜和期望,幾乎所有的中國出口商都認為從此可以踏上一條充滿陽光的康莊大道。但眼前的殘酷事實卻擊碎了人們編織好的美夢。的確,在一個汙濁橫流、良莠難分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急需類似於WTO的全球化貿易組織,以拆除貿易壁壘,抑製貿易保護,進而推動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但是,WTO並不是可以主宰萬物的神靈,其規則的例外條款也使某些貿易保護具有了合法的外衣和可操作性。在諸如配額、許可證等傳統貿易壁壘逐漸被消除或約束的同時,新型翻版的隱性貿易保護措施應運而生。 曆史往往會留下許多遺憾。為了顧全大局,在最終簽署“入世”議定書時,中國接受了歐美隻在15年的過渡期後才正式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妥協性條款,以致中國成為歐美常常瞄準的“反傾銷”靶子;知識產權——一種最富殺傷力的武器,如今也被發達國家頻繁使用。資料顯示,在中國目前出口貿易總額中,高新技術出口已經占到了出口的28%,中國出口產品在實現結構升級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知識產權糾紛將愈發頻繁;商業行為被政治妖魔化在時下似乎越來越清晰地被演化為一種趨勢。與過去“中國製造”被看成是中國掠奪國外資本、分流世界財富的布道所不同,如今更多的矛頭則指向了“中國製造”影響了他國國家安全和當地百姓就業問題。其結果,“中國威脅論”的政治烏雲始終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上空彌漫盤旋。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因為遭遇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到政府高官的政治幹涉而至今未果。而由於擔心美國政治力量的刁難,中國海爾競購美國家電公司美泰也無疾而終。 出口貿易多元化洗牌勢在必行 因噎廢食乃企業之大忌。對於“中國製造”而言,作為每年1000多億美元的美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作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的歐盟,是不能因為雙方頻繁的摩擦而輕言退出抑或放鬆了事,相反更應該縱橫深入。但是,“中國製造”再也不能延續那種“兩頭在外,中間在內”和低端作業——低端出口的傳統貿易模式,而應該重新謀劃和主動調整自己的市場進攻策略。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中國企業必須強化自身的技術研發,以技術力量帶動產品升級,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以全麵改寫 “中國製造=低質低價=傾銷”的貿易形象。 與此同時,通過資本層麵的合作以分散出口貿易風險不失為中國企業拓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可行之道。這種推理的最新版本就是美國國際紡織集團日前聯手中國香港永新集團在浙江省嘉興投資建立康龍紡織有限公司。根據協議,該公司的產品將全部銷售到美國。合作往往雙贏,通過變“單打”為“雙打”,“中國製造”走出海外禦險的籌碼也會隨之加重。 然而全麵地分析,決定中國企業貿易命運的“生死牌”並非隻有一種打法。必須承認,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歐美國家的區域貿易保護之風還會甚囂塵上,而且風險正逐步向中國集中。這種危急狀態決定了“中國製造”應當快速進行出口貿易多元化的洗牌。其中東盟、非洲和拉美都可以成為中國企業新的貿易對象。 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巨大的國內市場 不過,在筆者看來,“中國製造”的根應該還是在國內。實施“出口導向”戰略曾引導著中國企業在出口大道上不知疲倦地狂奔,以致快要撞破他國貿易的“天花板”還渾然不覺。但中國企業並非是國際市場上財富盛宴的真正大贏家。現代產業價值鏈的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一個“V”字形,即所謂的微笑曲線。在這個曲線中,一頭是研發、設計,另一頭是銷售、服務,中間是加工生產。目前中國企業絕大多數處於國際產業分工的中間環節,參與全部利潤分配還不到10%。也許少就少吧,但現在的問題是,當中國漸漸成為世界“加工車間”時,當我們為美歐等提供了廉價的物品時,當我們用賺來的微薄利潤購買歐美債券時,卻依然招來了他們蠻橫的貿易製裁。也許我們能與對手分庭抗禮,然而,地盤在別人手裏,指望他們不斷地開放市場、不斷地讓出那些已經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顯然隻是癡人說夢。 夢總有醒來的時候。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的真正優勢在於它巨大的、潛在的國內市場。因此,中國企業在練好自身“內功”的同時,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國內市場的開發。 經濟結構升級從而推動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已成為中國城市的亮點。資料表明,在城市,未來對數字家電、通訊產品、汽車等高檔商品需求將出現年均約10%左右的滾動增長;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到2010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將由2000年的30.4%提高到45%,城市人口將由2000年的4.46億人增加到6.28億人,10年內將有1.5億~2億農村人口轉入城市,從而構成了對日用消費品和耐用商品的強大需求拉力。 隨著國家區域戰略重心逐步轉移,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不僅將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而且將培植出強大的消費引擎。資料表明,2004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僅1732元,隻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9%、東部地區的49.2%。有專家作過計算,如果人均消費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那麽中西部與東北地區將增加消費需求5120億元;如果達到東部地區水平,將增加消費需求12960億元。對於如此龐大的消費潛力,誰能夠將其率先攏入懷抱,誰就能夠控製未來中國市場的“製高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