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之城美因茨 ZT

(2007-10-01 23:23:16) 下一個
與威斯巴登隔河相望的美因茨市是德國兩條重要的河流萊茵和美因的交匯點,古時候為戰略要地。因此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在此修築了工事,美因茨市就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都市。從阿爾卑斯山到北海,萊茵河構成了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

得益於此,美因茨在公元1000年前後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黃金之城”。站在萊茵河岸,望著川流不息北去的河水,導遊雷爾先生不禁感歎:“正是通過這條河,商人們來到美因茨;而戰爭也為美因茨帶來各式各樣的人,羅馬人、哥特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猶太人。也就是說,萊茵河就像一座民族融合的熔爐,各個民族在此匯集、繁衍,造就了美因茨人以微笑麵對生活的個性,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迎接外來者,與他們做生意或者喝啤酒。”

今天的美因茨市不僅是德國萊法州的首府,更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乘船暢遊萊茵河的起點。此外它還是一座媒體城市,德國電視二台和西南德電台都在此安營紮寨。不僅如此,讓美因茨出名的還有萊茵地區的狂歡節。每年11月11日11點11分,狂歡活動拉開序幕。

狂歡節被美因茨人稱為四季之外的第五季。新年伊始,美因茨人會圍繞政治和文學主題舉行各種狂歡慶祝會,政治家被當成小醜加以嘲笑,但在狂歡節期間,沒有人會為此動怒。狂歡節通常在中國傳統的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潮――狂歡節周六、周日以及玫瑰星期一。這時候會有大約50萬人湧入美因茨,參加慶祝活動、觀看花車遊行。

在美因茨市中心席勒廣場上,豎立著一座被稱為“狂歡夜”的銅塑噴泉,也被稱為“傻人塔”。因為根據習俗,所有參加狂歡慶祝的人都被稱為傻人。藝術家在此塑造了200多個身著各式狂歡節服裝的傻人形象:“有花光了最後一分錢的傻人,正在泉水裏洗他的錢袋,因為狂歡節這天美因茨人會把口袋掏個精光參加慶祝,還有歌手、鼓手和號手,塔頂的雕塑則是每一位美因茨人的夢想――在天使的護佑下酣睡甜甜。”

各家狂歡節協會的主要任務是購置花車遊行的服裝,舉辦鼓手和馬隊培訓,這與萊茵地區另一個狂歡節傳統城市科隆相似。但兩個城市的慶祝活動是否有些區別呢?美因茨市旅遊中心負責人施密特先生說:“我們的狂歡慶祝會主要以政治笑話為主,而科隆則大多是大眾笑話,這當然不是說一種就比另一種好,隻是兩者有所不同。”

科隆人在玫瑰星期一花車遊行時高呼“Alaaf!Alaaf!”期待花車上拋下花枝和糖果,在美因茨人們喊什麽呢? 原來美因茨人喊的是“Helau!”

中國人愛用“三件寶”來形容故鄉富饒的物產或傳統特色,那麽美因茨主教堂、古滕貝格活字印刷術和夏加爾玻璃窗畫當仁不讓要被稱為美因茨三件寶了。

約翰.古滕貝格是美因茨市值得驕傲的兒子。十五世紀中葉,古滕貝格發明了鉛活字印刷術。印刷術發明之前聖經要靠手寫,一名僧侶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抄寫完一部聖經,因此聖經售價十分昂貴,約折合半個田莊的價錢。隻有教會和貴族能夠擁有聖經或其它書籍,同時意味著擁有知識。

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局麵,導遊雷爾先生對此津津樂道:“古滕貝格總共印製了180部聖經,其中150部是紙製,30部印刷在羊皮上,現存於世的還有48部。古滕貝格在印刷過程中精益求精,字母或邊線稍有不清楚的頁章即行重印。即便如此,三年時間裏完成180部聖經的印製還是大大降低了成本。沒有活字印刷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文藝複興、歐洲的科學和哲學的發展都不可想象。”

說到活字印刷術朋友們一定會想到畢昇,但與中國最早發明的木活字不同的是,古滕貝格使用的是鉛活字。這是一種用鉛、錫、銻合金鑄造的活字,它的特點是具有良好的彈性,印製的時候不易損壞價格昂貴的紙張,同時又比木活字經久耐用。

古滕貝格的印廠裏通常有20至25名工人。他們分工明確,排版的排版,印刷的印刷。印刷機上有一隻巨大的手柄,像是磨盤的磨杠。模字和覆蓋在上麵的紙張被推到印盤下,印刷工人使勁向身體方向拉動印杠,印盤下壓完成印製。這可不是個省力的活兒。在古滕貝格博物館裏,德國之聲記者獲準跳上台去一試身手,館方甚至允許我將一隻腳頂在印架上,以便吃住勁兒,隻聽:咯吱吱。再來一次:哢啦啦。好了,現在可以聽一聽揭開印紙那一瞬間著名的“印工之吻”了:哧啦。

除了觀看印刷術演示,在古滕貝格博物館裏您還可以看到60年代德國政府花了250萬馬克從蘇格蘭買回的原版古滕貝格聖經、古代人體解剖圖、世界地圖和樂譜等等。而最吸引人的內容之一則是博物館專門開辟的亞洲印刷術展廳,詳細介紹古代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印刷術和印刷品,展品甚至配有中文說明。好啦,研究了這麽多書本和鉛字之後,讓我們喘口氣,然後一起步入聖.斯蒂芬教堂欣賞夏加爾設計的彩色玻璃窗。

走進聖.斯蒂芬教堂,立刻感到仿佛置身於一團藍色的霧氣當中。定睛一看,原來所有的玻璃窗都呈現出深淺不一、純淨的藍色。兩翼玻璃窗畫的構圖主要是蓮花,而聖壇上方的玻璃窗畫則以宗教為主題。明快的紅、黃、綠色配合著藍色的主旋律,簡單、稚拙的筆觸賦予畫麵以純樸、愉悅的感覺。信仰猶太教的繪畫大師夏加爾為何會為基督教教堂設計如此生動的彩色玻璃窗畫呢?

導遊雷爾先生介紹說:“夏加爾想表現的不僅是宗教故事,同時更想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之間、宿敵法國和德國之間割不斷的友情以及塵世的和平。” 上世紀70年代生活在法國的夏加爾親手繪製了窗畫的主題,敲定所使用的藍色,一片片玻璃在法國燒製完成,之後被送到美因茨組裝。遺憾的是,夏加爾有生之年並沒有親自來到美因茨看一看完成的作品。

漫步在美因茨老城,隨處可見紅赫色的砂岩建築,特別是融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的美因茨主教堂,圓拱和尖頂在夕陽餘暉下散發出柔和的光彩。教堂尖頂上站立著一隻鍍金公雞風向標,雷爾先生驕傲地說,這隻金雞已經成了美因茨的標誌,甚至70老婦進城時也不惜多繞兩步路,就為了來看一看主教堂頂上的金雞。晚風吹起,晚風送來了教堂的晚鍾……

小貼士
在美因茨老城遊覽不怕迷路,您隻要抬頭看看街牌,紅色街牌的街道一律指向萊茵河,藍色街牌的街道則與萊茵河平行,就大概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了。

德國之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