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頭琴: 牧歌

(2007-09-01 02:57:16) 下一個


馬頭琴:蒙古人稱為“莫琳胡兒”,是蒙古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為琴杆的上端雕有一個很精致的馬頭,所以叫“馬頭琴”。演奏馬頭琴的人多半是獨奏,或是自拉自唱。馬頭琴的聲音遼闊低沉,悠揚動聽,仿佛把人們帶進茫茫無邊的草原。琴身木製,長約1米。共鳴箱扁平而呈梯型。以馬皮或羊皮蒙麵,麵上繪有圖案。琴杆上部左、右兩側各安一弦軸,拉弓以藤條與馬尾做成。傳說從前有一個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小馬的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在琴杆的頂部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以此而得名。馬頭琴是獨奏樂器,也可用於器樂合奏和為說唱、民歌、舞蹈伴奏。馬頭琴的傳統演奏法,有科爾沁演奏法和土爾古特演奏法兩種,它們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科爾沁演奏法流行於內蒙古的東部,以指內肌肉按弦發音,音色柔和優美,演奏的多是抒情性的傳統曲目;土爾古特演奏法流行於內蒙古西部,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音,音色清晰、明亮,宜於奏出豐富的泛音,富有草原特色。

牧歌:牧歌以歌唱草原、讚美駿馬、讚美生活,充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為其主要內容。牧歌的歌詞既善於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草原牧歌這一獨特民歌體裁及其風格的形成,對蒙古族民歌的各個領域頌歌、宴歌、思鄉曲、婚禮歌、情歌乃至器樂曲,均產生了巨大影響。所謂蒙古族音樂的草原風格就是指牧歌風格。牧歌的曲調高亢、嘹亮、寬闊、舒展。節奏悠長、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節奏。一般情況下,牧歌的上行樂句節奏是悠長徐緩的,而下行樂句則往往采用活躍跳蕩的三連音節奏,形成絢麗的華彩樂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