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標題出自下麵的廣告
吉首.火車站
我們在張家界集合, 然後乘旅遊大巴前往鳳凰, 一路顛簸4小時。鳳凰車站在城外一半山腰的平地上, 極其簡易。因大車不得入城, 我們隻能從這裏打的進城, 開始了一天的古城遊。
鳳凰古城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裏風景秀麗,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赴鳳凰旅遊少不了看這古城八景: 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崇德堂、民國第一內閣總理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古城樓、沱江泛舟、萬壽宮、風雨虹橋。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曆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9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曆史文獻。
故居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係木結構四合院建築,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後兩棟共有房屋10間,沈先生1902年12月28日誕生在這裏,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年沈老病逝於北京,骨灰葬於鳳凰縣聽濤山下,同年故居大修並向遊人開放,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從文故居
崇德堂曾經是鳳凰首富裴家的宅子,在一條窄窄的弄堂內。現在是博物館,裏麵展示了主人收集的石刻和木雕精品。
崇德堂.正廳
崇德堂.清代的木匾
崇德堂.民國的牌坊
熊希齡故居位於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裏,為四合院係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於苗族情調。1869年6月25日(農曆)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裏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後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於他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於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雲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熊希齡故居
東門城樓位於鳳凰古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恒門",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岩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築。 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城牆修築全部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鑽,規格一致,城牆厚0.8米,下部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成,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頂部的中間填充物改為石灰、鵝卵石、黃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約0.33米,上麵鋪以紅砂塊石。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8孔。歇山屋頂,覆以腰簷,飛簷翹角,精美壯觀。
東門城樓.外景
東門城樓.大炮
東門城樓.城防圖和模型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牆邊,始建於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台、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台為單簷歇山頂,穿鬥式結構,高16米,麵闊7米,進深8米;簷下如玉鬥拱,台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築,山牆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簷飾件均係鏤空雕花,整體建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楊家祠堂.大門
楊家祠堂.正廳和廊房
楊家祠堂.戲台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裏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裏,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在典雅雄偉的北門碼頭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
沱江
泛舟
萬壽宮又叫江西會館,是在鳳凰做生意的江西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建。4000多平方米內矗立殿宇、房舍20餘間,或飛簷翹角或回廊遊轉,或臥龍嘯空,或奇獸馳地,可以說是殿宇樓台薈萃的建築藝術大觀。萬壽宮現在已經被相關部門開發成民俗博物館。
遠處粉紅建築是萬壽宮
萬壽宮
虹橋橫臥於沱江之上,雅宏雅致,古色古香。樓為兩層,二樓為民俗文化樓。進入樓內,不管是兩側的文化藝術長廊,中間的藝術回廊,還是那盤根錯節的古樹蔸做桌椅的茶室,都讓你眼界大開,驚歎不已。在一樓,寬敞的紅岩板人行通道人來人往,24間木板店麵經營著各種民間工藝品,雜貨土特產,鼎沸的吆喝,低語的討價還價,演繹著一幅鳳凰的“清明上河圖”。
虹橋
除了上述八景 ,在鳳凰還可遊覽北門跳岩、千年石板小街、古城牆、沙灣吊腳樓、紅石板東正古街、萬名塔、奪翠樓,漫步沱江、觀古老水車、聽阿妹唱古老情歌,聽阿妹河邊洗衣的棒槌聲,觀沱江夜景,放許願河燈,寄托美好的願望。
北門跳岩
石板街
古城牆
吊腳樓
萬名塔
水車
阿妹唱歌
夜景
店鋪
酒吧
掛豬頭賣臘肉
野味店
據導遊介紹,鳳凰城有三多:
一是紅燈多, 當地人喜歡在房子周圍掛上紅燈, 以示喜慶, 有的還把姓氏, 店名, 街名寫在燈籠上. 這紅燈不僅有裝飾作用, 在夜晚還是路燈可以照明. 晚上滿城都是閃爍的紅燈, 遊客仿佛置身於紅燈街上.
紅燈街
二是賣銀的多,這是因為苗族人喜愛佩帶銀飾。苗族人佩帶銀飾有四種作用:一是曆史上受戰亂影響,苗族居無定所,隨將家裏積蓄換成銀錠打製成飾物由家中婦女佩服帶,必要時,人走則家隨;二是銀可以驅邪保平安;三是銀遇身體有風濕或內髒疾病會發灰(用棉布或牙膏輕擦即恢複),方便及時就醫;四是把自己見過的花、鳥、魚、蟲、精心加工成銀飾圖案裝飾打扮自己。百年字號“老鳳凰銀號”,傳承苗族手工藝,自己設計、手工製作、銷售苗族各種純銀手鐲、項鏈、吊墜、胸花、手腳鏈及各種酒茶具等,為您的家人捎一份苗族同胞的問候。
老銀鋪
三是賣糖的多。薑糖是鳳凰傳統的獨家特產,起源於清乾隆年間。這個起源無從在史誌書上查找,根據乃是製糖藝人們一代代身傳口諭至今。薑糖采用祖傳秘方和民間工藝精製而成,有驅寒散熱,潤肺暖胃,化痰止咳之功效,經濟實惠,便於攜帶,是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地方特產、保健食品和饋贈佳品。鳳凰古城內到處都可見賣薑糖的作坊,隨時還可欣賞到鳳凰人製作薑糖的場麵,可謂大飽眼福。鳳凰較出名的薑糖作坊有:劉氏薑糖、張氏薑糖、賈氏薑糖等,都各有特色。薑糖大致分由白糖、冰糖、核桃粉、薄荷再加少量薑製作的清淡味和較多薑、核桃粉、紅糖製作的濃香味。
薑糖坊
鳳凰特產除了上邊提到的薑糖外, 還有:
織錦主要體現土家族風格,手工編織,作工精細;比紮染和蠟染製作時間較長,價格要貴一些。
鳳凰蠟染原始古樸,分為兩大流派:一為土家族蠟染印花布;一為苗族蠟染土布。土家蠟染印花注重配色純淨,講究立意構圖,成形的布料呈花異彩流布,幅麵藝術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為熱色;苗族蠟染土布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淨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為冷色。
門口右邊掛的是織錦, 左邊是蠟染
竹筒酒甜潤,甘香,有新鮮枸杞釀的.果王獼猴桃釀製的.還有各種中藥釀製的,水果釀製的. 用新鮮竹筒裝置.喝起來別有風味.還有一股暗藏的竹香
酒坊
如今到鳳凰旅遊,觀看民俗歌舞表演,已成為眾多遊客的必選。晚上我們來到萬壽宮觀看具有苗族、土家族民族特色精華的民族風情表演。在這裏可以看到神秘的趕僵屍, 苗家民間絕技上刀山下火海,祭祀和哭嫁, 還有參與性的輕鬆地方特色節目如拋鞋墊和抓新娘等,讓遊客樂在其中。
湘西有神秘莫測的趕屍。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他是一麵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麵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隻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麵,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麵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裏停上幾天幾夜。
湘西趕屍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報結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門做活,邀親鄰兒女依次圍坐,哭起嫁歌來。新娘起聲,其它人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晝夜。哭有規矩:母女哭,姊妹哭,姑嫂哭,罵媒人……哭三五天,有長達十天半月的。主要內容有回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思,托兄嫂照護年邁雙親,教女為人處世等。哭詞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詞。哭有曲調,抑揚頓挫,是一門難度很大的唱哭結合的藝術。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當然是秘密的)。哭時以“嗡”、“蠻”、“啊呀呀”等語氣詞,一泣一訴,哀婉動人。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看似不可思議,卻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獨特的稟性及文化意識。
哭嫁. 床上左為母親, 右為新娘; 床下左為妹, 右為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