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國之母”梅厄夫人:掌聲和哭聲對以色列都沒用

(2009-01-09 19:15:55) 下一個
建國之母”梅厄夫人:掌聲和哭聲對以色列都沒用

核心提示: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停火為剛剛誕生的以色列,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正是在這生死攸關的四周時間內,有以色列“建國之母”之稱的梅厄夫人匆忙飛赴美國求救。梅厄夫人 8歲從俄羅斯遷居美國,是猶太複國主義的領導者之一。梅厄夫人在紐約的猶太人的上呼籲:現在掌聲和哭聲對以色列人都沒有用,現在以色列需要錢,解救難民的錢和購買武器的錢。美國的猶太財團馬上籌集了8000萬美元支援以色列。而被巴勒斯坦的槍炮聲震驚了的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紛紛趕到以色列,戰爭爆發後,飛往以色列的預定航班沒有取消,許多還不會講希伯來語的年輕的猶太人一下飛機就投入了戰鬥,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拿起槍。以至於以色列的部隊裏出現了說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裝的士兵。

1948年5月14日下午,身高隻有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裏安宣讀《以色列國獨立宣言》,宣告了以色列國的成立。本—古裏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

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做出了積極的反應。消息傳到白宮,杜魯門總統正在審閱承認以色列的文告,但是,擬稿時美國人還不知道這個新的國家叫什麽名字。當得知這個國家取名“以色列”時,杜魯門親自用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劃去,改為“以色列”。在本—古裏安宣布建國17分鍾後,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查理·羅斯向記者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在以色列宣布建國後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5月17日,蘇聯宣布承認以色列。

1948年5月15日,當以色列的猶太人還沉浸在見過的歡樂中的時候,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0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攻巴勒斯坦,隨後,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

猶太人沒有料到戰爭會來得這麽快,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準備。更為糟糕的是,以色列甚至沒有一支正規的國防軍,隻有為數不多的,沒有統一指揮的遊擊隊。而阿拉伯五國聯軍卻有四萬之眾。在阿拉伯聯軍的攻勢下,以軍節節敗退,建國僅一天的以色列就麵臨著覆滅的危險。當時阿拉伯五國的人口有3500萬,而以色列當時隻有65萬移民,在絕對優勢的條件下,阿拉伯聯軍預計10天之內就能占領整個以色列。

南線,埃及5000名軍人沿地中海岸邊的公路通過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維夫進軍。

東線,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的“阿拉伯軍團”是猶太人最大的威脅。“阿拉伯軍團”有7500人,它是由外約旦的保護國英國的警察部隊發展起來的,所以這支軍隊從司令到下麵的各級軍官都是英國人,英國之所以幫助阿拉伯人打仗,主要是不甘心被美國擠出中東而做出的最後一搏。“阿拉伯軍團”攻入了耶路撒冷舊城猶太人區,猶太守軍被迫投降。耶路撒冷最後隻有以色列人的遊擊隊還在繼續進行抵抗。

北線,敘利亞部隊約5000人從巴勒斯坦東北部發動進攻,很快攻克了約旦河兩岸的3個猶太居民點,整個約旦河穀的猶太居民紛紛逃亡。

為擺脫滅頂之災,本—古裏安一麵招兵買馬擴充軍隊,一麵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說:“以色列急需幾星期的喘息時間來重新組織和裝備部隊”,“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這時阿拉伯聯軍已經占領了巴勒斯坦三分之二的領土,軍事上處於絕對的優勢,所以阿拉伯國家認為這時進行停火談判,能夠達成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另外阿拉伯聯軍傷亡也比較嚴重,也希望得到休整。同時,阿拉伯各國彼此心存疑忌、內部不和。況且,在聖城打仗,阿拉伯人認為是對真主的褻瀆,所以在耶路撒冷城甚至出現了阿拉伯人在戰場上一邊打仗一邊祈禱的奇特景象。於是,6月11日,阿以雙方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停火四周的決議

停火為剛剛誕生的以色列,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正是在這生死攸關的四周時間內,有以色列“建國之母”之稱的梅厄夫人匆忙飛赴美國求救。梅厄夫人8歲從俄羅斯遷居美國,是猶太複國主義的領導者之一。梅厄夫人在紐約的猶太人的上呼籲:現在掌聲和哭聲對以色列人都沒有用,現在以色列需要錢,解救難民的錢和購買武器的錢。美國的猶太財團馬上籌集了8000萬美元支援以色列。而被巴勒斯坦的槍炮聲震驚了的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紛紛趕到以色列,戰爭爆發後,飛往以色列的預定航班沒有取消,許多還不會講希伯來語的年輕的猶太人一下飛機就投入了戰鬥,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拿起槍。以至於以色列的部隊裏出現了說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裝的士兵。


這四周的時間改變了以色列的命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用最大的努力支援著以色列:猶太人誌願兵從世界各地而來,以色列還從美國、英國進口了轟炸機,從法國運來了坦克和大口徑火炮,以色列還購買了小型艦船和巡邏艇。同時,以色列政府也利用這四周停火的機會,把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遊擊隊統一了起來,建起了一支正規的以色列國防軍。到6月28日,所有的猶太人武裝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這樣就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礎。以色列陸軍甚至還正式組建成了一支摩托化部隊,使得以色列軍隊具備了快速作戰的能力。

7月9日清晨,停火的期限一到,以色列空軍立即出動,直撲阿拉伯軍隊的陣地,巴勒斯坦戰爭重開戰端。阿拉伯國家本以為以色列在停戰後會向他們談判求和,沒想到以色列卻利用停戰的機會重整武裝。以色列的進攻隻進行了10天就轉敗為勝(所以這次戰爭也稱為10日戰爭):他們不僅占領了1000多平方公裏聯合國分給巴勒斯坦的土地,而且還俘虜了大批阿拉伯軍人。

由於以色列戰爭消耗很大,也急需修整,因此,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雙方於7月18日再次停火,停火為期3個月。

這次停火又使以色列得益匪淺,西方國家的軍援滾滾而來,到10月初,以色列軍隊已發展到9萬餘人,擁有100架飛機和16艘艦艇,以色列軍隊已經羽翼豐滿。

停火三個月後的10月15日,以色列軍隊再度發動進攻,軍力明顯占優勢的以色列對聯合國的調解已不感興趣,認定“在戰場上比在和平談判的桌子上能贏得更多的東西”,“占有者在訴訟中總是占上風的”。這次進攻,以色列又占有了巴勒斯坦大片的土地,並把埃及軍隊全部趕出了巴勒斯坦。

1949年7月阿、以簽署了停戰協議,史稱“巴勒斯坦戰爭”的第一次中東戰爭宣告結束。但是,戰爭的結束遠沒有實現和平。大約40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難民逃離以色列,滯留在以色列邊境的難民營中,這成為日後阿、以衝突的重要原因。

值得提出的是,與以後的幾次中東戰爭不同,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英美兩國出於在阿拉伯世界的長遠戰略考慮,立場是站在阿拉伯人一邊的。倒是蘇聯為爭取這個新生的國家,對以色列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當時在蘇聯控製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而且為以色列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幾名美國空軍猶太裔士兵,不惜冒著受到軍法審判的危險,偷了3架重型轟炸機,從捷克斯洛伐克的機場裝滿後,起飛轟炸開羅和大馬士革。

在這場戰爭中,阿拉伯國家有1.5萬人死亡,以色列死亡約6000人。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2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這些土地幾乎占了整個巴勒斯坦土地總麵積的4/5,比聯合國分治決議分給以色列的土地麵積多了6700多平方公裏。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他們隻能流落到附近的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在那裏形成了一個個的難民營。戰後,阿拉伯國家對軍事上的失敗,感到了失望和恥辱,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先後出現了政治動蕩和權力交替,從而使得阿拉伯國家的區域政治出現全新的格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