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山地震這個好官救了47萬人

(2008-05-13 19:42:28) 下一個
唐山地震這個好官救了47萬人

說“官場狀元”冉廣岐
“47萬人的生命比一頂烏紗帽誰重要?”這是一道特殊的“考題”!
如果將這一道特殊的政治性“考題”,放在中國所有的官員麵前,能有多少官員象冉廣岐那樣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甚至優異的“答卷”?
記得在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笑著說:“我們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都應該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意味深長地說:“一定要考好……我們希望考個好成績。”
冉廣岐,可以說是一位在我國官場上的政治考場“趕考”而取得優異成績的“官場狀元”,且為我國官員們築起了一座閃光的豐碑!
說實在話,筆者看過許多所謂先進人物的所謂先進事跡,從內心讚頌一位當今官員卻是極少的。除讚頌過鄧小平和一位曾在川東某縣任過縣委書記而今在某市任市委常委的領導外,冉廣岐卻是一位令人不得不敬仰和讚頌的好官!
冉廣岐,何許人也?他曾是河北省唐山市青龍縣委書記兼縣長,早已離休,而今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讀罷作家張慶洲的《唐山警示錄》一書,詳知在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前後的實情,特別是對時任縣委書記兼縣長的冉廣岐在麵臨“47萬人的生命比一頂烏紗帽誰重要?”的特殊“考題”時的“答案”時,筆者真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深情地為之敬佩!
隱瞞了30來年的唐山大地震的實情,隨著《唐山大地震》和《唐山警示錄》先後經過艱難曲折的出版發行,已是真相大白於天下。回顧其慘痛的曆史,24.2萬人的死亡,16萬人的傷殘,7000多家庭斷門絕煙,4240個孩子成了孤兒,國人們恐怕無不感到辛酸,也許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發生前,當時國家和省、市、縣的地震工作部門和監測網點,早就已有準確的預測。然而,由於正處在“文革”惡劣的政治氣候,更由於一大批的地震專家和官員們的嚴重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導致了慘痛的人間悲劇。
唯一例外的是青龍縣,正因為有一位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真正堪稱偉大的共產黨人的縣委書記冉廣岐,全縣47萬餘人在大地震中無一人傷亡。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區將要發生地震的許多預測情報,源源不斷地上報到中央和省有關部門,直至7月上旬,一些麻木不仁的所謂地震專家和一些官員們,仍然毫不在意,甚至還批評和指責基層地震預測專業人員。更令人感到滑稽可笑的是,7月14日,“全國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縣”卻在唐山召開。一位有良心、有責任感的專家汪成民要求在大會上做震情發言,而主持會議者卻“沒同意”。汪成民卻做了一次“越軌”行為,利用晚上的時間“把震情往下捅”。此時,青龍縣科委的王春青聽到地震情報後,火速趕回縣裏,向縣領導作了匯報。但是,誰敢拍板?時任縣委書記兼縣長的冉廣岐心頭想:“一邊是縣委書記的烏紗帽,一邊是全縣47萬人的生命。”他反反複複惦量著:其一,發布臨震預報,全縣47萬人都出來,如果不震,豈不是一個大笑話?!其二,那時正是“批鄧”高潮之時,發布臨震預報,影響了“批鄧”大方向,這個罪名可是不輕。其三,縣裏沒權發布臨震預報,隻有向省上、地區請示,但當時“正亂著,誰管這個事呀,半年也批不下來。”強烈的責任心驅使著冉廣岐也要來一次“越軌”行為,他冒著丟掉烏紗帽的風險,於7月24日晚召開了縣委常委緊急會議,決定召開800人的大會布置防震工作,向全縣人民“捅出臨震消息”,要求全縣幹部必須“將震情十萬火急地通知到每一個人”。經過幾天動員,全縣進入臨震狀態,學校在操場上課,商店搬入防震棚售貨,機關單位改在防震棚辦公,廣播反複不斷介紹防震知識。然而,百裏外的唐山及其它各縣卻渾然不覺。三天後,大地震發生了,而處在“震中”的青龍縣成功地預防了!據說,震後冉廣岐大病了一場,遙望唐山,他掉下了眼淚,感到很傷心!
唐山大地震,是一段令人憤怒的曆史!誰應當反省?誰應當傷心?筆者不想往更深的層次說去,就此打住了。
悲哀,唐山大地震!好官,冉廣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