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奪權 紅四軍七大逼走毛澤東 zt
(2007-08-31 10:16:49)
下一個
陳毅奪權 紅四軍七大逼走毛澤東
(博訊北京時間2007年8月31日 轉載)
1929年春,紅四軍發生了一場波及全軍的爭論。爭論導致毛澤東失去紅四軍的領導權。
導火線:軍委“暫停辦公”
井岡山朱毛會師後成立了紅四軍,當時,直接領導紅四軍的有三個中共的組織機構:湖南省委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前兩個除了領導軍隊外,還負有領導地方黨的責任,都是毛澤東任書記,紅四軍軍委則先後由陳毅、朱德擔任書記。
1929年2月3日的羅福嶂會議上,根據前委隨軍行動,又無大量地方工作需要領導,及前委、軍委機構“疊床架屋”的情況以及尖銳複雜的敵情,經討論,大家一致通過決議,決定減少指揮層次,軍委機關“暫停辦公”,改為軍政治部,軍隊行動由前委直接指揮,政治部主任一職由前委書記兼紅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兼任,也就是說毛澤東集黨政軍權於一身,這便為爭論埋下了一個隱患。
這一決議也沒有消除紅四軍內部的分歧,反而使爭論更加公開和激烈。這是由毛澤東的一份書麵意見引起的。
《北京日報》刊載王國忠的文章說,6月8日,紅四軍決定在上杭白砂的嚴家祠堂召開前委擴大會議。一縱隊司令員林彪人未到,但信已由快馬送給毛澤東。林彪在信中表示完全讚同毛澤東的意見。會議尚未開,林彪的來信讓毛澤東感到寬慰。雖然在會上毛澤東不露聲色,但在一周後即6 月14日以給林彪複信的形式寫了篇7600字的文章。文章開頭就說:“你的信給了我很大的感動,因為你的勇敢的前進,我的勇氣也來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謀有利於黨的團結和革命的前進的同誌們,向一切有害的思想、習慣、製度鬥爭。”毛澤東給會議交了一個書麵意見書,意見書分為四條:
一、前委軍委是分權現象,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責任又要承擔,陷於不生不死狀態。
二、人是這些人,事也是這些事,卻要多一層軍委機構,前委工作不好承擔。
三、反對“黨管一切”,反對一切工作歸支部,反對黨員的個人自由限製,要求黨員要有相當的自由。這三個最大的組織原則發生動搖成了根本問題。
四、對決議案沒有服從誠意。
最後,毛澤東說:我不擔負這種不生不死的責任,請求馬上換書記,讓我離開前委。
朱德對紅四軍黨內是否存在三個“發生了動搖的最大組織原則問題”,也逐條表示了不同意見。
白砂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林彪又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表示全力支持,希望他不要離開:“你今天提出你個人要離開前委的意見,我非常不讚成。”“黨裏要有錯誤的思想發生,你應該毅然決然去糾正,不要以不管事了事。”
在毛澤東給林彪寫信的第二天,朱德也給林彪寫了一封信,把在白砂會議上表達過的觀點展開進行論述。
毛澤東給林彪的信和朱德給林彪的信,都刊登在紅四軍辦的《前委通訊》第三期上,全軍將士都能讀到。本來紅軍黨組織內部對前委領導人之間的分歧已是小道消息滿天飛,現在於《前委通訊》上公開刊登,上上下下的議論更是沸沸揚揚。
紅四軍七大 毛澤東被奪權
1929年4月,中共中央派劉安恭帶來了“二月來信”,信中散發著悲觀的情緒和失敗主義的 苗頭,加上劉安恭是從蘇聯回來,對中國革命的情況不太了解,下車伊始,就指責蘇區的工作右傾。而且,由於毛澤東和朱德的分歧被紅四軍內部人士看到,很快在軍內分化成擁毛派和擁朱派,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因此,四軍前委決定召開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來解決類似的問題。
6月22日,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由陳毅主持在龍岩城內召開。會期一天,會議一直開至深夜始散。因為陳毅和林彪已經兩次明確表示支持過毛澤東,所以毛澤東認為這次陳毅也會和林彪一樣,堅決地支持他。但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毛澤東的期望。會議圍繞黨對軍隊的領導發生爭論,毛澤東和朱德、黨代表和軍長之間展開了自他們會師以來的第一次公開交鋒。
會議在陳毅的主持下,1929年6月末的紅四軍“七大”決議案中對毛澤東的問題總結為:
A、英雄主義。
B、固執己見,過分自信。
C、虛榮性重,不接受批評。
D、在黨內用手段排除異己,慣用報複主義。
E、對同誌有成見。
F、工作態度不好。
G、小資產階級色彩濃厚。
陳毅總結說:毛澤東“因有以上之錯誤,使同誌們怕說話,造成個人信仰,使小團體觀念加重。” 並且因為毛澤東是前委書記,對爭論應多負些責任,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陳毅還在大會作了長篇報告,談了對革命形勢估計、建軍方針和克服黨內某些錯誤思想等問題的看法,接著他對朱德和毛澤東提出尖銳的批評。他批評朱德有“舊軍官”思想,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他批評毛澤東有“個人英雄主義”和“家長製”領導方式。
對於陳毅的意見,朱德聽後作了答辯。
毛澤東很克製。他在重申自己的各項政治主張之後說:“至於陳毅對我個人有許多批評,我現在不辯。如果對我有好處,我會考慮的,不正確的將來自然會證明是不正確。”
會議改組了紅四軍前委。毛澤東的前委書記一職改由剛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陳毅擔任。毛澤東、朱德、陳毅、林彪、劉安恭、伍中豪、傅柏翠和紅四軍一、二、三、四縱隊各一人為委員。
關於這些,陳毅的兒子陳丹淮說:“這次近乎‘奪權’的會給毛澤東很大刺激,因為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由下級‘造反’而成功的例子。雖然在這以前,毛澤東曾多次遭到別人的打擊,甚至被撤職,但那畢竟是由中央、由黨內地位比他高的人所做的,因而這次陳毅的‘由下而上’的‘奪權’是他難以容忍的。”
毛澤東“出走”
紅四軍七大沒有能從根本上解決紅四軍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主要意見分歧依然存在,卻引起了領導層的變動。
軍委由朱德負責,陳毅則忙於把“七大”決議、毛澤東等給中央的信件,和以前委名義給中央寫的《關於閩西情況及前委工作報告》,通過秘密交通送給在上海的黨中央。此時是1929年6月底。
中共中央對這些文件較為重視,由周恩來同誌主持,召開政治局會進行研究和討論。政治局認為“七大決議案”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不正確的。前委同誌號召“大家努力來爭論”是錯誤的,並指出“紅軍采取比較的‘集權製’,黨的書記多負責‘絕對不是家長製’,如果每一件事都要拿到支部去討論,去解決,這是極端民主化的主張”。
8月21日,中共中央發來了由周恩來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俗稱“八月來信”。但這封信卻杳如黃鶴,紅四軍一直未收到。直到1982年,即信發出的53年後,軍事科學院黨史部的研究人員在查閱鄂豫皖地區鬥爭史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這封信。原來這封信竟被誤認為《中共中央給信陽中心縣委轉商城縣委的指示信》,由專人負責交送河南信陽了。
毛澤東對會議的結果極為不滿,對陳毅也很失望。七大一結束,毛澤東就請求離開前委,希望中共中央送他去莫斯科學習和休養一個時期。新組的前委經過討論,在留俄名單上增補了毛澤東、江華等人,名單調整後,上報中央。
1929年7月8日,毛澤東走了,前往上杭縣蛟洋指導閩西地方工作。同去的有蔡協民、譚震林、江華、曾誌、賀子珍。
這是毛澤東參戰以來第一次受到的黨內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