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兩位“中國金融學者”補一課zt
(2007-08-14 20:34:08)
下一個
給兩位“中國學者”補一課
來源: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
這幾天,中國的“外匯武器”成為海內外媒體的熱門話題,事緣兩位“中國學者”,一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某所長對媒體表示,中國可以把手中的1萬3300億美元外匯儲備變成“政治武器”,以對付美國國會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是中國社科院某研究員在《中國日報》發表文章說,如果中國願意,中國有能力通過拋售美國國債使美元崩潰。
看到這報道時,筆者目瞪口呆,這樣的觀點,隻能出於對全球貨幣和債券市場不甚了解之人,但它卻出自所謂“學者”之口,令人驚詫。
看來,對中國的所謂“學者”,不能過高估值,應該將其與“憤青”等量齊觀。漁夫不才,自信足以為他們補上一課。
一、中國外匯儲備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截止2007年6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餘額13326億美元。1332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在中國,是機密,不對外公布。但是,外匯資產存在於國際市場中,國際市場有相當的透明度,外匯存底操作有一定的通用模式,因此,分析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並不困難。
1、人們知道,中國外匯儲備的80%是美元資產,由於推算,中國外匯儲備約配置了1066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其餘配備日元、歐元、黃金等資產;
2、在10660億美元資產中,美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截至4月未,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為4140億美元;
3、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分散風險、提高收益率今年才提上議程,尚在儲備、起步階段,股權、基金等多元化投資隻見黑石一單,比例微少,可忽略不計。
4、10660億美元資產中,有3000億左右是流動資金、償付保證,不能動用;
5、10660-4140-3000後的3520億美元資產,為保持收益,一般配置為定息存款和其它美元債券。以中國央行對外匯儲備保守理財的原則並參考中國銀行外匯資產的配置比例,用於配置風險度高、收益率高的非美國國債的其它美元債券的比例一般不超過資產值的10%,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外的其它美元債券不會超出1066億美元。
由此計算,中國外匯儲備中能夠變成“政治武器”,使美元崩潰的彈藥是4140億美國國債和不超過1066億的其它美元債券,共計5206億美元。
二、美元債券和全球債券市場規模有多大?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提供的分類數據,至2006年9月末,全球債券市場的債券餘額共計65.8萬億美元,其中美元債券市場規模26萬億美元。
如此宏大的美元債券市場,威脅以中國政府持有的不到5206億美元債券進行衝擊,使美元崩潰,純屬外行。
中國學者看到的,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占美國國債餘額的10%,沒看到的,是美國國債隻占美元債券市市場15%的份額,這好比瞎子摸象,隻摸到大象的一條腿。
要知道,美國國債,是當下全球近26萬億美元債券市場中最優質的債券之一,否則,中國政府不會傻到持有其十分之一。債券價格和債券收益率是蹺蹺板,在美元債券市場,美國國債的息率比其它國家、企業發行的美元債券息率低,如中國將4000億美國國債當武器拋售,美國國債價格下趺,息率提高,26萬億美元債券的投資人乃至70萬億全球債券的投資人會一擁而上,將中國能拋的美元債券一掃之光。格林斯潘說得沒錯:不必擔心中國拋售美國債券,隻要中國政府拋售,有的是承接下家。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不出家門就可以進行全球股票、債券交易,兩個中國學者肯定沒有這一方麵的操作經驗,不知道美元債券市場和全球債券市場的水有多深,所謂拋售美國國債使美元崩潰,猶如以卵擊石,書生論市,大概隻有敗家子才會這樣做這等傻事。
中國央行管理的1萬3300億美元外匯儲備在國際資本市場算老幾?低於瑞銀、高盛、富達、摩根、安盛、先鋒、花旗、美林等全球十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與最近爆發危機的美國次級房貸抵押債券規模相當。本次美國次級房貸抵押債券發生危機時,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央行三天內(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一)即向金融市場注入4500億美元資金。兩個中國學者認為中國的1萬3300億美元外匯儲備、4140億美國國債是足以使美國國債和美元市場崩潰的“核武器”,如果不是西班牙式的唐吉訶德,就是中國式阿Q!
三、如何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人民幣為什麽承受著升值的巨大壓力?原因是貿易失衡造成外資盈餘比多過大、國內流動性過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由廉價勞動力創造的“中國製造”產生的利潤,在中國,隻能由少數人享用,勞動者有限的收入無法消費“中國製造”的產品,從而造成內需不足,隻能一味地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是中國貿易失衡的最根本的原因。
既然緩解貿易失衡的途徑是增加出口商品的價格,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人民幣升值既不是唯一的辦法,也不是一定有效的方法。要減少貿易順差、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有一個方案比調升匯率更有效,就是提高“中國製造”的工資成本,提高勞動者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但中國的“學者”,都選擇性失明地拒絕這一能立竿見影的方案,挖空心思地以抗拒外國(特別是抗美)壓力煽動虛假的民族主義轉移視線,維護企業、國內外資本等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
提高“中國製造”的工資成本,措施是提高並保護中國工人的小時工資,限定加班工作時間,保證更多人就業,讓中國工人分享“中國製造”的勞動成果。
提高和保護最低工時工資,增加“中國製造”的工資成本,與人民幣升值一樣,有提高出口商品價格,平衡貿易衝突的作用,還是擴大內需的唯一有效途徑。
十年的經驗教訓證明,隻有擴大內需,才能平衡貿易,擴大內需必須擴大消費麵。不擴大消費麵,讓更多人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必將造成新的一輪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擴展,既引發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更大壓力,又加劇社會兩極的對抗,最終將引發社會動蕩。這一點,政府,中國的政治精英、商業精英、知識精英們應好好三思,而不是愚蠢地揮舞所謂“外匯核彈”這一損不了人卻能害已的虛幻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