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稱頌“雲水胸襟,鬆柏氣節”的國民黨中將】 (圖)

(2007-05-27 15:16:01) 下一個



 【續範亭】,名培模。1893年出生於山西崞縣農家。1909年入太原陸軍小學,並秘密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任山西遠征隊長。1913年入保定軍校,翌年因反對袁世凱遭通緝西走華山聚義。翌年參加護國軍討袁。1918年再入保定軍官教育團學習。1924年,在國民聯軍中任旅長。1927年任聯軍軍政學校校長,後在西北軍中長期任參謀長、總參議。1935年在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時因抗日的呼籲不受采納而到中山陵前憤然剖腹。1936年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抗戰爆發後,任第二戰區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共產黨人合作創建山西新軍。1940年任新軍總指揮、八路軍晉綏軍區副司令員。 1941年赴延安療養。1947年病逝於山西臨縣,中共中央根據其臨終申請追認他為正式黨員。

  在30年代中期,續範亭是因在中山陵前剖腹而揚名中華的,此舉也成為激發全國抗日救亡情緒的重要事件。這位一腔血氣的愛國將領,曾長期是中國共產黨的真誠朋友,臨終前又提出入黨申請。毛澤東在挽聯中“有雲水胸襟,有鬆柏氣節”的稱頌,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18歲參加辛亥革命,並率一個營攻入大同。因不滿袁世凱逃離保定軍校,避難華山

  -大革命期間受馮玉祥聘請,在西安擔任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與共產黨人最早有過接觸;後來一度歸隱,“九 一八”後出山練兵準備抗戰

  續範亭自少年時代讀書時,便痛恨清廷的腐敗並立誌救國。他16歲考入太原陸軍小學堂,與傅作義等同學一同按日本軍校模式受訓。同年,又受反清革命影響,秘密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的族兄續西峰策動太原、原平等地新軍起義,18歲的續範亭趕去參加,並被任命為鎮遠隊長,率一個營為先鋒在風雪中遠征500裏攻入大同。接著清軍反撲,他又在大同城內堅守40天,作為青年軍官初著戰功並揚名山西軍界。

  民國成立後,曾投機參加過同盟會的閻錫山把持省政,續範亭看不慣其作派,辭職返鄉辦小學。1913年,他又投考國內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因對袁世凱和閻錫山表示過不滿,翌年便遭追捕而倉促離校,隨族兄續西峰避往陝西華山。在那裏,聚集著一批西北的反袁義士,他們同孫中山取得了聯係。1915年底雲南的蔡鍔起兵討袁時,他們便成立西北護國軍並向山西進兵。不久,袁世凱病死,續範亭繼續到保定軍校深造。後來,他又參加過孫嶽、馮玉祥的國民聯軍,當過旅長、參謀長,其間一度與馮玉祥不和而稱病去職。

  1927年初,馮玉祥在西安接受共產黨人劉伯堅的建議,學習黃埔軍校的辦學方式而興辦國民聯軍軍事政治學校,請續範亭出任校長。辦校期間,續範亭開始接觸共產黨人,並對他們全新的革命思想和作風產生了強烈興趣。不久,因馮玉祥一度同共產黨分手而與蔣介石合作,續範亭很不以為然,拒絕參議的職務而長期閑居北平和原籍,並曾打算終老林泉。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續範亭感到國難當頭應有責任,便馬上出山呼籲抗戰。由於得不到政府理睬,他便到老友蘭州綏靖公署主任鄧寶珊處當了參謀長,到任後以日本為假設敵積極練兵。

  -參加國民黨“五大”時因抗日主張得不到理睬,憤然前往中山陵前剖腹,幸而被人發現,經搶救脫險

  -西安事變時任楊虎城的使者,曾對中共主張釋放蔣介石不理解,經周恩來解釋心悅誠服

  1935年12月,續範亭以老國民黨員和西北地區代表身份前往南京,參加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後,他找到許多要人呼籲抗戰,看到的卻隻是歌舞升平和追官逐利的現象,大會臨近結束,他們仍對抗日救國毫不提及。續範亭悲憤之極,當朋友們建議到中山陵前去“哭陵”時,他慨然說:“大丈夫流血不流淚,隻有用熱血才能把這些敗類衝到人類行列之外!”

  對續範亭的這句話,朋友們未領會其意。次日清晨,續範亭穿著整齊,叫出租車疾駛到中山陵園,至下午仍未歸。朋友們回想起來感到不好,忙趕往總理靈堂前,發現續範亭腹部已被自己剖開一個大口,人已昏迷在血泊中。大家把他抬到醫院搶救,在他身上又找到血跡斑斑的絕命詩。此事轟動南京,國民黨政府開始時禁止報道,而上海報界卻搶先發了消息後,中央社才被迫登出“中將續範亭因憂國憂民,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殺”的消息,卻仍不提要求抗日一事。國內民間團體的慰問信件和電報,如同雪片飛來。主張抗日的馮玉祥、張學良等高級將領也趕到醫院看望。續範亭經搶救脫險後,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又赴杭州療養。此間,他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書籍和共產黨宣傳抗日救國的材料,思想產生了重大變化,決心要以推動停止內戰的方式而不再用血諫來促進抗戰。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續範亭擔任了楊虎城的使者,對西北軍將領和山西軍閥閻錫山做工作。隨後,中共代表主張釋放蔣介石,他很不理解。經已是共產黨員的老友南漢宸引見,他與周恩來會麵,當麵聆聽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的講解,便心悅誠服。

  1937年夏全麵抗戰爆發,在山西各界擁戴和共產黨的支持下,閻錫山任命續範亭為第二戰區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兼保安司令,想借其威信更好為自己征兵征糧。隨著抗戰形勢嚴峻,閻錫山便想對日妥協,在會上提出“存在高於一切”的謬論。續範亭當場反駁說:“不抗戰到底,根本談不上存在!”閻錫山在會下氣惱地對親信說:“續範亭是背上棺材抗戰的,我們不能背上棺材抗戰。”


  -閻錫山下令襲擊八路軍時,他潛離會場飛馬跑去報信,並以自己的部隊阻攔侄兒所率的晉綏軍一個師進攻

  -在延安養病六年,最後轉移到臨縣,臨終前表示:“如承追認入黨,實平生之大願也”

  抗戰初期閻錫山的晉綏軍潰敗時,續範亭領導的動委會收編散兵,並請八路軍派幹部進行管理教育,很快組織了六個支隊,與八路軍並肩抗日,開辟了晉西北根據地。1939年春,閻錫山害怕進步力量壯大,將續範亭的部隊縮編為暫一師。同年12月,閻錫山發起襲擊八路軍的晉西事變,事前派親信趙承綬召開會議傳達命令。趙承綬與續範亭在陸軍小學時便是同學,此後三十年都是好友,因此不大提防,下達完命令便和別的將領專心看地圖進行部署。續範亭乘機離開會場,躍上戰馬直奔八路軍三五八旅旅部通報這一緊急情況。

  當時,八路軍在晉西北兵力不多,續範亭便把暫一師拉上去攔阻晉綏軍。恰好其先頭部隊由自己的侄兒續靖夫任師長,發現叔父的部隊攔在前麵,一時不知所措隻好扭頭後撤。接著,續範亭又與八路軍一起阻擊自己的老友趙承綬部的進攻,保衛了晉西北根據地。事變後,續範亭任總指揮的山西新軍完全由共產黨領導,他本人又兼任了八路軍晉綏軍區副司令員。

  剖腹事件後,續範亭體質一直很差。 1940年夏,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後,日軍瘋狂地報複“掃蕩”,續範亭率機關奔走轉戰,結果病倒。中共中央得知後,於1941年春將他接到延安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經檢查發現肺部已大部潰爛。他在療養中得知閻錫山與日寇暗中勾結,憤然寫下《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一封五千言書》,以三國時諸葛亮的口氣,曆數蒼鬢老賊的罪行,最後又說:“我知道罵不死你。王朗能被諸葛亮罵死,是因為尚有羞恥之心,而你卻無羞恥之心。”毛澤東看過後說:“廉頑立儒振奮人心,是一篇檄文式的文章”。

  在延安六年間,續範亭同朱德、吳玉章、徐特立等經常往來,並以詩詞唱和。1946年冬延安疏散,毛澤東親自到醫院勸續範亭轉移。翌年,他移居山西臨縣,病勢惡化時他致信中央請求“如承追認入黨,實平生之大願也”。9月12日續範亭與世長辭。次日,中共中央複電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由愛國主義走向追求共產主義,從舊式軍人成為跟隨時代潮流勇進的革命鬥士

  續範亭的一生,是由舊式軍人不斷進取,跟隨時代潮流轉變為堅強的革命鬥士的光輝典型。他生長於號稱“兩山(太行、呂梁)夾一溝(汾河)”,在近代相對比較封閉的山西,卻從學生時代起便追求新思想。目睹國家衰敗,出於圖強願望,他少年起便投考軍校,幾十年躋身行伍。續範亭出於傳統的忠節之氣影響,在抗日問題上曾想對政府采取“屍諫”,雖在全國產生過積極影響,卻畢竟不是一種先進的形式。他最可貴之處,便是能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觀念,從而能跳出晉綏和西北舊軍人的圈子,在曆史重要關頭不惜與堅持反動立場的老友交火開戰。他在延安養病的六年間,像小學生一樣努力學習革命理論,曾在詩中寫道:“大文如大餐,豐富複精美,使我饑腸人,欲罷不能止。”臨終前,他又提出入黨申請,這正是他一生追求進步的最後體現。毛澤東所寫的挽聯,也對其做出了最好的評價:

  為民族解放,
  為階級翻身,
  事業垂成,
  公胡遽死?
  有雲水襟懷,
  有鬆柏氣節,
  典型頓失,
  人盡含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