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看世界

五歲進城,三十歲出國,看世間眼花繚亂
正文

德國的教育 (1)

(2007-06-08 04:22:54) 下一個
由於這兩天高考,我就侃侃德國的教育。

對於德國的教育,我一直很困惑。一方麵是因為我在大學和研究所的同事 (大都具有博士學位) 都具有淵博的學識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麵是他們的中小學教育實在不能讓人恭維。

德國的小學是四年製。四年級畢業的孩子就被班主任老師推薦到不同的中學。其中約1/3被推薦到13年製的Gymnasium,該校學生如果能通過 Abitur 畢業考試 ,就能直接升入大學。 其餘的被推薦到10年製的 Realschule或9年製的 Hauptschule,該校學生經過職業培訓,就參加工作。因為兒子小天也經曆了小學畢業的推薦過程,我對該過程還是比較了解的。德國小學老師的素質都比較高,推薦結果相對於孩子當時的表現是比較恰當的。基本上不存在家長為了讓孩子上Gymnasium 而向老師施壓或行賄現象。因為在我所在地區,老師的推薦信隻是參考,去哪所學校的決定權在家長或學生本人。沒被推薦到Gymnasium 的學生,如果家長堅持,孩子也可以上Gymnasium。但據我所知,在德國東部某項地區,上Gymnasium,必須有老師的推薦。同樣,推薦到 Gymnasium 的學生也可以去其他學校,而且大有人在,因為Gymnasium 實行嚴格的淘汰製度,有些家長怕孩子跟不上,太辛苦, 不如去Realschule或Hauptschule 輕鬆快樂。但大多數孩子都去了老師推薦的學校。

雖然中國有句古話: ‚三歲看小,五歲看老’ , 不知他們當初製定該政策時是否借鑒了這句古話,但在一個孩子隻十歲出頭時就決定他以後從事腦力還是體力勞動,我認為還為時尚早。這一問題顯然不是我最先發現的,主管教育的人士也有所察覺,所以, 他們針對這個問題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如Gymnasium 實行淘汰製度,跟不上的要根據本人意願留級或轉其他學校,如果留級還跟不上就隻能轉其他學校了。Realschule或Hauptschule 的學生如果成績突出也可以轉入Gymnasium。但後種情況不多見,因為存在勢能,從上往下容易,從下往上難。再加上普通學校的學習氛圍較差,該校的孩子很難有進取心。當然也不乏有些人在普通學校畢業之後再上夜校或其他學校,再考Abitur, 上大學的。另外針對上述問題,還新設立了綜合性的 Gesamtschule,根據學習成績,學生可以9年或10年畢業,經過職業培訓,參加工作,或學滿13年考,考Abitur, 上大學。被推薦到上述三個學校的孩子都可以到Gesamtschule報名, 但名額有限。這裏的學生魚龍混雜,也不很利於成才。

這種製度在中國肯定是行不通的。主要是因為東西方人觀念上的差別。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科舉製度,講究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把讀書好壞,能否上大學,當成成功與否的一個最基本的標誌。所以千軍萬馬是要過考大學這個獨木橋的。如果把誰的孩子通往獨木橋的路在孩子10歲時就給堵上了,那個誰不跟你拚命啊。

在德國,人們承認工作分工有不同,也接受報酬有高有低。但人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當然極少數貴族可能不這樣認為,但對於廣大老百姓,就不必要區分為上等老百姓和下等老百姓了。在我工作的大學裏,教授和清潔女工是平等的。教授從不趾高氣揚,清潔女工也絕對充滿自豪。我所在辦公樓的清潔女工特別負責,她不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如倒垃圾,吸地。還非常有章法地幫大家整理辦公桌 (讓她無從下手的除外)。所以每當我下班要回家之前,都要整理一下我的辦公室,免得給她帶來過多的額外工作。有時她還會給我辦公室帶來一個漂亮的花瓶,讓我插在杯子裏的花有一個恰當的歸宿。有時寫張紙條提醒我盆栽澆水不要過多。在聖誕節之前,樓裏的同事都要自發湊錢給她買禮物,這是我為數不多的很願掏腰包的事之一。而誰也沒想到也不會想到給教授買禮物。在這個人人平等,任何工作都很體麵的前提下。人們都會從事自己喜歡或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必要非得上大學。大家都知道,讀書可是一件苦差事。在德國念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德國大學實行寬進嚴出。嚴出是絕對的,修那麽多課,考那麽多試,拿到畢業證書有扒一層皮的感覺。德國學生念很多年也拿不到畢業證書的比例也很高。所說寬進是相對於嚴出的,入大學之前是經過數輪篩選的,能進入大學的低於同齡人的30%。

另一方麵,德國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客觀而清醒的認識 (糊塗不負責任的家長除外,不過具有這樣遺傳和在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確前途渺茫)。他們能客觀而公正地評價孩子的學習能力,而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

而中國家長就缺乏這種清醒認識。正如那句民間俗話所說的, 孩子是自己的好,那什麽是別人的好。哪一個父母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經天緯地,定國安邦之才,天定會降大任於斯孩矣。如果孩子小學的成績不好,那肯定是暫時的,是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或是暫時還不太用功,或是老師教的不好。什麽? 他上 Gymnasium 會很吃力? 怎麽可能! 看我家孩子多聰明!

你們問我我家小天去了什麽學校,那還用問,當然是去了Gymnasium! 我家小天多聰明啊,一歲半就會走路,兩歲就會叫爸媽。老師要是給推薦到別的學校,我跟她沒完! 就這麽說吧,中國孩子或媽媽是中國人的孩子,無一例外,全去了Gymnasium。

祝高考學子夢想成真, 祝天下父母心想事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yanny 回複 悄悄話 你也在德國,我也是,握握手.
明年俺家也有個上小學的了.你的小天是幾歲上的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