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ANZAC Day所聯想到的

(2005-01-20 08:04:45) 下一個
從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和 Shrine of Remembrance 所聯想到的

"LEST WE FORGET"
"惟恐忘及"

隨便扯扯,歡迎指正

三年前抵Melbourne, 開學不久即放個什麽Anzac day的假,莫明其妙
那天白天見到街上一群老兵戴著勳章,大部份七八十,相信都是二戰老兵,敬意油然而生,
心想在中國怎麽從來沒親眼碰過抗戰老兵呢,死了,還在農村了還是都腐化了?
晚上看新聞,隻是大約聽見Gallipoli action什麽的。
自己對軍事也有點興趣,於是查查網,做點reseach,才搞清楚什麽一回事,
原來這日子這麽重要。不過後來再仔細想想,也有點可笑。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年,協約國軍和德軍在西線的消耗戰戰況僵持,
當時還是帝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計劃在德國的盟友土耳其那裏開辟新戰場分散同盟國軍力,
於是選擇在4月25日在連接地中海與黑海的達達尼爾海峽東岸的Gallipoli (很接近Troy...) 采取兩棲登陸作
戰,協約國的主力部隊就是由澳紐軍團組成,[其實這根本就是侵略土耳其]。
當然,土耳其人可不是吃素的,而且還有德國軍事顧問。
登陸是成功了,但在土耳其人頑強抵抗下幾個月依然無法展開戰線,
海岸附近的戰況和西線一般僵持。
沒有達到作戰目標,人命也白白消耗,第二年一月便撤出戰場。

幾個月下來,死了近一萬人,傷了近兩萬。大多來自澳紐。
這對兩個人口不多的新生國家可是"刻骨銘深"的痛,幾乎一代的青年都上了戰場,於是就有了國家共同情感/傷痛,
有集體回憶,也就建立了"國家認同" / National Identity 雲雲.....於是25 April就成了澳紐軍團日,也是以後的戰爭紀念日。

一戰澳紐軍團都是誌願軍,如果看過Fly Away Peter或 Mel Gibson 主演的電影Gallipoli (1981, 參 www.imdb.com)
也大概知道那群比我們早近一百年的出生的青年為什麽會主動上戰場成為炮灰,或maxim機關槍下的免治人肉。在戰爭宣傳機器的鼓動下,對於在也許會一輩子呆在礦場牧場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出國去歐洲adventure的難得機會。那時候沒有電影像saving private ryan, 戰場的真實情況當然不是他們所想像的 (而且一戰也是全新的戰鬥模式)。氣氛是: 人人都去,淑女欣賞你穿軍服騎馬戴翻邊帽的帥樣,你想留在家?女孩子都看不起你。

全澳的戰爭紀念堂,紀念是所有澳洲人參與的戰爭的陣亡將士
一百多年來澳洲打的仗幾乎都是作為大英帝國 / 英聯邦的成員國參戰。
立國前十九世紀的都是殖民戰爭,非洲(eg Boer ), 印度,
當然還有中國的英法聯軍,義合團。
[朋友的朋友去過一澳洲老人家,地庫發現一堆老人的爺爺當年留下的清朝軍旗]
二十世紀的,Boer War, 一戰, 二戰, 韓戰, 越戰, 還有伊拉克, 和瑣碎的聯合國維和行動(East Timor)

戰爭的性質是非常複雜的曆史/政治議題,這裏講不完。可是澳洲這麽多場為國(or 大英帝國)打的仗對於澳洲人來說來說都一樣崇高,都不是"侵略戰爭",而是 "抵抗獨裁/平息叛亂/維持秩序/保護僑民",性質都是為了和平自由, 正義的"維和部隊"。否則誰還會去打,自己良心也過不去。

從我們的角度看,殖民地戰爭當然都是侵略戰爭,一戰也是帝國主義"內鬥",越戰,韓戰,伊拉克更不用說,全是多管閑事。你怎麽看就似乎你的政治立場了。

隻有二戰講的過去,唯一一場和中國同一陣線打日本鬼子,而且也是唯一一場在自己土地(領空?!?!)抵抗入侵的敵人,因為日本轟炸過北領地Darwin港口,幾場空戰,僅此而已。

除了Lefties,普遍澳洲人當然不會認為老家英帝國殖民主義是"錯誤"的。
我初抵步不久,一天早上等bus上學,當時隻顧著和朋友聊天,
上車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後麵有個老奶奶。
先上了車,後麵一個澳洲女人扶著老人上車並教導我們
"in australia u should let the old ppl go 1st blah blah blah blah"
說我不敬老,我心裏算是了認錯。
問題是開頭兩個字 "in australia"
好像隻有你澳洲才是civilized我們都是來自未開化的地方似的。
甚鬱悶,沒理她。
其實這也是他們心底的觀念,西方文明高人一等,
Queen Victoria 大英帝國殖民全球也是去"開化 / to civilize " 那群野蠻人
所以殖民戰爭也沒什麽問題。
這也是政治議題了,太複雜,談不完。

墨爾本年年4月25日Shrine of Remembrance都有活動,
Shrine of Remembrance就是紀念靈堂/神廟
根本性質和那群日本人年年搞靖國神社是一樣的
都是國家曆史傳統,紀念"為國陣亡"的將士。

但是我們的態度不一樣,因為我們還是很喜歡這個澳洲,
過去澳洲士兵給我的印象是都是來自農場的淳樸青年。
日本的其實也是,隻是好像去了中國戰場都變成禽獸了...

最後想說的,還是人家尊重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全澳尤其NSW/ VIC每市每鎮幾乎都有紀念碑,紀念當地過去的付出,不少還詳細刻錄著陣亡子弟兵的姓名。我去過英美所有戰爭博物館牆上或大本子都一個一個列著陣亡士兵的姓名。國家善待老兵,年年 Anzac day都是他們威風的日子。(日本也一樣)

就我們中國,幾乎什麽也沒有,光一個 "無名" 英雄紀念輩了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