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有一次不自覺地用舌頭舔到牙齒的味道,有點鹹,又有點甜,然後不自覺地一直舔,覺得味道不錯!過了幾天,就成了不好的習慣,但是沒有想為什麼味道這樣好。結果有一天看鏡子,發現舌頭邊上破了,有一點血,原來味道不是來自牙齒,而是舌頭自己流的血!
雖然這個事情有點可笑,明明是舌頭自己被牙齒磨破了,卻感覺享受,以為沾了牙齒的便宜,沒想到隻是消費了自己。
這種感覺倒是很像使用電動車的經驗,從第一次買寶馬i3到現在開奧迪Q8Etron, 我已經用了八年電動車了,雖然同時還在用汽油車,至少上下班用的都是電動車了,也算是有資格說說感受了吧?
一開始買電動車的時候,有一種概念就是能源好像是免費的,寶馬給了一個特殊的優惠,好像有兩年充電都是免費的,這種優惠強化了這種誤解,我從來也沒有計算過用電的量和實際的用電花費。等到越來越覺得i3的續航太短,就在考慮買更新的200英裏以上續航的電車,還是沒有把電力消費真正當作需要付出代價的用車方式。
當時在考慮買保時捷卡宴的混合動力,或者就是現在在開的奧迪,是全電動的,卻因為混合電力充電比例不夠大,還是選擇了全電動,那是2020年的時候。結果發現奧迪沒有寶馬那種充電優惠,可是心理還是沒有當回事。
等到車買了連續充電使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電力比油貴得多!我以為自己算錯了,反覆計算了好幾次,最後確認充電花費比加油至少貴了一倍。這還不包括如果使用大量空調或座位加熱等電力耗費大的情況。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一直以來我竟然在錯覺中生活著。
還好我開電車一般都是規律性的上下班使用,學校裡有免費充電係統,使得我隻要稍稍做一點筋骨,就可以繼續免費的錯覺。而在家裡、週末的時候,就不如使用普通的油車了。原來還有一種思想,好像電車零排放可以有利於減少空氣汙染,實際上也是說不通的,因為電力的生產本身還是離不開碳排放的,甚至更多一些。至於電動汽車電池板的耗費和汙染,對環境影響更嚴重。
所以我們津津有味地舔舐著鹹鹹甜甜的味道的時候,有時候真不知道鮮甜的味道從何而來。
加州在電費大幅度漲價的同時,汽油價格降低到了最近十年最低,不到四美元一加侖。
我們旁邊縣市是另一個電力公司,電價隻有PGE的三分之一不到,他們用特斯拉充電幾乎不花什麽錢。
當然,電動車的另一個優勢是每天回家後在家裏充電就是了,不需要專門出去,很省事方便。
特斯拉簡單講就是一個大型電動玩具的概念,你買的不是汽車,而是男人的玩具,這種感覺似乎在其他電動車上不那麽明顯。不過沒試過比亞迪。
而比亞迪仰望U8如今的走紅,原地360度轉向,平行爬車可以90度平移直接就進去,不需要練習,和在緊急情況下在水裏行走30分鍾,這些能力的前提都是必須是電動車(和第二代電機技術),盡管U8其實是油電混合車,但這些能力都是必須單純使用電動部分才能實現,不能使用燃油部分。
至於電費什麽的,美國如今很貴也是事實,這是因為美國的電力係統很落後,至今還是用一百多年前的係統,也沒有超高壓輸電技術和線路(隻有中國和巴西有)。中國目前發展的釷鹽核電站,所謂第四代核電站,不需要水冷卻,理論上也不會發生切爾諾貝利或者日本那種核泄露(使得建設成本很低),美國這裏的計算是一旦普及,會讓中國的電費平均每度電一到兩美分。目前的報道是中國在西北沙漠地帶建立30座,最終計劃在中國建立450座。
另外,不難理解電動車很明顯發展空間很大,可以在電池方麵繼續發展。而燃油車經曆了一百多年,已經發展到頭了。
人們發展電動車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就是能源的價格因素帶來的問題,電力的來源可以多樣化,而內燃機的選擇不多,汽油或者液態氫。第二是環境影響因素。
很顯然汽油車做不到這兩個方麵,液態氫可以解決環境問題,但無法解決內燃機沒有發展空間的問題,已經被豐田放棄了。
再有就是比亞迪使用第二代電機技術後,直接把四個電機做到了輪子上,不再需要傳動軸和轉向軸,不僅降低了重量和成本,更是汽車技術的革命,這是任何燃油車和特斯拉做不到的(特斯拉隻有使用第二代電機技術後才有可能)。
還有就是自動駕駛技術,在電動車上實現比燃油車簡單,畢竟電動車都是跑車的啟動加速能力,很容易改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