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知道伍子胥出韶關的故事,此人在父親兄弟被楚王殺害之後,歷經艱險,來到吳國,輔佐闔閭奪取王位,繼而帥吳軍滅了楚國並複仇鞭屍楚平王……
最近看了兩部電視劇,都是說孫武的,伍子胥竟然作了陪襯,感覺非常意外。
其實孫武這個人物,曆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我們一般知道的孫子,其實是孫臏,就是被同學龐涓取了髕骨(膝蓋骨)而得名的孫臏,他著有「孫臏兵法」,以前一直以為孫子就是他了。
後來出土了真正的「孫子兵法」,加上司馬遷也說有孫武此人(秦漢以前的歷史書裡沒有提到過孫武,與吳起齊名的孫子就是孫臏),好像我們才不得不信孫武應該是孫臏的爺爺,他們都是齊國人。不過按照故事裡說的,既然孫武已經入了吳國並猝於吳國,懷著他的孫子的肚子怎麼這麼快又回到了齊國的呢?
實際上,我的猜想,伍子胥就是孫武,或者說,這個孫武就是伍子胥的影子,他應該叫孫伍才對。
作為一代戰神的伍子胥,為什麼功勞被孫武瓜分了,著作以虛擬的孫子作為作者,自己最後被夫差因伯嚭的讒言賜死。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他由個人恩怨對母國的復仇行為並以極端手段報復了當政者,而不被歷代忠君愛國思想的知識份子所認同吧?司馬遷應該是第一個試圖以自己的情懷修改歷史的人。有朋友讀到這裡,提醒我關於端午節的事,的確,同樣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節日,伍子胥也逐漸被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尤其到了當代,以孫武或屈原取代伍子胥,似乎也更有深意;對老百姓而言,知名度大的就是真實的,或者權力大的說了算,當然更無法深究了。其實中國人寧可英雄們含著冤屈投江自盡,或者叫做自絕於人民,功過由權力評說了。
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實指望到吳國借兵回轉,誰知昭關有阻攔。
幸遇那東皋公行方便,他將我隱藏在後花園。
一連幾天我的眉不展,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員好一似喪家犬,滿腹的含冤向誰言?
我好比哀哀長空雁;我好比龍遊在淺沙灘;
我好比魚兒吞了鉤線;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來想去我的肝腸斷,今夜晚怎能夠盼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