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2024 (93)
這是最後一周的課,下個學期我要休假,就有很多的工作要趕緊處理完。這次是提前的休假,本來我放棄了一次考評前的年休,這次應該要等到明年,可是同工作室的另一位教授明年要在德國教學,緊接著又是年休,如果我也那時候休假,就至少有一整年工作室沒有一個終身教授在位置上了,所以我把自己的休假提前了半年,由於我已經放棄了一次,這次提前就被批準了。
美國教授的年休,叫Sabbatical Leave,是一種猶太教傳統,就是說,工作一周一定要休息一天,同理,教授工作六年,一定有一年的年休,有時候四年就可以開始第一輪,但是不同的學校條件不一樣,很多大學沒有能力支持這樣的項目,就取消了。在我們學校,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全薪半年休,也就是休假一個學期,我選擇這種;另一種是半薪全年休,選擇的人不多,除非有特別重要的項目,或是在海外有合作教學,教授才選擇那樣長時間的離崗。大家可能記得“達芬奇密碼”裏麵的美國教授藍登,就是在他的休假期間跑到意大利做“探險”,這樣的職業背景是很多美國電影能夠展開故事情節的前提。
我的休假其實從這個學期結束,也就是下個星期就開始了,直到明年一月份春季開學。但是教授休假並不是躺在家裏不做事情,必須有一個計劃,而且要報到學院去申請相關的費用。我計劃要做三件事,一是把家裏的四車庫整合改造成工作室,這是係主任的建議,她說建立正規的工作室應該算是一件值得投入精力的大事;二是出版一本人體解剖和素描的教材,日前出版我第一本英文教材的出版社又聯係了我,希望我在年底前完成初稿;三是巡回西海岸若幹大學進行展覽和交流,這就需要寫計劃,聯係這些學校,再申請旅行經費,等等,所以並不是說接下來就不回學校了,還是會時不時現身,甚至參加一些必要的會議。
當然不要以為美國大學的教授都在休假,畢竟終身教授隻占教授裏很小的比例,大多數教授從一開始就不在終身製的軌道上,屬於不同的係統,他們是以課時和工作量來計薪的。而終身製係統的教授必須經過一個“生死關”,那就是終身評審。在我們大學,這個評審要綜合他們的科研、教學以及社會服務,必須有正規的著作出版或在最重要的學術刊物發表重要的論文,在專業上要經過學校外麵五到六名不相幹的(不是過去的師生、同事或任何其他的合作關係)該領域權威人士的一致推薦,經過本學科所有教師的無記名投票,分別就終身和晉級作出係裏的評定,由係主任和院長兩級推薦,然後由大學的專門委員會作出最後獨立的結論,再推薦給校長,最後由校長確認的一整套流程,要持續長長的半年到八個月。經過這個“生死關”的,就獲得了榮耀,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解雇這樣的教授,除非涉及刑事司法;而沒有通過的教授,就必須卷鋪蓋走人,重新申請必須是不同的大學教職,重新開始這個至少六年的終身軌道,而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終身軌道的職位本身極少,必須是有終身教授退休(也是自願)的情況下才有名額空缺出來,一旦有這樣的名額,一定擠破頭的人去申請,有過失敗經曆的人不一定還有鬥誌再來一回了。結果很多人再也不去這樣的軌道折騰了,做一個普通的教授算了。
但是也有特別有勇氣的,為了把家安到好地方,不惜放棄已經取得的終身席位,來沿海大城市重新曆險。也還有更求賢若渴的大學,比如我們LMU,會許諾這樣的教授攜帶終身的身份轉來這裏,我們美術史係的科爾斯汀和我同年進LMU,卻是拿著她的終身席位過來的,她當時送我一本書,就是一位名教授,作為評審終身教授成功者寫的一本相關的心路曆程,讀了受益匪淺。
是不錯了,做教授和爬藤不是一回事,做學問也不是衝虛名去的,對我來說,這樣程度的大學已經夠好了,尤其要看校方對自己是不是重視,在同事關係中好不好相處等等。
•Test Scores -- 25th / 75th Percentile
•SAT Critical Reading: 540 / 630
•SAT Math: 560 / 650
•SAT Writing: 550 / 650
http://collegeapps.about.com/od/collegeprofiles/p/LoyolaMarymount.htm
全美排名: #4 regional university (west)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loyola-marymount-11649
不錯了。
另一些學科比如humanities和social science領域,研究成果還是主要靠自己做,或者成名以後找年輕教授或博士生合作,但是一篇文章上頂多有3-4個人,有時隻有1-2個人署名,所以也沒那麽容易。
學校招Assistant Professor時當然要挑他們認為能夠出成果的。可是在沒有長期博士後試驗的領域,這種選擇往往不完全準確。據我所知某些頂尖大學的一個social science領域可能近10年內都沒給過一個終身教授,所以進去的Assistant Professor已經知道6年後多半會走人。當然若是他/她成果顯著,還是可以到其他學校直接拿到終身教授的。
哈哈,你真有本事把簡單的事複雜化啊。
教學就是到教室對著一堂學生講課,這個很難理解麽?
"教授當然都要從事教學,但是有很多是研究和課程設計的工作," 這是教學麽?或者樓主是畫畫的,不一樣吧。
樓主很有才氣,但很明顯對北美學校結構了解有待深入。可能接觸麵不夠廣吧。有空多接觸別的係的老師,看看別的係是什麽structure 吧.
其實博士生的seminar不應該算成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課,因為人數通常很少(可以隻有兩三個學生),而且講法和本科生,碩士生的課非常不同。即使講得枯燥無比也沒有關係,反正博士生要對自己回去搞清楚。很多學校甚至對博士生的可不設evaluation.
楊政寧拿了諾貝爾獎,還是一樣要教課帶研究生。
我沒有貶低樓主的學校的意思,我隻是就事論事。
我注意到你對前麵那個杏仁蜜的回複,人說%80 以上都能拿tenure, 你怎麽就根據這個判斷那個學校好混呢,而不是那個學校招人的時候要求本身就高呢?
這邊很多人花5-6年讀博,然後進學校或者工業界。進學校要拚tenure, 進工業界,要考慮保住飯碗,升職加薪,都是一回事。所以不像你把當終身教授看的那麽稀罕也可以理解。但這並不表明他們不明白其中的辛苦。恰恰相反,很多人可能比你辛苦很多。
談終身教授製,談sabbatical, 是指tenure track製內的教授,兼職老師不在這個範疇。所以樓主一開始命題就不夠規範。
至於學費,這個和學校的質量沒有必然聯係。很多公立學校學費比私立便宜,但學費便宜很多。如果你們學校學費是4-5萬,如果不比UCLA, UC Berkeley 要貴,至少旗鼓相當(這兩年UC 係統學費瘋漲)。但我相信您的學校也很好。
學校的ranking, google 一下就出來了。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說真的,何必糾結教授這個名稱呢。我就喜歡老師instructor 這個稱呼,親民。
你在哪一所大學呢?
那麽我告訴你,90%的物理課是終生教授或終身軌道教授上的。
是的,前麵那位有邏輯的錯誤,教授當然都要從事教學,但是有很多是研究和課程設計的工作,這不等於說教授不教書了,我說的大多數是在教的老師的成份比例,人就要鑽牛角尖。
說漏嘴了,你說的最後一句是對的,作為一份工作,在教學的都是教授,同時,我必須指出,是不是正式的教授根本不是教學好壞的標準,很多高人永遠隻做兼職,沒有理由以為隻有一個選項是最好的,他們可以在很多學校同時兼職,往往影響力可以做得更大。我不喜歡一說話就貶人,要麽就說你的學校不夠好,哈哈,家長都以為自己聰明,我們學校也是四萬到五萬學費的,不會隻是可別的現象,孩子們很少有計較任課老師是不是正的或者副的,也不會在意兼職或全職,你去聽過大牌教授一次講座,不等於他會直接帶你研究,總之,你了解不多。
同意樓主說的評終身教授不那麽容易,個人感覺比例應該還不到一半。當然可能也是因係而易,但決不是“多數都能上”。
“嚴格地說,大多數在教學的都不是教授”
這個還真頭一次聽說。絕大多數教授都教學的。隻是根據學校性質不同教學分量不同而已。世界級的大學者,或者諾貝爾獎獲得者,隻要在學校,一般都要教課。我就上過世界級學者的課。
如果樓主的學校,大多數在教學的都不是教授, 那說明,a.學校錢不夠,不能提供足夠的tenure, b. 學校檔次不夠。Or both.
樓主這個終身教授太含混了。美國的教授製很清楚 (不光美國),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 副教授(associate prof. ), 正教授(full prof.). 拿了tenure, 就是終身教授了。由助理教授升副教授,大部分都能過,當然tenure 期間會很辛苦。但由副升正比較難。錢鍾書在圍城裏打了個比方,好比由姨太太扶正一樣難
教授,一份工作而已。不過你覺得稀罕是好事,說明你是一位盡心盡力的好教授。
我前麵已經說了,這是關於教授的界定,嚴格地說,大多數在教學的都不是教授,但是在學校裏,甚至校方的函件,也稱大家“教授”,這就是我說的“大多數了”。隻有直接領導係和工作室的教學和研究的教授,可以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在進行著教學和研究,他們都是很多讀者不理解的教授的存在。我回答前麵被刪掉的一個讀者的質問時說了:我們這裏一門課,除了正式的教授教一個班,剩下的五到六個班都是兼職或clinical的教授在教,不要說大批的助教了,在學生前麵,我們都是教授,絕對絕對沒有人當真去糾正他們是不是終身的教授。華人朋友看到我說的“多數”都一定要質疑我,其實大家掏那麽多銀子去爬藤,給孩子們上課的“教授”絕大多數是我說的情況,要當真得去學校抗議了:)
在學校裏,終身的教授(senior) 就有義務做mentor,我也是,去幫助還沒有過關的小教授(junior) 們。
我也不同意這種說法。你看的可能是一部份專業。象數理化英語心理。。。這些個基礎大係,招人是大多都終生軌道的。沒有衝著搞研究去找個不終生位置。有些學校也有研究員(不終身)。好聽點的說法是研究教授。但大家都知道是怎麽回事的。
是未來的教授!;)
的確,我最喜歡這種有閑的工作,時間對於藝術家來說,就是自由。
嗬嗬,我不得不把你的貼都刪了,有兩種情況,如果你自己是某大學的終身正教授,那麽對不起,我還沒有過新鮮癮,不能認同你不再覺得稀奇的超脫,你已經忘了終身評審的痛苦,回頭就是絕壁的恐懼,不是一個聽說的比例能夠掩蓋,我的同事中至今還有即使終身,卻沒有晉級的,我可以介紹他們去你的學校,那裏一定很好混啦,不要小氣,也告訴我你的學校是那間;如果你本人不是什麽教授,你說的那麽多,可能隻是一種不好的心態使然了:)
我們學校教學和研究是對等的,評估的時候等量看,甚至研究成果更重要一些。我不是很讚同你說的“教授沒有那樣崇高”,其實我的文章也沒有提及什麽崇高的問題,不過,不要以為你看到社區學校也有終身教授就否定掉這個身份的稀罕之處,何況,不要以為社區學院一定沒有虎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