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最近在文學城找到一個新的去處,就是“品茶小軒”。
起初我本沒有注意這個論壇,因為它的位置不顯著,所以一直在“原創論壇”貼文章,但是“原創”裏麵有一部分人很感冒我,認為那是一個純小說的地方,我一個畫家去貼文,就不合適。這裏麵可以看到中國人的偏見總是那樣深,如果我不自報家門是畫畫的,和其他多數人那樣,即使小商小販,三教九流,都可以以“文學青年”自居,我說了自己是畫畫的,就給他們一個固有的概念,動輒說“你畫家又如何如何”,即使我一直就貼隨筆散文,而論壇的多數人也就貼些雜文,他們就覺得我不可以。當然,論壇裏麵也有一部分人欣賞我,善意地說:“要是有畫或圖配上文就更好了!”,我就高高興興地貼了圖進去,馬上,論壇就吵翻天了!關於“原創”是不是包括藝術,產生了大的辯論,我說“原創”本來就是“藝術”的意思,因為“藝術”的定義就是指人類的原創成就啊。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即使是“藝術”,也首先是“文學藝術”,而不是“視覺藝術”- 這的確是某種文藝思想路線埋下的好果,哈哈。結果,因為在論壇的爭吵過火,或者說演變成了對罵,對方的一個號被封掉了。原來以為這一次爭吵已經過去了,沒有想到過了一個月,當我貼出下一個敏感的帖子時,爭吵又起,對方好幾個號無端地挑釁,其中一個還陰森森地說:我是替XXX來發這個貼的(這個XXX就是上次被封號的人)。爭吵眼看又要無端升級到謾罵,網管終於出來,把所有的貼刪了,我從此也不再去“原創”了,就姑且把那裏看作“神聖”的文學禁地吧。
“文學青年”做不成了,我還是以畫帶文,寫點散文自娛自樂。
幾個原來“原創”的好友,就推薦我去看看“品茶小軒”,進去看了,真的有幾篇好文,心裏歡喜,也貼了自己的小文進去,沒有想到居然給置頂了,還有很多新的朋友的鼓勵,我的心也有死灰複燃的感覺。最近又有一些書畫好友,邀請我進了水墨畫的群組,就有想法,把這些好朋友聚到一個論壇裏去,就寫了一小段建議,把“品茶小軒”改成“品茶讀畫”,把茶餘飯後的議論,和琴棋書畫放到一起,相映成趣。當然,我自己初來咋到,就要改論壇,著實唐突,有朋友說:小心又成眾矢之的!還好,茶壇的人更有氣量,沒有聲討,沒有排斥。我說:來日方長,我們可以朝這樣的方向走走看,希望更多書畫愛好者進來嘛!
要說“品茶讀畫”,我自己覺得這的確是人生的佳境。我在美國大學教繪畫課,就每每先沏上茶,再慢慢講,慢慢示範。這是在擺譜,但是在美國人麵前,我一定要附帶地宣傳一下中國的茶文化。每一次,我的學生們都要問“老師,這是什麽呀?”“茶”,我說。“茶怎麽是這樣的?”“你們知道的是袋泡茶,而這是中國的綠茶”我說,享受地喝一口,才開始我的示範。我這樣做,就是給他們印象,畫得好,首先是茶要喝得正宗。我教課的時候,一直端著我的茶杯走來走去給學生建議,助手隨時去加水,沒有停的。我的工作室有規矩,不可以喝除了白水和茶以外的飲料,因為那些有糖分的東西,都可能毀了繪畫作品,所以,學生們要舒舒服服有水喝,又要有我的“感覺”,就要試著喝茶。
我當然慷慨,學生討茶,一定給,他們有的去好的茶店買茶葉,買回來和我“交流”,甚至有幾個學生看到我吃茶葉蛋,嚐了覺得好吃,也回去試著做,回來問:蛋殼怎麽煮不碎?我說:敲碎啊:)
我的同事都知道我好茶,去中國城買了有濾壺的杯子送我,我的辦公室裏有好幾套畫著大龍圖案的茶杯,還有一些茶具,但其實我最喜歡的隻是玻璃杯-喝綠茶不需要過濾的。關於綠茶,要解釋給美國人還是費一些周章的,我終於說到自己的故鄉杭州,說那裏的龍井茶和虎跑水怎麽怎麽好。那麽杭州在哪裏呢?一般的美國人都不知道,還以為是一個村莊呢!我不厭其煩地解釋,也終於有更多的人當真了,這次,有一個學生去中國旅行,就專門去了杭州,在臉書上說“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是杭州!”。
品茶和讀畫,我自己覺得特別的有聯係。畫裏麵的意境,要理解、讀懂,需要有品茶的那種細膩感覺和品性修養。現代藝術背景下的繪畫,其實已經對結果越來越漠視了,而繪畫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如同品茶,不論結果,而是欣賞體驗的過程,其中有甘甜亦有苦澀,有清新亦有古意,有濃厚亦有淡泊,都是一樣的。
老美所知道的westlake可能不是杭州的那個:)西雅圖有個westlake center,洛杉磯也有一個west lake,都隻是很小的湖(或塘)。杭州歡迎你!
最近一位剛剛從上海回來的律師送我一大包明前綠茶,可惜炒得稍微過了些
我周圍的老美怎麽都知道westlak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