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英語園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句最有魅力的中國古詩. 令人心曠神怡,寧靜致遠.
個人資料
正文

老外形形色色的觀念和生活習慣

(2008-08-09 20:45:48) 下一個
***老外形形色色的觀念和生活習慣***


1). 冰水(ice water)和熱水(water)
  老外喝什麽東西都是要加冰的(偶爾茶和咖啡除外,但是仍有許多人喜歡喝冰茶或冰咖啡)。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他們也是如此。下次, 再看到哪個老外手拿著超大號的冰鎮可樂,一邊呼呼地喝著西北風,一邊一口一口的吮吸著冰得冒寒氣的飲料, 別再大驚小怪了。他們無論內部的還是外部的禦寒能力都要比我們強得多。因此, 在餐館點菜的時候,如果你說:“I'd like a cup of water”,那麽服務生送來的一定是一杯冰水。
  喝熱白開水在老外眼中是一件新鮮事,沒聽說過,也沒做過。初到美國,在外麵吃飯, 別人都要一杯冰水的時候,我想要一杯熱水。服務生聽得是滿臉的詫異。她問我是不是要一杯茶,或是咖啡之類的熱飲。 我強調說我隻要一杯熱的白開水(just some hot water)。我想這有可能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要求。於是她杵在那裏良久,琢磨著我到底想幹什麽。最終,她拿來了一杯熱水和一袋茶葉。她始終是想不明白怎麽有人會隻喝熱水,怎麽喝得下去呢。我不管那麽多,丟掉了茶葉,隻喝我要的那杯白開水。
  所以招待老外的時候, 千萬別給他/她倒一杯熱水。他/她隻會望著那冒著熱氣的杯子發愣,心想我到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喝上它呢?我想亞洲人的體質在禦寒方麵沒有老外強,因此有時熱水的作用是來取暖。而老外不需要這個。他們喝水的目的隻是為了解渴。
在美國, 我偶爾會看到一些老年中國人帶著保溫杯進餐館, 這樣在每個人都要冰水的時候, 他們仍然能夠暖和和地喝上一杯來自家中的熱白開。
  如今我已經習慣有冰的日子,但是回憶起當年初和外子相識的日子,仍然覺得非常有意思。記得我有一次胃痙攣,在我急需補充水分的時候,外子深情款款地遞來了一杯冰水。當我望著那冒著寒氣的杯子,頓時,我覺得我的疼痛愈加難忍。事後, 我們才明白了這個小小的的文化詫異。
說到冷暖,我在這裏又不得不提到老外的思想中是沒有“著涼”和“熱氣”這些概念的。我大學時有一段時間腰痛,中國大陸的醫生會告訴我,我的病因是“著涼” 了,因為我平常喜歡穿低腰褲,喜歡長時間躲在空調房裏。而當我問美國的醫生我的病因會不會和“涼氣”有關時,他又是滿臉疑惑,不知我所雲。諸如“涼氣會滲入皮膚”之類的理論在西醫來看是無稽之談。再說到“熱氣,上火”,老外更是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在他們看來,臉上長痘痘完全是身體體內激素或是荷而蒙的作用,和“涼性或是熱氣的食物”無關。其實他們根本也不知道那些食品是降火的,哪些是上火的。所以大家還是省省氣力,不要在對老外飲食上建議來,建議去了。我試過了, 沒用!

2). 老外最怕奇奇怪怪的食物
什麽算是奇奇怪怪的食物呢,以下是經典列表:
a 中國人眼裏的山珍海味(delicacy of the Chinese cuisine), 包括燕窩(bird's nest),魚翅(shark's fin),鮑魚(abalone),熊掌(bear's palm)等等。
  我想其實大部分國人也並不清楚為什麽這些都是好東西, 或是它們的營養成分到底在哪裏。對它們的追捧恐怕也隻停留在老祖宗傳下的觀念。記得我和外子幾年前隨一個香港旅遊團去泰國旅遊。香港遊客大把將錢花在了買燕窩上。這令餃子很不解:為什麽中國人對鳥的口水這麽感興趣。現在,每當我們看著燕子在天空中飛,外子便會嘲笑我說,它們之所以無家可歸是因為它們的家都被我們吃掉了。你說他們不識貨也好,土得掉渣也好,他們就是覺得將這些東西被中國人俸作食物中的珍品是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記住,宴請老外,別在這上麵破費。他們根本就是“不識貨”。
b 動物的內髒
  雞心,雞肺,豬腸,豬肚,好像沒有什麽動物的內髒是我們中國人不吃的。咱們中國人自己在一起吃得香,跟老外,就免了吧!別說請他們吃這些,就是提都不要提。有一次我們和外子一個來自波士頓的朋友去一家巴西餐館吃飯,廚師請我們免費品嚐一下他們做的烤雞心。餃子的那個朋友沒有聽清楚廚師說的話,一口氣吃了4個,接著問我們這是什麽東西,還挺有嚼頭。當我們告訴他事情的真相時,一點不誇張,他“哇”地一下幾乎吐出來。不用什麽特別的原因,老外就是覺得動物的內髒很惡心,隻能丟棄,不能用來作東西吃。現在我的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倒不是因為口味的原因,我隻是越來越了解到動物的內髒除了增加你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沒有其它什麽營養價值。中國人喜歡用”吃哪兒補哪兒”來為動物內髒辯護, 但是仔細想想,沒有誰能找到這句話的理論根基。
c 帶頭的東西不吃
  我想在眾多特色中國食品中,令老外最不能接受的還是桌子上擺著的完整的動物,烤鴨,烤全豬,或是眼睛直愣愣瞪著你的那條魚。這哪裏是在享用美食,這分明是讓他們徹底懺悔他們對動物所施的虐刑。所以,請老外吃飯,別點那些能讓他們聯想到動物生前形態的菜,那隻能讓他們胃口全無。還有,別讓他們看到小蝦米。那無數的小眼睛在他們看來太恐怖了。這是“己所欲,勿施於人”的最好時機。
d 豬蹄子,雞爪子也全給老外省了吧!
我個人最喜歡的早茶的一道菜就是“紅燒鳳爪”。這也成了我今生今世最大的遺憾 --外子無論如何都不願與我分享這份對美味的追求。他的理論就是:“雞爪子是什麽,雞爪子就是雞用來行走時與地麵接觸的皮膚。吃雞爪子就是在吃雞皮:怎麽會有人津津有味地吃雞皮?” 還好,他沒有幹涉我的自由,“鳳爪”依然是我的最愛。

3). 老外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難伺候,那麽請老外吃飯吃什麽呀?
  實話告訴大家,老外最好打發,也最好糊弄。在美國, 最常見的中國菜是“宮保雞丁”,“魚香肉絲”,但是這兩道菜到了美國也被這裏的飲食文化同化了,它們早就不辣了,有時甚至可以發甜。因此,如果在中國給你的美國朋友點菜時,務必問他們一句他們對辣的接受能力如何。反正將雞丁和什麽青菜炒在一起就對了。費勁心思請他們吃好的,他們根本就不領情, 省省吧!

4).  說到他們有關吃飯的習慣,有一點我想提一下。中國的教育讓我養成了“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好習慣。老外“便後”洗手的習慣養成地非常好,非常主動也非常自覺, 但是“飯前洗手”的習慣就完全沒有了。不用說飯前,吃任何東西之前他們都沒有洗手的習慣。他們是上來就用手抓著吃,吃完了在拚命恬幾下手指頭,一副意尤未盡的樣子。記得高中時,我在澳大利亞做交換學生。一次我和幾個當地的同學一起去麥當勞吃東西,走時,他們發現我的桌子上留下了許多薯條的末端。我告訴他們我覺得我的手不幹淨,因此丟棄了用手抓過得薯條末端。直到現在, 他們仍然在津津樂道我當年的“潔癖”。其實這哪裏是“潔癖”,明明是他們不講衛生!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我也是上手就抓,管它三七二十一,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