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年後再看毛主席重上井岡山

(2015-04-11 10:05:25) 下一個


張戟

如何評價《關於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這個議題很複雜,有點像如何評價蔣介石。有人說是鄧小平的複辟宣言,“隻不過還不敢直接譴責毛澤東,還隻能跪著造反“,這話挺有意思。

有一件事很有價值,海外的學者應當去做,卻一直沒有去做,那就是中國人民的思想史。人們的思想是怎樣從痛恨蔣介石,轉變到懷念蔣介石,從支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到對它持有懷疑。

在解放前,人們看到了蔣介石政府的腐敗,對新中國充滿希望,產生了對蔣介石的恨,對毛澤東的愛。到了文革後期,人們讓“那個老X”(畢福劍語,指毛澤東)害苦了,卻忘記了蔣介石政府的腐敗,於是乎,產生了對那個老X的恨,而蔣介石在遙遠處,燦爛奪目。

文化大革命後期,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改革開放迫在眉睫,而文化大革命這一前所未有的社會實踐,暴露出許多社會問題,人心思變!人們對鄧小平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支持的,對文化大革命產生了恨。毛澤東留給鄧小平的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國家政治是一條極左路線,在在組織結構上卻是平衡的——有以江青為代表的左派,有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右派。

鄧小平和他的追隨者打左燈,向右轉,經濟有了空前的發展。而一直做為政策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的鄧小平,在遠見卓識上比毛澤東差的遠。毛澤東之後,曆史選擇了鄧小平,而鄧小平沒有尊重曆史的選擇,許多決策出於私心和仇恨。打倒“四人幫”,右派一支獨大,政治生態失去了平衡。鄧小平以及他的路線執行者,給習近平留下這樣的一個局麵,意識形態上和組織結構上一條右傾路線。而左派並沒有消失,他們在壓抑中積累了大量能量,在民間人們再舉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的旗幟,重新認識了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人們產生了對鄧小平的恨,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懷疑。

事情到了今天,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三年自然災害“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以劉少奇為首的政策執行者,把罪責歸於毛澤東和”個人崇拜“。而毛澤東和他的追隨者,卻把罪責歸於政府裏”一條修正主義路線“。文化大革命就是對”三年自然災害“的問責!由於毛澤東的逝世和“四人幫”的倒台,”個人崇拜“的問題被揭露了出來,而那條“修正主義路線“卻被拚命地掩蓋了, 那就是《關於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這條“修正主義路線“就是各級政府的政治落後和腐敗。三十年來,改革開放中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政策上的失誤本是很正常的事,哪有永遠正確的?而傳統的”為尊者諱“,讓”尊者“尊上加罪。文明就是探索,是“摸著石頭過河”,錯了就是錯了,承認了錯誤,將獲得更大的信任。

“三年自然災害”是全體共產黨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的災難。而為了掩蓋這一罪責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為了粉飾那條“修正主義路線”,六四事件再一次讓我們的事業蒙羞!

應當說《關於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糾正了極左思潮和“個人崇拜”,下一個政治現代化就是“文化大革命“了。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恐怖和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政策和策略才是黨的生命線。政治現代化必須建立在言論自由,沒有暴力和迫害的基礎上,”大家的事,大家管“(孫中山)。無迫害非暴力,是現代政治的基石。

習近平到了打右燈向左轉的時候了,而慣性卻不讓他這樣做。經濟的強大,右派有了可倚仗的實力,有可能促成左右兩派水火不容。基於這樣的一個認識,我們有理由猜測薄熙來倒台很可能源於一場政變。讓上一代的恩仇結束了吧。政治生態的平衡和軟著路,是時代留給習近平的任務,曆史和人民把中國交給了新一代共產黨人。我們希望曆史能夠得到尊重,人民能夠得到尊重。

政治可以帶來私利,那是短暫的。穩定和繁榮才能長治久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希望當局能夠終結忽左忽右的曆史,在西方政治中吸取養分,在改革中逐步建立政治生態平衡。這將是功德無量。中國的政治現代化迫在眉睫。中山先生曰:“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我已經看到了一個美麗的中國,屹立在先哲們搭建的階梯之上,光芒萬丈!我看到了孫中山先生,蔣介石先生,毛澤東先生,鄧小平先生,習近平先生, 也看到了你和我。

我的認識很初淺,恭請有識者指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在變,你我的思想也在變。沒有一成不變的。與時俱進才能求贏求勝!罵娘的話這裏就謝絕了。我相信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希望中國國泰民安。有一個強大而安定的中國才有一個和平美滿的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