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載:聞香識文化 

(2015-01-23 22:17:22) 下一個
聞香識文化 

來源:一個人的親密

約翰拉斯金其著作威尼斯的曆史中說:“偉大的民族以三種手稿撰寫自己的傳記:行為之書、言詞之書和藝術之書。我們隻有閱讀了其他的兩部書,才能理解三者中的另一部;但在這三部書中,唯一值得信賴的便是最後一部書。”

為什麽是藝術之書是最值得信賴的呢?以我的理解,藝術往往凝結的是一種真實的情感,一種對自然,對生命,對美的感動。其本身就體現著時代與文化的氛圍。

用拉斯金這段話,也是來說明聞香識是什麽回事。由一本書,涉及到另二本,由藝術上升到文化的過程。

讓我們回到梵蒂岡,從一具雕像說起。



Vatican 博物館太大,讓人震撼的東西太多。英國藝術史與曆史學家 Kenneth Clark 在他的書中感歎,那一尊太陽神阿波羅的雕像,呆在那個遊客匆匆看一眼就走的角落,沒有多少真正理解他的價值。然後,這可以文藝複興時代以來數百年間,讓眾多大藝術家激起靈感(包括拉斐爾,米開朗其羅)的偉大作品。當年拿破侖將這個雕像搶到了法國,無數次站在雕像的前麵,或是撫摸著它。很多年後,法國才將它還回了 Vatican 。

這座雕像叫著 Apollo of the Belvedere, 據說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Leochares, around 320 BC),也有的說是古羅馬(公元 100 到 200 年時)時按古希臘的青銅阿波羅雕像複製成大理石的。 這座雕像是十五世紀後期在羅馬被挖掘出來,存在放梵蒂岡的Belvedere廳中,這就是為何叫Apollo of the Belvedere。至少在1490年時,就有人開始複製此雕像。

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很難想像一個中世紀的,在一個宗教畫氛圍中長大的歐洲藝術家,生平中首次看到象阿波羅雕像這樣的古希臘作品時的震撼。其實你隻要想像中置身於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畫廊的中世紀的畫作中,想像那個時代大多是些這樣模式化,虔誠的宗教色彩的作品,再看到充滿陽光,剛健,自信的阿波羅雕像時,突然覺得原來雕像是可以這樣雕的,而且被告知這是上千年前的作品,的文化,的文藝。由此你可以理解年青的拉斐爾為什麽會熱情洋溢地創造雅典學院的壁畫,投身於文藝複興的追求了。

牛津大學的藝術史教授Kenneth Clark將阿波羅雕像作了一番細細地品味。他寫道:

To the Hellenistic imagination it is a world of light and confidence, in which the gods are like ourselves, only more beautiful, and descend to earth in order to teach men reason and the laws of harmony.

It means that at certain epochs man has felt conscious of something about himself---body and spirit—which was outside the day-to-day struggle for existence and the night-to-night struggle with fear; and he has felt the need to develop these qualities of thought and feeling so that they might approach as nearly as possible to an ideal of perfection—reason, justice, physical beauty, all of them in equilibrium.

也就是說古希臘人,以一種光明與自信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那些完美的神代表的是一種召示,人類可以通過理性與法律的和諧去追求和實現的境界。意味著人類自我意識的某種覺醒與升華,人類可以努力逼近一種完美,兼具理性,正義與健美的均衡與和諧。

Civillisation requires confidence—confidence in the society in which one lives, belief in its philosophy, belief in its laws, and confidence in one’s own mental powers.

Vigour, energy, vitality: all the great civilizations—or civilizing epochs—have had a weight of energy behind them.

的確,我們在阿波羅雕像smell到的正是一種熱情,一種信心,一種活力,是那個時代,希臘人心智與理解力的體現。

不知為什麽,我就想起了站在萬裏長城前,站在兵馬俑前的感動。習慣中對中國雕塑的印象總是廟堂裏的佛象與羅漢,當真正麵對公元前二百多年前的兵羅俑,那些平易近人,留著小胡子,或站或立的普通百姓,我覺得震憾。覺得他們那麽從容,寧靜,自信,堅強,還給人一種善良的溫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