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 ,法語為“重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歐洲從第十四到十六世紀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在這個時期,歐洲擺脫中世紀的經濟停滯,經曆了經濟增長時期。也許最重要的是,文藝複興是一個藝術、社會、科學、政治思想轉向新方向的時代。
在此之前,在中世紀學者們一直遵循教堂的訓導,人們曾關注自己的行動會導致上天的獎罰,而把希臘和古羅馬的異教徒的“經典”著作束之高閣。
對世俗生活的新興趣帶來了希臘和羅馬的教育和社會理念。人文主義者認為教會應該不是在世俗生活中管理公民事宜,而是引導屬靈上的事情。教會摒棄和抵製財富的積累和世俗的財物,支持一個強大但有限的教育,認為道德和倫理行為是出之於經文。人文主義者卻相信財富使他們能夠去做更多善良、高尚事跡,一個好公民需要接受良好的、完善的教育(如希臘人和羅馬人所倡導的),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多地涉及到世俗社會而不是屬靈上的關注(節選自 What Inspired this Age of Balance and Order)。
大約1450年,歐洲學者變得對研究他們身邊的世界更為感興趣,他們的藝術也變得更為逼真。 文藝複興遠遠地超出了簡單地學習古代作品,它影響了繪畫、雕塑、建築。繪畫變得更為切合實際,不再把重點放在宗教議題。富裕家庭開始支持並投身於偉大的藝術。藝術家發展了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去表現大自然和描繪人民的情感。在英國有一個文學和戲劇的輝煌時期,其中包括威廉莎士比亞戲劇(節選自The Dawn of a New Age)。
英國的十七世紀是一個革命的世紀,是一個曆史上很難把握的動蕩和變化時期。 “教會全職清教徒的計劃所涉及的行政革命對國家具有深遠的影響。取消主教,或將其趕出上議院結束了‘教堂依賴教皇’,查爾斯告訴他的兒子,‘是對富豪權威最主要的支持’”(節選自 The Century of Revolution: 1603-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