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選舉讓國民黨質變,民主轉型讓中華民國新生
(2008-03-24 16:49:27)
下一個
民主選舉讓國民黨質變,民主轉型讓中華民國新生 --寫在馬英九總統直選大獲全勝之際
簡介:台灣2008年的選舉過程及結果表明,民意民心,也隻有民意民心,才是人類社會最深厚的政治資源。即使號稱有百年曆史的如國民黨,當它還停留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政黨”的理論和實踐時,當它沒有經曆本世紀初脫胎換骨的徹底轉變時,民意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它,民心毫不猶豫地遺棄了它;反之亦然,民意民心不僅欣然而然地再次接納了它,而且義無反顧地重新選擇了它--這,難道不正是民主給執政黨帶來的新生和希望嗎?難道不正是人民追求民主轉型的意義所在嗎?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大黨和第一共和國,以經曆了漫長的艱難曲折之後,終於經過民主熔爐的鍛打和冶煉,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重新在民眾的認可和擁戴中獲得了執政的合法性。如果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地下有知,他們定會一掃種種困惑,為中國民主憲政今天的業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當中國大陸所謂的“民主盛會”即政協和人大“兩會”剛剛結束,海峽東岸也進入台灣島內總統大選的決戰階段。當大陸中共聲稱從黨內民主和人大民主入手而啟動中國特色的民主進程時,台灣島內早已完成了國民黨主席的直選,以及整個地區進入第二次政黨輪替的總統大選,這表明台灣的民主轉型已進入到走向成熟和深化的較高層次。
若從1986年台灣民主進步黨成立,1987年台灣“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到1988年蔣經國的去世標誌著一黨專製壽終正寢時算起,台灣的民主轉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曆史;若從1996年台灣首次實行“總統”、“副總統”配套參選的直選方式,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呂秀蓮當選正、副總統時算起,台灣形成以政黨輪替的方式直選“總統”,也不過僅僅十年左右的曆史。然而,正是台灣這二十或十年的的民主進程,卻牢牢地吸引著中國大陸同胞的目光,緊緊地維係著人們對當今中國民主的關注。今天,當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終於以馬英九的成功當選而順利成為現實,我們在為國民黨慶幸向馬英九祝賀的同時,總難免以喜憂參半的心緒思索著中國大陸的民主轉型及大中國的未來。喜,為國民黨重新獲得執政合法性;憂,為共產黨遲遲不能、不敢或不願啟動民主轉型的政治改革。
最令人記憶猶新的,還是8年前台灣推行“直選”之初的情形。在海峽兩岸、東西半球無數華人的注目下,李登輝、陳水扁挑弄本土、外省之爭,大玩“統獨”遊戲贏得大選的事實,不啻給許多人留下了民主“惡”的第一印象:民主難道意味著族群分裂,意味著流氓政治,意味著迎合非理性的輿情?……
如果說台灣第一次“大選”使人們對“民主”產生了些許失望,那麽,2004年的第二次“大選”結果,使人們對這種“民主”再也不抱過多的奢望了:陳水扁憑藉“兩顆子彈”的兒戲,居然再次贏得“總統”寶座;隨後“民主之惡”幾乎被演繹到了極致:“二進宮”的民進黨治台無能、貪瀆成風,台灣族群對立、民生凋弊、政治空氣汙濁……民主的價值何在,意義何存?民主將把台灣社會引向何方?人們更多的是對民主的質疑。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2005年8月,有百年(1895--2005)曆史、也有腐敗恥辱、有敗退大陸,也有下野記錄的國民黨,首次在黨內實行政黨領袖的直選--這不僅是中國執政黨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也是中華民族重大政治生活中的第一次。尤其是當以正派、清廉、帥氣著稱的馬英九在黨內選舉中脫穎而出之時,人們從中恍若捕捉到了國民黨將起死回生的跡象,它似乎又喚回了人們對民主政治、政治民主尚存的那一絲一毫的希冀。
接踵而至的是在2005年台灣縣市長等“三合一”選舉中,不可一世的民進黨大敗;2006年,陳水扁的各類“弊案”曝光;2007年,民進黨元老之一施明德率“紅衫軍”抗議本陣營執政者的貪腐;2008年台灣立委選舉,曾經失敗的國民黨一舉大勝。至此,四年一度的08總統“大選”便再無懸念了。今天,2008年3月22日,在台灣,普通的中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使了公民神聖的選舉權,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也沒有出現讓人憂心的“奧步”,隻有投票和期待,還伴以和平與理性,……
當計票表明馬英九已獲接近60%的選票時,國民黨的競選對手謝長廷在第一時間向馬、蕭表示祝賀,以平和的心態及平常的姿態,坦然自若地接受國民黨即將對民進黨的取而代之。馬英九也立即以友好而謙和的態度回敬謝、蘇團隊,表示雖然彼此的意見有所不同,但對於兩黨陣營能一同完成選舉,讓選舉和平落幕,不論輸贏如何,兩黨陣營都應該同感驕傲。
在民眾的歡呼和慶賀聲中,我們聽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說:這絕對不是馬、蕭個人的勝利,也不是國民黨一黨的勝利,而是台灣人民的重大勝利。我們還聽到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聲音:沒有一黨獨大的問題,人民最大!隻有人民手上的選票最大,沒有一個政黨比人民更大。我們非常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國民黨願意接受最嚴格的監督,希望大家一起為台灣努力。
在這裏,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承認輸贏,正視現實,和平競爭,平穩輪換,沒有怨懟,也沒有仇恨--我們由衷地為台灣正在走向成熟的民主而高興,為在中國出現了這麽理性的公民社會而欣喜。
從2000年到2008年,作為民主製度基礎的“民意”,在不到十年時間內發生的這種逆轉,向世人充分展現了民主製度內在的“自我完善”或“自我更新”功能:民主在其孕育和發展過程中,它首先示人的或許並不一定就是人們期待或幻想的那種“好”,有時它甚至還表現出不如擁有“明君”的權威政治那樣,能在短期內產生“一步到位”或“立竿見影”的功效;它所具有的“自我完善”即“逐漸好起來”的內在機製,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民認識民主,民主教育人民;人民感受民主,民主陶冶人民……這也許會是一個行進緩慢,道路漫長的過程,其間還有曲折往複甚至出現比以前“更壞”的現象……但即使如此,唯一可以堅信和值得期待的是,民主進程一經啟動,民主轉型就將循著它固有的軌道,堅韌卓絕地可持續地生長著發展著,它決不會因為人事的更替而中斷,隻會因為政黨的輪換而更加興旺;它不會以任何人或黨的個人意誌為轉移,而隻會一往無前地、由低級向高級、由單純向完美進化和發展。
台灣2008年的選舉過程及結果表明,民意民心,也隻有民意民心,才是人類社會最深厚的政治資源。即使號稱有百年曆史的如國民黨,當它還停留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政黨”的理論和實踐時,當它沒有經曆本世紀初脫胎換骨的徹底轉變時,民意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它,民心毫不猶豫地遺棄了它;反之亦然,民意民心不僅欣然而然地再次接納了它,而且義無反顧地重新選擇了它--這,難道不正是民主給執政黨帶來的新生和希望嗎?難道不正是人民追求民主轉型的意義所在嗎?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大黨和第一共和國,以經曆了漫長的艱難曲折之後,終於經過民主熔爐的鍛打和冶煉,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重新在民眾的認可和擁戴中獲得了執政的合法性。如果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地下有知,他們定會一掃種種困惑,為中國民主憲政今天的業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既然,民主選舉可以讓曾經是獨裁的國民黨發生了質變,憲政轉型可以讓專製的中華民國獲得了新生,那麽,中國人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那種鼓吹“中國人不適和民主憲政製度”的論調就完全是欺人之談,民主的量變和質變就一定能在中華大地上再創輝煌。國民黨為借鑒,以台灣為楷模,在民主、自由、法治和多元的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民主轉型,實現在民主、自由、法製和多元基礎上的國家大統一和區域民族自治,中國人百年不懈地追求著的民主自由夢想,其晨曦已清晰可見了!
中國之路論壇:http://chinaway.org/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