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峽大壩現隱憂: 官方一改立場,坦承形勢嚴峻

(2008-03-24 16:49:26) 下一個
中國時報徐尚禮/三峽大壩開始發電運行後,各項後果逐一在六百公裏庫區和支流浮現,包括堤防及江岸山體滑坡大增,以及支流藻類激增汙染飲水。近日,中共官方一改以往為三峽工程辯護立場,坦承形勢嚴峻,“如不及時預防治理,恐釀大禍”。

大陸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二十五日在武漢召開研討會,共商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大計。官方新華社主動發布有關警告。

官方首度坦承:生態形勢嚴峻

三峽工程曆經十五年建設,已接近尾聲。工程每年發出的清潔水電相當於五千萬噸原煤發電量,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億噸。但是,自去年進入初始運行期以來,其對長達六百公裏庫區的生態環境以及長江河道形態產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

與會的中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透露,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論及三峽工程重大問題時說,首要的問題是生態環境問題。

針對八月間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〡〈三峽大壩之憂〉,其中報導的“三峽大壩專案正麵臨著山體滑坡和水汙染等始料未及的問題”。

汪嘯風說,“有些說法別有用心,但我們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汪嘯風表示,三峽庫區曆來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嚴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開發造成生態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狀況遠未得到根本扭轉。

根據每年公布的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監測,三峽水庫誘發地震維持低強度水平,無礙大壩安全。但是,諸多生態環境隱患仍令人無法忽視。

大陸國土資源部專家、三峽庫區地災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黃學斌指出,時常發生的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庫區民眾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後會造成湧浪災害,浪高最高可達數十米,波及數十公裏範圍。

崩岸明顯增加藻類大量繁殖

湖北、重慶政府負責人都表示,三峽工程蓄水後,支流水質惡化,部分出現“水華”現象(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且發生範圍、持續時間、發生頻率明顯增加。部分支流居民飲水源堪憂。今年有些區域發生五萬人飲水問題。

大量流水下泄對長江中下遊最險峻的荊江河段堤防威脅也引起湖北省高度重視。副省長李春明說,近年來,荊江崩岸險情頻次明顯增多,崩岸長度明顯增加。

針對這些問題,地方政府建議盡快打破專業和部門限製,製定三峽水庫管理權威法規,編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規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