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局長發飆質疑公報:廣東近海成垃圾場

(2008-03-24 16:49:25) 下一個
香港文匯報珠三角新聞中心實習記者敖敏輝廣州12日電/廣東省海洋漁業局的《200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稱,廣東省海域總體汙染形勢非常嚴峻,與幾年來的海洋環境監測結果比較,主要受陸源汙染等影響,廣東海洋汙染不降反升,近海海域汙染麵積在不斷擴大,海洋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

 據介紹,廣東省海域總體汙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岸局部海域因受陸源汙染影響較大,水質較差,汙染較重,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嚴重汙染區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汕頭近岸和湛江港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屬於劣四類。據了解,珠江口已經連續6年成為汙染嚴重區域。

重金屬汙染近海域

 去年對廣東近岸海域沉積物及貝類的監測結果顯示,盡管該省管轄海域的海洋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但局部海域環境受到鉛、銅、鎘、汞、石油等重金屬不同程度的汙染,其中粵東近岸海域沉積物受到鎘、砷和石油類的汙染,深圳近岸海域沉積物受到滴滴涕的汙染,珠江口海域沉積物受到了砷、鎘、鉛和汞的汙染,粵西近岸海域沉積物則受到砷的汙染。個別監測海域部分貝類也受到含量較高的鉛、銅、鎘的汙染,不過貝類滴滴涕含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主因城鎮生活汙水

 此外,近岸海域生態係統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廣東連續3年對雷州半島西南沿岸生態監控區、大亞灣生態監控區和珠江口生態監控區進行監控,發現雷州半島監控區生態係統健康狀況下降,往日純淨健康的大亞灣監控區生態係統處於亞健康狀態,而珠江口監控區則處於不健康狀態,該區域的生態壓力已超過生態係統的承載能力,生態係統在短期內無法恢複。城鎮生活汙水是珠江口的重要汙染因素。

局長發飆質疑公報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1日的發布會上提及監測中心監測該省9個陸源重點排汙口和103個陸源一般排汙口,年入海總量達82.98億噸。當提到由於工業和生活汙水的大量排海,特別是部分排汙口的連續超標排放,致使排汙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部分排汙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於極差狀態時,省海洋漁業局局長李珠江很不客氣地要求匯報人員點出不良排汙口名稱,李珠江還對公報中的數據沒有縱向比較提出“質疑”:“汙水年入海總量達82.98億噸,那比前一年到底增加了多少,我都記得五年前是50億噸!”他還提出,廣東作為一個經濟大省,在排汙標準上,不應該采用“國標”,應該製訂更為嚴格的“省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