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一再衝撞, 中國隻能翻臉相向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台灣中國時報4月10日朱建陵特稿/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訪南韓前,照例在北京接受了南韓媒體的集體采訪。訪問對答中,最受外界矚目的提問及回答,是關於高句麗的曆史問題。
高句麗是一個存在於公元前三七年到公元六六八年的政權,極盛時領土包含目前吉林省東部、遼寧省東北部和幾乎三分之二的朝鮮半島。令人驚訝的是,一個存在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政權,居然左右著當代兩國關係發展。
根據大陸主流史學觀點,高句麗曆來是中國的一個邊疆政權,是中國曆史的一部分。但根據韓國認定,高句麗是當代韓國的起源之一,韓國是高句麗正統的延續。
若依照大陸的認定,南韓方麵擔心,中共可能對北韓有領土企圖。另一方麵,如果依照韓國的主張,則高句麗當年盤據的吉林、遼寧土地,則都是當代韓國的一部分。於是,今年初在長春參加冬季亞運時,才有五名南韓女運動員公然在頒獎典禮上舉起紙牌,上書:“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
韓國史家認為,中國傳統上重視夷狄之分,依此,則除中原的漢人政權之外,其周邊各個少數民族政權應該都是“外國”。據指出,從強調中國是一個“五族共和”的多民族國家開始,中國才開始認定所有在其現有疆域內發生的曆史,包含少數民族曆史在內,都是中國曆史的一部分。韓國史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領土第一的曆史觀”。
不論雙方如何辯論,溫家寶日前的回答,無疑具有一槌定音的效果。溫家寶第一句話說:“中韓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這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這句話說得不疾不徐,卻十分漂亮。意味著韓國如果想在長白山問題動腦筋,中共隻能翻臉相向。
溫家寶的第二句話說:“對於民族、疆域變遷史的研究,應該本著學術與政治分開,現實與曆史分開的原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不要影響兩國關係”。
溫家寶的第一句話意在確立原則,第二句話意在表達希望。前者操之在己,相對容易,後者操之在人,實質上有困難。
此前,先有南韓電視劇把唐太宗描繪成一個昏君,並在征伐朝鮮時被韓國軍隊射瞎了一隻眼睛,引得大陸網民大怒。再早之前,有南韓搶先向聯合國注冊端午節為韓國傳統節日,自稱中醫和針灸是由韓國人發明,此外,韓國鈔票也把中國張衡製造的渾天儀印上,宣稱是韓國人的發明。凡此種種,在在引發大陸、南韓民族主義者的對峙。
處理這種民族主義問題,對任何政府領導者來說,都是燙手山竽,所以溫家寶也隻能祈求雙方以“不要影響兩國關係”為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