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國最大中國城,世界最少中國人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安涵編譯報導/近幾個禮拜,世界各地華人歡欣鼓舞慶祝中國新年及元宵節之際,位於韓國仁川的中國城,卻彷若置身事外,靜悄悄地。走在仁川中國城內,午餐人潮已經結束,街道看起來就像早晨一樣空蕩;發亮的拱門、四處懸掛的紅色燈籠、綠底蟠龍紋樣的垃圾筒,以及“歡迎來到中國城”的標誌,與稀少的遊客做相比之下,反而突顯出城內的冷清。

國際先驅論壇報日前報導了仁川中國城華麗的外表下,卻“沒有中國人”的現象。

仁川位於韓國半島中西部,距韓國首都首爾約28公裏,與黃海相鄰的仁川,是韓國重要的港口。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及投資者,仁川當地政府修建了原為全韓國最大的華僑聚居的中國城。在1960、1970年代,韓國政府對華僑采取限製政策,導致仁川中國城內的華僑居民人數減少,之後韓國政府重新調整華僑政策,決定於2002年開始重建中國城,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中國城以新麵貌現身。

根據統計,2005年前往仁川中國城的人數為44.5萬人次,讓該地首次突破40萬人次。其中韓國本地遊客為37.2萬名,外國遊客7.3萬名。在外國遊客裏,美國遊客最多,占了4.5萬名,第二名為日本遊客,共約1.7萬名,中國遊客人數排名第三,有1萬名;顯見中國城所吸引的主要還是韓國本身的居民。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指出,這樣的修建,似乎沒有考慮到潛在的障礙,那便是此地缺乏中國居民。

美國洛杉磯古色古香的中國城張燈結彩,喜迎中國農曆新年。中新社傳真賈國榮攝



中國經濟崛起,讓不論是中國境內或是海外的富裕中國人增多,催生了世界各地的中國城,如拉斯維加斯、迪拜(Dunai)、貝爾格萊德(Belgrade)、伯伊斯堤(Dobroiesti)、羅馬尼亞(Romania)等地。然而,韓國仁川的中國城卻具有曆史性的隱憂。

在曆史上,位於中國這塊大陸邊緣半島上的朝鮮,向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不讓中國人踏上半島一步,既使朝鮮人需前往中國向皇帝進貢,他們也會對自己的家鄉中沒有中國城而自豪。

中國城在亞洲各角落均蓬勃活動,即使在一些偏遠的角落,也可見到中國人的蹤跡。一旦三藩市、巴黎以及倫敦發展出中國城,則不久後在雪梨、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和利馬(Lima)也可見到中國城的身影。在紐約的三個區:曼哈頓、皇後區以及布朗士,甚至是韓國的鄰國日本,都已形成大大小小的中國城,唯獨韓國,是中國經濟勢力從未成功打入過的國家。

《一個沒有中國城的國家》(A Country Without a Chinatown)一書作者,同時為韓國海外中國人專家Yi Jung Hee表示:“韓國與中國非常接近、密切,不僅是指搭飛機隻需要幾小時;所以韓國從未有個像樣的中國城,是很奇怪的。”

目前為日本京都創成大學助理教授的Yi Jung Hee,認為韓國向來覺得有必要與中國保持距離來保護自己。

早在日本明治初年,日本便提出“擴充軍備耀國威於海外”的方針,後逐步確立向中國和朝鮮進行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1910年8月22日,日本政府透過武力與政治脅迫,迫使當時的大韓帝國簽訂《韓日合並條約》。讓大韓帝國向日本天皇交出統治權,從此開始了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殖民時代。

2006年10月4日,新加坡最著名的唐人街牛車水為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被裝飾一新。牛車水今年的中秋燈飾以“嫦蛾的後花園”為主題,把唐人街變成了流光溢彩的大花園。燈飾長達5公裏,為曆來之最。新華社張永興攝



雖然日本最終獲得勝利殖民朝民,但中國商人及工人仍持續在韓國這塊土地上紮根,因此在日本殖民36年後,在1945年結束統治之前,韓國擁有上千名的中國人。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韓國政府頒布限製外國人在韓國經商的法令,此外,也透過稅收、土地管理等政策迫使華人退出了酒類和油類產業,在此之前,中國人在這兩類產業中一向握有掌控權。

1960、1970年代韓國政府對中國商業活動及土地所有權的限製,打擊了在韓國的中國人,使得中國人開始將資本遷出、移居台灣或美國,直到1980年代左右,已有約45%的華僑離開韓國。留在韓國的中國人在經營中國餐館或其他行業上,仍受到諸多限製,具規模的經濟不再出現,中國人也被擠出鬧區。

在近十年間,隻有幾百名中國人仍留在韓國。

在此同時,韓國與中國的貿易開始興盛,仁川政府開始加重視與中國的交流合作,同時興起修建中國城的念頭。

2002年8月,仁川與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達成協議,決定每年在仁川舉行中國文化節。2002年開始修建的中國城,在未來還將延續整修計畫。

目前仁川中國城有400名中國人居住,韓國政府的未來目標是吸引更多中國移民前來。在近年來,韓國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即使如此便使得自己與美國的關係疏離。

2007年中國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倫敦唐人街掛滿紅燈籠,年味漸濃。圖為一名婦女帶著兩個孩子來唐人街購買喜慶的中國傳統玩具。中新社傳真李鵬攝



不過,韓國政府對中國仍有所顧忌,此事可從今年1月中國長春冬季亞運會舉行時看出。

據報導,韓國女子短道速滑代表團在中國長春亞冬會的頒獎台上每個人手持A4大小的白色紙張,上頭寫出“白頭山(即中國的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的標語,引發一陣外交上的騷動。中國亞冬會組委會在今年2月1日下午派遣高級人士趕到長春向韓國奧林匹克委員提出抗議。然而而韓國政府僅表示:“不可將部分選手的慶祝行為理解為政治意圖。”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人願意接受中國的程度有多少呢?韓國能建立一個沒有中國人的中國城麽?

中韓第三代、40歲的Sun Meiling表示,中國城應該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Sun Meiling在中國城內,與先生經營三間店鋪,在過去十年間,Sun Meiling離開韓國前往中國經商。不過“在2002年時,我們聽說他們要再仁川建立一個中國城,所以我們回來了。”

經營餐館、48歲的Fan Yenchiang為當地商會主席,該商會於2004年成立,目前有73位會員,其中包括50位剛從中國過來的會員,這樣的成績,離韓國政府欲達到吸引中國人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

Fan Yenchiang表示,中國人很難成為韓國公民,一個想要以20萬美元資金經營一家腳底按摩店的中國人,最後因為無法為中國按摩師取得簽證而開店失敗。中國人若想成為韓國公民,須證明自己的經濟實力、得到韓國高官批準,以及辦理複雜的手續。

“如果這個中國城想要變成一個真正的中國城,我們必須將離開的人們吸引回來,同時讓新的人們進來,否則我們怎麽能稱一個沒有中國人在這的地點為中國城呢?”Fan Yenchiang如是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