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工廠’的代價也許就是‘世界垃圾場’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媒體的本性是最歡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他們將潘嶽的妙語連珠傳播放大:“我得意地告訴國內外媒體‘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我全然沒有意識到,‘世界工廠’的代價也許就是‘世界垃圾場’。”“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根源是我們扭曲的發展觀。”“我們要把他們(海外高汙染和高能耗企業)‘嚇’回去。”

2003年,潘嶽遭遇到人生大變動:任職的國務院經濟體製改革辦公室被撤,他被調到環保總局這個人們心目中遠離政治核心的“冷宮”衙門;這一年,父親潘田將軍去世,他的婚姻破裂。

◆到冷宮摸老虎屁股

潘嶽與環保結緣,早在二十多歲創辦《中國環境報》的歲月。有一次跟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記者團下去采訪,他報道了雲南燒山開荒、違規排汙等嚴重環境汙染現象,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還向國家環保總局告他的狀,情形猶如“在雲南省政府大樓附近引發一場地震”,“差點斷送了我的記者生涯,但我至今對這段經曆不後悔。”潘嶽後來回憶說。這次經曆讓潘嶽意識到了媒體的威力,也看到了環保話題的分量。

走馬上任不久,分管宣傳和法規的環保總局副局長,並兼任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的潘嶽,2003年8月13日向媒體通報:查出十大環境違法案件,查清應關停取締的違法企業6143家。當時有媒體這樣評論:“潘嶽一露麵,就有6000餘家企業倒黴,魄力比當年他在國資管理局治理國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年10月25日,在首屆“綠色中國論壇”上,潘嶽發表了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環境文化與民族複興》,這篇文章以及後來潘嶽的一係列發言,充滿著與別的政府部門發言人不一樣的味道。

潘嶽給環保總局部下的印象是幹事麻利、咄咄逼人。而最讓他們稱道的,是他魄力。2004年9月,獲悉株化集團向湘江排放高濃度酸性廢水後,潘嶽親自帶領“清理整頓不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督查組到現場突擊檢查,並對其嚴肅查處。

山西、陝西、內蒙古交界處的保德縣、河曲縣、府穀縣和準格爾旗所在區域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汙染“黑三角”,分布著大量規模偏小、生產方式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的焦炭、電石、水泥和電力企業,區域大氣和水環境汙染十分嚴重。2004年12月,潘嶽又帶隊赴“黑三角”明察暗訪,並由此掀起一場全國範圍的圍剿汙染企業的攻堅戰。

潘嶽兼了很多職,如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環境記協名譽主席、首都青年記者編輯協會主席等,在身邊聚集起一批學者、名人、記者。環境文化促進會本來隻是《中國環境報》聯係的一些作家、記者搞的社團,在潘嶽參與下,性質明顯發生了變化,請來了各界精英,比如成龍、薑昆、蔡振華等擔任副會長,光理事就達500多人,為中國的環境文化事業鼓與呼。環境文化促進會與有關機構合辦的“綠色中國論壇”也讓潘嶽搞得轟轟烈烈,自2003年以來,已經舉辦了11屆,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家和國際友人參加。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公眾麵前,“綠色GDP”、“環境保護與社會公平”“世界垃圾場”、“綠色責任”等新名詞,從他的口中層出不窮。

媒體的本性是最歡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他們將潘嶽的妙語連珠傳播放大:“環保總局非但沒有‘角色錯位’,反而進行了‘角色複位’。”“幾年前,我得意地告訴國內外媒體‘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我全然沒有意識到,‘世界工廠’的代價也許就是‘世界垃圾場’。”“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根源是我們扭曲的發展觀。”“我們要把他們(海外高汙染和高能耗企業)‘嚇’回去。”……

2004年12月,潘嶽轉而分管環境評價,剛接手一個多月,便摸起了老虎屁股。環保總局組織多個調查組奔赴各地,按照《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堅決製止電站項目無序建設意見的緊急通知》的要求,督察部分違反《環保評價法》的違規項目,然後攜帶數萬字的調查報告返回北京。

◆猛然發力,下令立威

2005年元月18日,潘嶽出現在一個新聞發布會現場。沒有人會想到在2005年兩會即將召開的時候,國家環保總局猛然發力,行使“一票否決權”,采取強力舉措強化環境影響評價製度。潘嶽向社會披露,全國有超過15個省、自治區存在違規電廠項目,其中,五大電力公司裏的大唐、國電、華電三家榜上有名;地方電力公司中,四川、寧夏、福建有違規在建項目。像太倉環保發電廠和徐州華鑫發電公司等建設項目都是在環評報告書未獲批準的情況下,就已開工建設,有些工程已基本完成,屬於典型的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潘嶽宣布:環保總局以“嚴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名義,下令13個省市的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違法開工項目立即停建,其中包括總投資為69.7億元的三峽地下電站項目和投資446億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項目。環保總局並決定予以處罰,建議有關部門依法給予直接責任人員以行政處分。

這是《環境評估法》實施後,國家環保總局首次大規模對外公布違規開工項目,在公眾中引起轟動,尤其是民間環保界。此前,由於得不到政府的呼應,又無從證明民意的走向,中國民間環保一直在獨立無援地呼號。

國家環保總局負責人強調,今後將嚴格規劃和新建項目環境管理,重點抓好規劃環評和重大項目環評,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未按規定履行環評報批手續、未批先建的項目,一律責令停止建設,依法處罰;審批重大項目和環境敏感項目時,要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嚴格環評隊伍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環評市場化改革。這是環境影響評價製度的一個重大突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