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民族, 小心韓國的威脅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韓國人稱自己為韓族,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和排外性絲毫不亞於中亞的任何一個穆斯林民族.對於他們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進入中國大城市並長期滯留,作為一個長期和韓國人打交道的人我感到有一絲的憂慮.

  一、從戰略上講,中國現在非常重視朝鮮半島這個麵向太平洋的出口.韓國在中美之間的左右搖擺讓中國人始終不能安心的當他們為同伴關係.

  1、韓國人對華態度多少有點類似當年一戰結束後法國人湧入德國的心理,相對高薪和溫和的就業政策使他們靠著國別差異在中國北京等大城市中直接進入中層生活.不管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韓國政府角度考慮,大量的韓國人湧入中國對韓國的經濟和政治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因為湧入中國的韓國人很少有高級人才,大部分都是為了避開韓國國內過分高的就業壓力而轉戰中國大陸的一般人.

青瓦台也可以以此和北京示好,加之"韓流"和反日情緒的正反兩方麵作用,中國人對韓國人的友好度正處在一個平穩上升的過程中.這使得韓國的外交上有了更大的迂回空間,因他不用太擔心和美國靠的太近會招來中國人的"反韓"情緒.但我們不能認為韓國是一個國際主義本位國家,韓國政府的小算盤其實是很獨到的.他正在利用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政策和中國希望控製朝鮮現階段局勢的心理為自己營造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韓國和朝鮮的現狀按國際法的標準實屬於休戰狀態而非停戰.換言之就是仍然處於戰爭狀態.韓國一直希望在美韓同盟中取得更多的主動但遲遲不能有實質性進展除了美國的強有力的外交軍事手段,其中也有很現實的原因。韓國現在的防務基本上是對北朝鮮的一元化戰略,甚至找不到他對日本的軍事威脅有疑慮的絲毫證據。

除在曆史上一些麵子上和民族感情上的問題,日本和韓國的關係實在是很微妙的。至少對朝鮮問題上,日本和韓國的階段性利益是一致的。韓國對北朝鮮的防務體係的維持需要美國和日本的支持。尤其是盡管韓國國民一再的抗議美國在龍山等地的軍事駐紮,但韓國政府遲遲不能跟美軍說“分手”,其原因就在於此,與北朝鮮120萬全世界人數上最大規模的陸軍相比,朝鮮的常備力量和軍事動員機製實在不足以完成哪怕是京畿道地區的完全防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美軍撤出駐紮力量,那麽韓國成年男子的義務兵役期將從現在的2年零兩個月延長到5年以上,否則韓國的軍事力量配屬將會麵臨捉襟見肘的境地。

  根據以上的觀點,韓國政府對韓國人旅居中國行為的默許多多少少帶有一種有意識的戰略意圖。

  二、從經濟上說,韓國人的大量湧入不可否認的帶來了一個強有力的相對高消費群體,其成熟度雖有待考察,但是從北京個商業區紛紛打韓國牌的情況來看,賺韓國人錢的意識確實已經進入到了商家的計劃書中。但考察韓國人的消費構成我們可以發現,置業型消費逐年增多,在北京,青島,江蘇地區的韓國人幾乎已經把在當地買房置地當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對住房的需求是很自然的,但是韓國人的購房動機卻稍顯特別,很過我接觸過的在北京買房的韓國人都把買房當成最終長期定居中國的橋頭堡,他們中不乏對朝鮮半島處於戰爭狀態憂慮的人,有甚者竟然分別在朝陽和望京購置多處房產,問及原由時,他們到是很實在,稱如果戰爭爆發他們會將韓國的親戚全部遷到中國。

對於一個人口隻有四千萬的國家,這樣大規模的移民傾向我們不能不加以分析。他們中的幾乎所有人都在中國的大城市活動,而我國真正需要外資的地區已經在上屆政府時期的東部沿海轉向內陸,滯留在北京等城市的資本似乎沒有對中國的真正需要外資的地區發揮什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閑置的外國資本。加上韓國人的城市意識很強,對其資本的有效引導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從社會穩定及安全上考慮,過多的單一民族國家移民導致的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複雜,如果摻雜上地區政治因素,社會安定一旦出現問題,解決起來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東北的朝鮮族也乘著“韓流”的湧入,利用自身的語言文化優勢積極的參與到對韓交流的大潮當中。在這樣的交流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回歸意識”應當值得我們重視。民族的凝聚力是強大的,中華民族靠著這種凝聚力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信息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一旦有絲毫有害中華民族凝聚精神的思想出現,那無疑會威脅中國的“龍脈”。對於一個大規模的單一民族共同體的管理,也會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課題。但是韓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友誼是有著長久的曆史淵源的。擔憂歸擔憂,有問題應該解決,打開窗戶能迎進新鮮的空氣,但是也應該提防隨著新鮮空氣進來的有害之物。

  中華民族是一個好客而和善的民族,這是我們的性格,希望這種性格不會被敵視中國或者有可能威脅到中國的勢力所利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