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惡化﹕中國瀕臨生態崩潰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德國之聲報道/過去3年裏﹐中國有關當局收到的有關環境汙染的訴訟案不下 150萬件。在首都北京﹐一年中間能夠見到太陽的日子屈指可數。通常情況下﹐這個將近1900萬人口的大都市上空總是籠罩著灰蒙蒙而又刺鼻的“霧鍾”。除200萬輛機動車外﹐還有無數的自行車在街上川流不息﹐騎車人中戴口罩的越來越多。在北京的西部有一個巨大的鋼鐵企業﹐東邊則是大型化學工廠。冬季﹐大多數居民依然使用煤炭取暖。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70%的中國河流肮髒不堪。長江這條該國最大河流的受汙染程度之高﹐已經使沿江180多個城市居民的飲用水供應岌岌可危。專家們擔心﹐如果不采取措施﹐再過5年﹐長江將不堪有毒物質汙染的重負﹐本身成為汙染源。
大規模環保投資計劃
在新近發表的一份白皮書中﹐中國政府首次承認﹐未能控製不斷惡化的環境問題。白皮書稱﹐生態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已相當於經濟增長。當局估計﹐中國每年因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500億歐元之巨。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政府已決定將環境保護作為最優先任務之一。根據溫家寶總理的環境計劃﹐至2010年﹐受汙染的地區都必須重新成為淨土﹐製止發生新汙染。
但在這方麵﹐中國政府遇到的一大難題是無處不在的腐敗現象。財大氣粗的企業賄賂一點現金﹐環境監督員就會“高抬貴手”。另外﹐人權也遭到踐踏。許多農民被迫遷徙﹐而且﹐象巨大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那樣﹐部分農民還得不到補償。根據計劃﹐該水電站將在2008年並網發電﹐26台渦輪機的總發電量將相當於14座核電站的總量。
至2020年﹐北京將為開發再生能源投資1800億歐元﹐其目標是﹐能源的十分之一要取自風?太陽能?地熱或生物料等可再生能源。與此同時﹐中國計劃再建造32座核電站。而更大規模的是水電站。在南部地區﹐比三峽更大的若幹水電站已在計劃中。
節能是個陌生詞
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不斷尋求和開發新能源﹐而是注重節能﹐開發新的節能技術。中國政府也已將此作為全民目標之一。但普通中國人迄今基本沒有節能的概念。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一名專家就指出﹐老百姓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問題。例如﹐在學校﹐盡管豔陽高照﹐校園內依然到處燈火通明。街上情形也不例外。他批評說﹐雖然政府已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但向公民提供的相關信息太少。
中國的建築大都沒有良好的隔絕措施﹐因此﹐也成為能源浪費的一大因素。專家估計﹐中國95%的建築沒有按照節能標準建造。這樣﹐在冬季﹐暖氣向外散發﹐而到了夏季﹐室內則猶如桑那浴池﹐沒有空調根本呆不住。
水資源匱乏
飲用水供應問題也日益告急。在華南地區年年鬧水災的同時﹐北方卻嚴重缺水。為此﹐政府頒布了一條法律﹐禁止浪費用水。但是﹐禁令歸禁令﹐沒有人在乎如何加以執行。
受到水匱乏影響的不僅是那些本來就受到幹旱威脅的沙漠周圍地區﹐而且還包括首都。北京今年遇到了50多年來的最嚴重旱情。專家們預計﹐至 2010年﹐北京將出現水荒。
盡管到處都能看到節約用水的標語廣告牌﹐但誰如果沒有直接受到環境災難的影響﹐誰就根本不願意在這方麵去費心思﹐而是寧願繼續分享經濟騰飛的好處。在北京﹐街道照常灑水﹐富人的前花園裏﹐草地噴水器全天噴著水﹐廁所不斷衝著水﹐水龍頭成天漏著水。問題是﹐這種狀況還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