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東珠江水汙染極嚴重, 黃華華政績惹爭議

(2008-03-24 16:49:24) 下一個
亞洲時報凡心撰文/珠江廣州段河水汙染問題一直為人詬病,矛頭直指當局整治不力。廣東當局為顯示近年珠江整治工作已見成效,今月12日發起千人暢泳珠江的活動,屆時將有2000群眾共同下水檢驗珠江水“淨化”的成果。然而引起爭議的是,早前經廣東環保局證實,現時江上仍有三萬艘船舶每日排放未經處理過的糞水二千噸直接排到珠江廣州段,這場活動已超出大眾健身運動的範疇,成為標榜治汙成就的“政績形象泳”。

“一年初見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變清。”這是四年前省、市提出整治珠江的目標。為證實經過幾年治理,過去又臭又髒的珠江可以遊泳。今年兩會,廣東省長黃華華立言,廣州正積極準備開放珠江沿岸的遊泳場。珠江水大大改善有機會將帶頭暢遊珠江,把問題進一步推到眾官員的顏麵上,箭在弦上,實在不得不發,造就了今夏珠江暢遊的盛典。

現時,雖然珠江大部分河道“不黑不臭”的治汙目標已“基本實現”,珠江水質也大為改善。不過,據省環保局公布監測數據,去年珠江廣州河段有7個月為第四類水質,4月和11月屬於第五類水質,1、2、3月的水質比第五類還差。也就是說,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珠江沒有一個月是適合人類遊泳的。然而按中國國家“水質標準”,隻有三類或以上標準水質才可遊泳,否則會引致皮膚病、紅眼病,萬一喝下一口四類水,大腸杆菌包你腹瀉。 廣州的市民大多都知道,市區的珠江前航道(白鵝潭─廣州大橋段)兩岸布滿排汙管口,各類生活汙水未經過任何處理,通過管徑近一米的汙水管直接排放入珠江,成為影響珠江水質的重要源頭;另據官方消息稱,廣州現時約有3萬多艘每天頻繁地在廣州段的珠江麵行駛,但這些船舶沒有排汙處理設施、“廁所”更往往是一個從船上直通江麵的小洞,每日向江中投入大量汙水。根據廣州市有關部門的核算,單單該市的漁船等小型船舶,每日就向珠江排放多達2,000噸的糞水,一年累積達73萬噸、即相等於300個標準泳池的容量,這些遭忽略的汙染源令珠江水質、江中水產均受到更嚴峻威脅。可以預見,政府想在半年內對這些長期懸而未決的城區生活汙水問題作出明顯改善,希望渺茫。

難怪如期在七月漲水期舉行千人競渡,當局不惜工本,在渡江當天和前一天采取係列大動作,包括關閉上遊排汙管網,引北江水改善珠江水質;向遊泳河段上遊投放消毒藥物進行消毒,減少有害細菌;要求造船廠暫停其停泊船隻的油漆方麵的維修工作,甚至禁止捕魚船在遊泳河段上下遊附近水域作業,以免攪動水下淤泥而損壞水質。並在暢泳區投放消毒藥物,用氯劑殺菌。隻為了作兩小時的“渡江秀”,可謂用心良苦。

對此無奈之舉,有評論指出,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由不黑不臭的四類水質到適宜遊泳的三類以上水質,還需數年乃至數十年高標準、嚴要求的治理,且不能有絲毫的馬虎與懈怠。在沒有真正達標的情況下,讓群眾在匆忙下水,在灑滿消毒藥物的江水中遊泳,對脆弱的水生態有害,於遊泳者身體健康無益,它所造成的治汙達標幻象,對科學嚴謹的環保工作更是一劑慢性毒藥。而事實上,有些臨時性舉措如投放消毒藥物,本身還會造成二次汙染,影響下遊水環境質量。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隻能滿足千米河段的一時達標,如此治汙檢驗,驗出的也是一紙假成績。

現階段珠江能否暢泳,不僅是一個汙染治理的問題,且已上升到政治高度,關係到廣東省一眾官員的顏麵甚至仕途。據境外媒體披露,事緣李長春於1998年出任廣東省委書記時,非常重視治理珠江水汙染,並首度提出“下珠江遊泳”的課題。2002年李長春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中央領導人後,對珠江治汙念念不忘,每逢北京開兩會,李長春必定出席廣東省代表團討論會,並追問何時實現珠江暢泳的理想。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去年曾保證,當年夏天可讓李長春到珠江遊泳,可惜因指標達不到而未能如願。

今年北京兩會上,李長春第四次提出老問題,黃華華立下誓言,今年他將帶頭下珠江遊泳。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市長張廣寧、市政法委書記張桂芳見狀,爭相表態要落江暢泳。李長春聞言大喜,當即批示:廣州市領導帶頭下珠江遊泳的目標終於實現了,為之祝賀。至此,珠江暢遊活動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十五”期間,爲什麽廣州當局要投入一百八十億來整治珠江,而其後還將陸續花上一百多億美化珠江,誓要讓民眾覺得在珠江中暢泳不再是奢望,如此強政勵治的大手筆,自然就無需多做解釋。

為了讓廣州“穿衣戴帽“的首長工程能如期在七月漲水期舉行,今年4月還有近百名廣州市冬泳會的遊泳健將及體育官員,縱身跳入”臭”名遠播的珠江,為舉行的橫渡珠江活動試水及規劃路線。帶領運動員渡江的廣州市體育局長劉江南還表示,珠江水一點臭味都沒有,並飲過一口珠江水,至今身體也沒有不適。

但來自廣東權威部門環保局的意見認爲,雖然珠江廣州河段現基本消除了發黑發臭現象,水中有機汙染物逐步減少。但水體中有毒害的重金屬指標和對人體可能產生危害的金黃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指標並不符合遊泳安全要求;而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有關專家也表示,珠江是否可以長期接觸仍需進一步評估。糞大腸菌群對胃腸影響比較明顯,可能引發腹瀉等症狀。另外,水質不達標也可能引發紅眼病、皮膚病,暫不鼓勵市民自行組織經常性的遊泳。

尤其在目前的情況,珠江廣州河段基本都不能全線達到適合人類遊泳的三類水質,在6至8月豐水期雖可達到三類水質,但隻是部分河段,而且豐水期一過,水質就要回落。這樣一來,市民橫渡珠江充其量是個偶然活動,無疑給人“炒作”之嫌。大部分市民表示,政府的確為整治珠江痛下決心,也已頗見成效,但應該繼續保持漸入佳境的態勢,與其組織市民臨時性地暢遊珠江,還不如繼續抓好環境保護,讓珠江的魚蝦暢遊起來,反而更能說明珠江的治理成效。

然而,相映成趣的還有,在廣州市體育局長劉江南4月組織“敢死隊“落水試遊,並聲稱珠江水質“明顯改善,沒有一點臭味”的同一時間段,廣州當地媒體就報道了一名婦人跳下珠江尋死,可頂不住江水太濁、太臭,經曆“比死還難受”後,隻好爬上岸來。十分具有諷刺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