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殘酷的現實:失去人性的中國人

(2008-03-24 16:49:23) 下一個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他說了這麽一件事:在重慶的盤山路上,一輛客車不幸失事墜入路旁的懸崖,所幸隻有幾十米高,大部分人都還活著,受了傷的人從車裏爬出來,向上大聲呼叫救命,但是過了很長的時間,來來往往的車輛呼嘯而過,沒有一個人和一輛車停下來幫助這些落難的人。還是一位徒步旅行的澳大利亞的小夥子路過,急忙用隨身攜帶的自救繩索爬下懸崖勇敢救人,在他救人的時候,向路過的車輛請求幫助,竟然沒有人願意理他。這個澳大利亞的小夥子百思不得其解:中國人這是怎麽了?心腸怎麽這麽硬,對自己的同胞沒有一點愛心?

這個事情的真偽並沒有得到確認,但是我知道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完全符合當前中國的社會現狀,它是完全有可能是真實的。

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有禮儀和教養的民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樂於助人一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提倡的美德。上溯幾千年前,楚過的宰相子產為了幫助過河有困難的百姓,把他的轎子讓出來,雖然有人說子產這樣的行為是失職:你完全可以安穩坐你的轎子,但是你應該修好過河的橋。但是子產讓轎為百姓的事,誰又不說它是人性的美呢?

至於幫助別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的傳說和故事在我們的民間文藝中更是多如牛毛:牛郎就是因為喜歡幫助別人心地善良才得到織女的愛和垂青;我們山西的水母娘娘也是因為在挑水的途中遇到一個每次能喝一桶水的奇老頭而不嫌棄,不辭辛苦地一趟趟從幾十裏外挑水,如此三次感動老人,老人給了她一條神鞭,這才有了流趟千年之久的三晉名泉——難老泉;貧寒的梁山伯也是因為善良肯幫助別人,得到富家女祝英台的垂青,演繹了一出流傳久遠的淒美愛情悲劇;《西廂記》的張生也是因為在宰相家屬遇到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朋友的兵馬解了崔家被圍的困境而得到鶯鶯的愛情;得到宋朝錦繡江山的趙匡胤也是一個喜歡幫助人的人,他的千裏送京娘的義舉讓天下人仰慕欽敬……正因為這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才使得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成為中華民族的群體意識,並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裏。

市場經濟的大潮改變了中國人的傳統生活,也衝擊著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當然引進了一些好的東西:競爭、拚搏、奮鬥、更新、融入世界,吸取世界上先進文化和先進的理念,我們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惡的東西也如打開的潘朵拉的魔盒彌漫開來:腐敗、吸毒、歧視弱勢群體、巧取豪奪、黑社會、各種令人發指的犯罪等等讓人民享受市場經濟利處的同時,發現周圍的環境變得不安定,人活的越來越緊張,安全感越來越低,人人自顧不暇,惶論去幫助別人?曾經有個老太太被車撞了以後,肇事的車輛逃逸,一個熱心人把老太太送往醫院,並墊錢讓醫院搶救老太太,沒有想到老太太的幾個兒女硬說這個幫忙的人就是肇事者:“你沒有肇事這麽熱心腦子有病?”你說碰上事誰還敢幫忙?

我想,我要是在那輛車出事的時候正好經過,可能也會一晃而過的,因為在時下的中國,好心帶來的後果實在難以確定。

人性的惡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誰之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