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聯合國報告:中國高速經濟發展嚴重汙染環境

(2008-03-24 16:49:23) 下一個
美國之音記者阿克爾報道/經過幾十年缺乏規範的發展,中國的環境不但受到損害,也引起了人們對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是否能夠持續下去的關切。下麵介紹中國的環境問題以及北京政府為扭轉環境每況愈下的局麵所做的努力。

*中國城市汙染嚴重*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全世界十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六個在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說,有大約74%的中國人居住在空氣品質不良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質量不論按幾個國際條約或是按1992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來衡量都不符合標準。

北京過多依賴煤碳的作法導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無法達到國際標準,由此造成的酸雨影響到中國30%的地區,因此,世界銀行估計,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以及清理汙染所耗費的資金相當於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將近8%。

有些分析家指出,部份原因是中國使用能源的效率不足。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中國每生產一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四倍,是日本的將近12倍。

*本索爾:須投資更多環境項目*

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的環境和社會發展協調員裏本索爾說,如果中國要想持續目前每年超過8%的經濟增長率就必須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環境項目上。

他說:“中國在成長。汽車越來越多。能源消耗也在增加。人均垃圾製造量越來越多。這些對現有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所構成的壓力也越來越高。所以,為了發展能夠持續,就必須對環境保護做更多的努力和投資。他們也正在這麽做。但是從長遠來看,目前做得夠不夠?隻有時間能證明。總之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

*中國輸出環境問題*

目前中國所麵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是水汙染。有大約70%的河水和湖水受到工業垃圾和未經處理的汙水的嚴重汙染。最嚴重的環境汙染之一發生在去年12月。一家化學工廠發生爆炸,將好幾噸的苯排放到鬆花江裏,汙染了下遊甚至俄羅斯沿岸居民的飲用水。此外,有分析家警告說,經濟發展造成的水資源減少和沙漠化,使中國北方麵臨用水短缺的問題。

有些人爭辯說,北京政府已經認識到經濟快速發展對環境的毀滅性影響。但是他們同時指出,中國在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又將其環境問題輸出到世界其他地區。

舉例來說,自從1998年長江水患奪走1萬6千多人的生命之後,北京政府下令禁止伐木。

華盛頓的世界政策研究所主任布朗說,雖然認識到樹木可以預防水災是明智的,但是這又導致進口木材的增加。

他說:“其結果是,目前熱帶和亞熱帶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木材有一半被運往中國,這等於是把‘濫伐樹木’的做法輸出到其它國家。由於世界經濟越來越一體化,這就成了我們必須擔心的事。”

*對全球自然資源造成壓力*

去年,中國消耗了世界20%的鋼材、32%的米和47%的水泥。根據世界政策研究所研究,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穀物、煤碳和鋼鐵等基本商品的最大消費國。

耶魯大學環境法律和政策中心主任艾斯提說,中國對進口自然資源需求的增加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已經顯而易見。

他說:“這是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人口龐大,對物資的需求也迅速上升。所有這些都意味著著更多的需求。就某方麵來說,這對世界經濟可能有好處。但是就其他方麵而言,對自然資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中國開始注意環境問題*

許多專家同意,北京將必須修改其資本主義的作法,使中國能在繼續發展經濟的同時避免對中國和世界環境造成進一步破壞。去年10月,中國領導人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改變中國的發展模式,以便能夠更持續的發展並更少地使用資源。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太陽能最大的使用國,有超過3千5百萬個家庭使用太陽能。雖然煤碳仍然是汙染的主要來源,但是中國正在逐漸減少對煤碳的使用而采用更清潔的天然氣。最近,中國還開始嚴格規定工廠必須遵守排氣標準,否則關廠。但是大多數專家同意,這些新規定並沒有嚴格落實,因此,他們表示,中國需要為其環境保護機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作為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一部份,北京開始發起一項“綠色奧運”的運動,鼓勵采用將來會能進行生物降解的材料來建造新的運動場地。許多專家說,這對恢複中國的環境是個良好的開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