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的民族英雄---蔣介石

(2008-03-24 16:49:23) 下一個
八品主簿

第一、就曆史而言,中國曆史上有三次外國或外族的全麵入侵,其中有兩次被亡國:一次是宋,一次是明。唯一沒有亡國、並且全麵戰勝了侵略的,便是中華民國。那麽,有經濟發展軍事技術上擁有優勢尚且既然敗於蠻夷小邦亡國滅身的嶽飛、文天祥、史可法諸反抗侵略的人物,都能被曆史稱為民族英雄,那在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內訌連連四分五裂的情況下領導了中華民族長期守土抗戰,並最終擊敗用坦克飛機戰艦武裝起來的工業強國日本,贏得了勝利的蔣介石,倒反而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嗎?

    第二、就二次大戰而言,凡被德、日、意侵略的國家,在歐洲除掉蘇俄,在亞洲除掉中國,沒有不亡的。英國本土隻遭轟炸,未遭登陸,故不在此列。由是,未亡國家的領袖,如蘇俄的斯大林,其淪陷的土地既不比中國小,傷亡的人數亦不比中國少;被亡國家的領袖,如法國的戴高樂,都能身負民族英雄的榮耀;相反,非但沒有亡國,並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竟有卓越貢獻的戰勝國 —— 中國的領袖蔣介石,倒反而不能稱為民族英雄了?

    第三、就二戰期間各國的國內情形而言,應該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比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更加難以領導。因為剛剛統一了中國蔣所麵臨的,不僅有外患,更有內憂;不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各式各樣,有軍閥殘餘的連續反叛。這些大大小小武裝割據勢力對如何擴大自己的私人武裝與地盤向來是處心積慮,但對如何發展經濟提升國力維護國家主權,對國家民族命運缺乏熱情,套古書來說,就是“喜則連橫抗上,怒則競力相拚”,標準的 WARLORD。當是之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雖然麵臨“數麵作戰、國無同類”的困境,卻仍能團結國人,內平叛亂叛國,外抗強敵侵略,非但沒有亡國,並且正是在這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中,蕩盡了百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奇恥大辱 —— 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爭得了舉世公認的榮耀。如是,作為中偉大衛國戰爭之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先生,如若他不是民族英雄,則誰可誇之?

    第四、指蔣介石是民族英雄,還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戰時的領袖和他擁有領導中國抗戰的功績,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實際原因,就是,他是那一場偉大衛國戰爭的實際指揮者和參加者。他不僅僅是修好、建設西南的國策,爭取抗戰勝利而期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軌的外交政策,其是根據國際國內條件而決策的持久戰大戰略的製定者與積極推動者,他還甚至還在八一三抗戰數次昌著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多次飛向上海火線督戰,其夫人宋美齡亦曾在勞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這在二戰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遙坐衙內,指揮虎門銷煙的兩廣總督林則徐可以被稱為民族英雄,親赴前線的全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反倒不能稱為的民族英雄嗎?

當是之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雖然麵臨“數麵作戰、國無同類”的困境,卻仍能團結國人,內平叛亂叛國,外抗強敵侵略,非但沒有亡國,並且正是在這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中,蕩盡了百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奇恥大辱 —— 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爭得了舉世公認的榮耀。如是,作為中偉大衛國戰爭之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先生,如若他不是民族英雄,則誰可誇之?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他是不可能放棄大片的國土,跑到深山裏打遊擊的,他要為他的人民負責任。雖然打遊擊可利用地形使敵人的機械化部隊無用武之地,在平原和優勢敵人死拚會極大的消耗自己,但國民政府選擇了後者。可當下許多人因此而批判國民黨的指揮,這種人是日狗養的。如果誰都為保存自己爾打遊擊,我們就會像法國一樣,很快淪陷。除了日狗,有誰想當亡國奴。為什麽大批的人不遠千裏到重慶,因為那裏不僅不會當亡國奴,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抗戰的希望。如果一個國家連抵抗的希望都沒有的話,怎能更好的抵抗。正因為陣地戰,使中國才不至於像法國過早淪陷,才使中國成為連法國都不是的聯合國創始國。

在那個軍閥割據的年代,和一個經濟科技軍事都強於自己的敵人較量容易嗎。那時誰都不服誰,而有能力領導全國抗戰的隻有蔣介石,如果沒有蔣,中國抗戰怎麽打,那時不僅會出一個汪精衛,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而蔣的維護中國統一的舉措卻被某些人認為打擊異己,獨夫民賊。試想,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憑什麽和日本人打仗。各自為戰,保存實力,為了壯大自己,不惜屈膝為奴,這種人在抗戰中還少麽。

有人說,國民黨腐敗無能。一個在和平時期都不可能清廉的政府他不說,怎能要求一個在民眾流離失所,國家經濟幾乎被戰爭拖垮的政府清廉呢。中國自從鴉片戰爭起就任人魚肉,而抗戰的勝利,使中國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很多國土。一個不付出眾大犧牲的弱國,一個已淪陷的國家怎能受到這樣的待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