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如水的博客

鐵山﹐洞庭,長江, 三水有情;太平洋,地中海,長江河,三水有緣。
正文

生命的滲透-養育親情濃於水(4)(紀念父親九)

(2012-12-30 22:29:33) 下一個

姑姑在197317歲時高中畢業後回鄉,由於母親已在學校裏任教,姑姑除偶爾有代課的機會外,全職任教是不可能的,因為隊領導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一家人有兩個人同時在隊裏教書。姑姑專心務農,苦幹﹑實幹和能幹讓她在1976年二十歲時成了本村首位女隊長,負責全村老小近150人口的生計,安排勞力的分工﹑統籌農產的分配和計劃來年的耕作,農閑時組織政治學習和帶領挖山改田。姑姑由一個溫文爾雅的學生鍛煉成那個時代標準的鐵姑娘,像男人一樣從事體力勞動﹑操心和承擔責任。

姑姑自然也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村裏分的穀子﹑紅薯﹑薯藤和稻草都是姑姑一人或帶著我們打下手搬回家。人家家裏愁的是分得不夠;姑姑愁的是如何把這些不多的東西天黑或下雨前及時扛回家,因為體能小,她帶著我們得來回好幾趟才能搬完。閑時姑姑和其他同伴一起進深山撿柴,有時老大也跟著打混混,扛根小樹。有一次姑姑對什麽不知名的植物過敏,全身起疹,紅腫了近十幾天,厲害的時候眼睛都腫眯了,所幸的事那次全所未見的過敏並沒有給姑姑漂亮年輕的臉上留下任何傷疤。

那時姑姑唯一的娛樂就是看小說如《敵後武工隊》﹑《林海雪原》和《紅岩》等等;這些是那個時代不多的被容許看的革命書籍。老大在姑姑忙於下地種田時就拿起她放下的書看,因被書中故事情節吸引老大對懂與不懂的全咽下去了。由於得趕在姑姑還書前把結尾看完,還不知速讀是什麽的老大不知不覺養成了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

1977年恢複了高考。姑姑先開始邊勞動邊自己複習,快臨考時聽了父親的話停了工,去父親那兒的高中複習了 2-3個月。姑姑被衛校錄取,成了全村的驕傲,大家用了兩掛長長的鞭炮來慶賀他們的隊長金榜題名,因為全大隊近十個考生中姑姑是唯一一個被錄取的而且還全職務農。姑姑沒有像父親那樣因為出身而失去上學機會,高考改變了她的未來,給了她另一片天地。

高考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父親母親開始為我們未來想得更遠點。母親放棄了讓老大假期去藝校培訓,給老大的衣服鮮有彩色,通過黑灰藍黃和有補丁的衣服有意雪藏起女孩那份打扮﹑愛美飄忽的心。老大一半受姑姑的影響一半因自己自由地在青山綠水中的童年生活,心思不在自己,幻想在小說的故事人物中,並好奇周圍的自然;所以母親的計劃從來沒有來自單純懵懂的老大的抵抗。老大在11歲時被轉到有七﹑八裏外的另一所師資更好的學校讀初中,每天早出晚歸,告別了田野中天馬行空的生活,在新的學校遇到了終身難忘的恩師。

老二他們繼續這般野馬似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最開心的是周末或假期夏天的夜晚由父親帶著抓泥鰍和捉青蛙。直到1980年母親隨父親的調離而去了縣城鎮郊區的小學教學,他們也轉學過去。兩年後由於老家的鐵山水庫修建需要的大遷移, 退了休的爺爺和奶奶搬了過來,一大家又團圓了,沒有再分開;爺爺奶奶繼續操持家裏的後勤;母親主持收入不高而開銷大的家中財政。爺爺奶奶年事高後由父親母親侍奉,家中體力活父親親力親為。爺爺常感慨說你父親修的真好,一家人不知為何這麽好,幸福感寫在臉上溢在心裏。200992歲的爺爺和奶奶如往常一樣出門去家門前的自由集市買早點,由於意外的受傷而離開了我們,父親像親兒子一樣送爺爺最後一程。  

自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有許許多多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和衝突,但是這些都在以家庭長遠凝聚為第一的理解中飄過。如果說前十五年是由於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和不舍全家團聚在一起;那麽後三十年多年來便是因為父母對爺爺奶奶的感恩﹑盡責和盡孝,尤其是母親永遠以家庭為第一的包容。這份超常的濃濃的大家庭親情讓我們感激﹑感動和溫暖;讓我們遠離時不孤獨﹑低落時不憂鬱,猶如我們遠行中﹑拚打中和生活中內心的長明燈。那時時照亮我們的燈光是愛﹑被愛﹑幸福﹑自信和責任。母親常說隻要是為後代積福,她的委屈都不算什麽;久久領悟後才知我們內心的“長明燈”就是母親所指的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