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如水的博客

鐵山﹐洞庭,長江, 三水有情;太平洋,地中海,長江河,三水有緣。
正文

求心尋靈的旅程 (3)

(2013-06-23 01:51:39) 下一個
無常故無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悟

現實是無常,無常故苦,苦故不自在,不自在故無我。

愛因斯坦說 〝The word 'God' is for me nothing more than the expression and product of human weaknesses"。甲殼蟲樂隊的約翰John Lennon 說 〝God is a concept by which we measure our pain〞 。人類的無助和苦與人身影相隨,無人幸免,無處不在。 


其實這裏的常﹑苦和我都是佛法中所說的法相,是諸多原因即眾緣和合而生。無常和變化是實事、必然和普遍,是真理,是法性。佛法中的法性是指不變性﹑唯一性和主宰性。而眾生常人不明所以,執著所喜所愛,受“愛﹑取﹑有”惑業的影響,在輪回中循環,自然逃不了佛法中所概括的八苦。而這些現世的苦是前世的緣即十二因緣的無明和行所造成的果,從而現世的我是身不由己,身不自由,和身不自在,所以說不是自我。來世要想脫苦、自在、自我隻有從今世的緣即十二因緣的“愛﹑取﹑有”做起,增智慧結善緣,最終通達。正如: 欲知前世因, 今身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今身做者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悟大眾對法相法性的誤解,啟迪緣起性空﹑緣生緣滅的智慧。眾生的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四聖諦乃至智慧均為法相,由眾因緣所造成,沒有法性即沒有不變性﹑唯一性和主宰性,因此要持無所執﹑無所著和無所得的態度。

常說“天有定時,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數”
,誰在決定和主宰天地人命的一切呢?眾緣! 因此眾生要隨緣接受現在的果,同時把握十二因緣的“愛﹑取﹑有”,結善緣改變未來的果。怎樣才能同時把握十二因緣的“愛﹑取﹑有”呢?那就是放棄愛﹑放棄取﹑和放棄有。放棄多少﹑放棄哪些及怎樣放棄全靠個人心中的智慧和選擇。

附:
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五蘊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前七苦皆由五蘊領受、聚集。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二入:六根﹢六塵;
十八界:六根﹢ 六塵﹢六識;
四聖諦:苦、集、滅、道;
六道: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十二因緣:無明名色六處老死。其中無明是前世留下的因;名色六處是前世的因所產生的果;現世的因;老死即為現世的因產生的來世果。因此,是改變來世的因,現世可以通過修行獲得的智慧來減少,減少妄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寬謙法師講解:
http://cftv.chuefeng.org.tw/cf_vodindex.asp?mcat=2&link=6&vod=1


王菲演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