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民對待二戰的普遍態度
(2007-07-04 03:00:27)
下一個
日本國民對待二戰的普遍態度 ZT
2007月6月30日,日本防衛大臣久間章生在千葉縣一所大學發表講話稱,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向長崎投兩顆原子彈是“無奈之舉”。這立即引發了國內民眾及所有黨派、甚至自民黨內部大員對他的集體聲討,日本內閣的支持率也是又創新低,安倍晉三先是袒護,後來終於迫於各方壓力,動員久間章生辭職,7月3日久間章生對外宣布辭去防衛大臣職務。
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都有人士發表評論,認為久間章生的辭職對於提高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是沒有幫助的,因為日本國民沒辦法原諒安倍晉三,因為他麵對久間談話的第一反映是袒護。
那就很搞笑了,雖然久間章生是一個大嘴,總是講錯話,但是這次他講的畢竟是有點道理的,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向長崎投擲原子彈確實有點“無奈”,美國又不是不知道原子彈投擲下去會有什麽後果——會有很多無辜平民死傷,但是誰讓你日本偷襲人家的珍珠港呢?這次久間好不容易說了句真話,雖然有媚美之嫌,但是日本國民及各個黨派都受不了了,集體討伐了。
這很容易測試出日本的國民性格,在對待曆史問題、國際問題上麵的國民性格。那就是以下四點:
一、日本國民對美國在二戰後期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不但記憶深刻,而且刻骨銘心,對美國或許充滿仇恨,至於美國投擲原子彈時心理如何更是不能提及的。不過,向來對美國俯首帖耳的日本,似乎對這段曆史很少提及,是對美國留著一手麽?
二、日本國民對原子彈很害怕。吃過的苦頭仍舊不能忘記,每當提及原子彈就會觸動日本國民的敏感神經。
三、日本國民十分珍惜和平。這個愛好和平是以原子彈的爆炸結束的,所以提到戰爭日本國民就會聯想到原子彈,一聯想到原子彈,日本國民就表現的更“愛”和平,雖然這個“愛”是有先決條件的,但是大家都認為“愛”總比不“愛”好。
四、日本國民不願意似乎是決不承認二戰是自己的錯。麵對久間章生很尊重事實的一句話,日本國民的反映如此強烈,這正反襯出日本國民對於二戰不思反省,根本不願承認自己的錯,對於美國投原子彈是迫不得已的說法就更不能接受。久間辭職這個事件的一個重大意義,就是教育我們更看清了日本國民對待二戰的普遍態度。一個民族對待自己的曆史錯誤居然是這個樣子,在世界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