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殺事件頻傳:中國大學生遭遇黑色5月

(2007-05-25 06:44:51) 下一個
自殺事件頻傳:中國大學生遭遇黑色5月 聯合早報

聯合早報韓詠紅/一邊是股市無視調控信號奮勇往上漲;一邊是大學生跳樓的事件接連不斷。5月8日到17日之間,北京已相繼有5名高校學生墜樓身亡,更令人震驚的數字發生在哈爾濱,月初至今已39人自殺,其中超過10人是大學生。

  將經濟之火熱與大學生對未來的絕望對照起來,讓5月的中國社會,充滿怪誕色彩。

  研究人員指出,四五月份作為中國大學生跳樓高發期,並非偶然。中國十幾年前發生過5月大學生自殺率激增的情況。但近期的相關報告明顯比過去高出許多。

  中國大學生自殺的案例,自2002年即不停攀升。中國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2002年大學生自殺案是27起;2004年為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

  一個人選擇放棄生命,屬於個人的決斷。但是當自殺事件頻頻,而且都密集發生在某個時期,它顯然透露了社會的潛在危機。

  什麽原因造成大學生的輕生衝動?據悉,5月是一般中國大學生畢業離校期,恰恰是大學生壓力最大的關鍵時候:論文與畢業考試壓力、就業壓力、離校後與大學戀人分合難料的壓力,麵對社會前途未卜的壓力,全集中在同一個時節,釀成大學生“黑色5月”的背景。

  從外麵看中國,外人的第一印象或許是它在崛起,經濟蒸蒸日上,市場宏大,機會滿地。外界難以想象的,是當整個國家在超快車軌道上運行時,13億人口中的每一員所麵對的競爭之激烈。

  今年的“兩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就指出,今年城鎮新增的求職人員高達2400萬人,其中一半將找不到工作。在大學畢業生的方麵,今年將有495萬大學生畢業,其中30%立即加入失業大軍的隊伍,具體人數約150萬。

  在就業壓力的麵前,一些應屆畢業生寧可“零工資就業”以累積工作經驗,一部分大學生被動地報考研究生以增加就業本錢,一些人繼續努力找機會,再有個別畢業生可能放棄生命。

當然,就業壓力和學習壓力卻不是中國大學生自殺的唯一原因。通過媒體的曝光,我們也發現中國大學生因其他挫折輕生的個案,似不在少數。

  本月1日,就有一名22歲的大學生向網友求愛遭拒,割脈服藥企圖自盡。

  另外,還有倒黴的大學生因所買入的股票連續12天跌停板而企圖輕生。

  5月以來北京多名大學生自殺的新聞,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多有心人在報章上撰文指出,大學除了授課以外,也必須引導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和價值觀的塑造,大學要為學生的思想建設和心理建設負責,並且須對學生自殺負責。

  一篇評論說,大學生處於學生生活向社會生活的轉變期,自主能力不足,成年人的行為模式尚未確立,而學習、生活乃至就業的壓力紛至遝來,讓他們陷入猝不及防的困境。

不過,各界人士對大學生的愛護,甚至將責任歸於學校與老師,似乎又反映出另一個問題,中國的年輕一代過分受嬌寵。作為大學生,怎麽還被認為是個孩子?看看當前社會上“80後”的獨生子女一代,自小在國家經濟蒸蒸日上的環境下長大,受盡父母與祖父母輩的百般嗬護疼愛。他們在進入大學後,心理承受力依然脆弱,一遇挫折即難以麵對,甚至走向歧路。 

  在麵對中國大學生自殺的報道時,我不知道應該用怎麽的心情。北京朋友說,許多中國孩子都是某種程度上的邊緣人:一邊是外在巨大應試壓力,另一邊是在家中的萬千寵愛集一身,兩者的反差塑造出年輕人不健全的人格。如何避免自家孩子走向歧途?他說,沒有辦法,隻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試順利,在競賽中永遠保持在前列,換言之,繼續將他們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二位,讓他們孤注一擲地,在應考的窄路上往前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