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弘)著名作家魏巍於8月24日晚7點12分在北京301醫院因病去世,享年88歲,魏巍夫人劉秋華稱,追悼會將於30日舉行。
魏巍家人
“他走得很平靜”
劉秋華稱,魏巍住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的心髒、肝都有問題,還有糖尿病,301醫院的護士很好,沒讓他受什麽痛苦。他走得也很平靜,臨走之前,我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在身邊。”她還說,魏巍的追悼會將於30日舉行,但是具體時間沒有確定。
中國現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說,魏巍前後病了一年多,情況一直不太好,自己和魏巍這段時間一直沒有機會見麵。“大概他自己也沒想到會走得這麽快,所以沒有留下遺囑。”
現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
“他的作品充滿革命激情”
周明說,自己從上世紀70年代末就認識了魏巍,此後一直有來往。在擔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常務副主編期間,自己曾多次向作為編委的魏巍請教,並得到了很多建議和幫助。周明稱,“魏巍為人正直,作品充滿革命激情,他起初以詩人身份登上文壇。《誰是最可愛的人》出來以後,使得‘最可愛的人’成為了誌願軍戰士的代名詞,這體現了一個作家敏銳的眼光。”
周明說,2006年,魏巍來現代文學館參加活動完畢,準備上車離開的時候被來館參觀的一群中學教師和學生發現,他們圍住魏巍,又是合影,又是簽名留戀。“我後來對他說,您看您的知名度多高,《誰是最可愛的人》到現在還有年輕讀者。他很高興,連聲說是。”
魏巍作品
主要關注戰爭與革命
魏巍1920年出生於河南,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曾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總政治部文藝處副處長、北京軍區宣傳部副部長,《聶榮臻傳》寫作組組長,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等職。
在創作方麵,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曾經廣為流傳,並入選中學課本,影響過幾代讀者。從1959年始至1978年,曆時20年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東方》,表現了壯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生活,榮獲1982年中國首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創作獎。這部長篇小說與魏巍的另兩部作品《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一起,構成了“革命戰爭”三部曲。
此外,他還著有詩集《黎明風景》、《不斷集》、《紅葉集》、《魏巍詩選》,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壯行集》、《魏巍雜文選》、《魏巍散文選》等。
魏巍小傳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延安抗大。1920年3月6日生於河南省鄭州的一個貧苦家庭。童年時在鄭州城東門外一座破廟改成的免費貧民小學就讀,在那裏受到一位叫蔡芸芝的年青女教師的熏陶和影響,喜愛上了文學。中學時代便在鄭州的報紙上主編過《蘆笛》周刊和《鐵笛》周刊。又讀過幾年師範學校,他說:“上過幾年初級師範,也想過從事這種職業。可是,那時候的社會,包括那些培養師資的人們在內,連八塊錢一月的教書的活路,都不肯施舍給我。我隻有‘逼上梁山’……”
1937年魏巍參加八路軍,1938年到延安,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大畢業後在晉察冀邊區從事部隊宣傳工作,其間創作了不少宣傳抗日、反映邊區人民抗日鬥爭的街頭詩、抒情短詩和通訊。
抗大畢業後在晉察冀邊區從事部隊宣傳工作,其間創作了不少宣傳抗日、反映邊區人民抗日鬥爭的街頭詩、抒情短詩和通訊。長詩《黎明的風景》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從1939年至1949中的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從事詩歌創作,曾先後寫作發表了《蛔蛔,你喊起他們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風景》、《寄張家口》、《開上前線》等詩歌作品,其中1942年創作的長詩《黎明的風景》因成功地表現了抗日鬥爭的生活而獲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建國後專門從事小說創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間三次赴朝鮮,寫下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國內出版後引起轟動,“最可愛的人”也成了人民誌願軍的代名詞,1952年與白艾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長空怒風》後,1956年又與錢小惠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
其後,他的著名長篇小說《東方》榮獲1982年中國首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創作獎。另外,他的代表作還有著名的文藝隨筆《路標》等。
魏平介紹,魏巍在去年11月份之前,身體還不錯,“沒有什麽大病,就是偶爾血壓高,心髒不舒服。去年11月份,父親被確診為肝癌,做完手術後一直住在醫院裏。畢竟是80多歲的人了,手術並沒有讓他的身體完全康複。後來,病情發展到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所以臨終也沒有留下遺言。”魏平悲傷地說,父親離世時全家人都在他身邊,“雖然他不能說話,但從他平靜的表情裏可以感覺到那一刻他很從容、坦然。”
在魏平眼裏,父親一生熱愛國家,熱愛人民,“是個堅強的戰士”。魏平說:“他用他的行動教育我們子女,無論身在哪裏、做什麽工作,都要熱愛國家,心係人民。”據魏巍女婿李新誌介紹,病榻上的魏巍一直筆耕不輟,病情穩定時就寫日記、寫雜文,“這些文章尚未發表過,準備事後把它們整理出版。”
李新誌介紹,魏巍最後留下的遺著是今年年初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和《四行日記》。《》收錄了魏巍近年創作的散文、雜文70餘篇,為毛澤東誕辰百年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話說毛澤東》亦收錄其中。《四行日記》是魏巍1952年赴朝鮮戰地深入采訪、1965年奉周總理之命與巴金共赴越南戰地采訪、兩次重走長征路、深入石油一線了解工人生活而寫下的作品結集。據了解,病中的魏巍對這兩部作品很滿意。魏巍生前出版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但如今這些作品在書市上難覓蹤影,魏平有將它們重版的打算。據京華時報
肖複興: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
作家肖複興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後,唏噓不已。他說曾與魏巍多次在文學活動上謀麵,“他總是給人一種慈祥、平易近人的感覺。”
肖複興感慨萬分地說,盡管時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誰是最可愛的人》至今仍被收錄在教科書中,成為一個鮮明的時代標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閱讀、熟知。同時,肖複興認為,屬於魏巍他們那一代人的時代已經無可奈何地過去了,“畢竟時代不同,讓今天的年輕讀者去讀這篇文章,難免會產生隔膜。”
徐貴祥:他是當代軍事文學的旗幟
在軍旅作家徐貴祥眼裏,魏巍是一個言談舉止都很率真的人,他敢於在不同場合發表與眾不同的鮮明觀點,“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年代寫抗美援朝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而他的長篇小說《東方》很具有突破性,敘述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充滿人性關懷。”
徐貴祥認為,魏巍的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都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並擅長把敘事、寫景、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在當代軍旅作家中,魏巍和劉白羽這兩位作家是我們的旗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