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藝伎回憶錄》,短暫說下感受。
故事不好。自從小百合長大以後故事基本以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不論是成為藝伎,是戰爭,是落難,還是重逢,故事都沒有任何突出的重點,各個部分筆墨同樣多,真是好實在的回憶錄,喝白開水喝到人撐!
愛情故事情節做作。小百合與主席的愛情完全是主觀臆測。小百合的單戀還算合理,可主席對她的感情純粹是莫名其妙:愛她,所以送她學習藝伎;愛她,甘願讓自己的好友擁有她;愛她,因為“原則”不去爭取她的初夜。我是在電影裏沒看出來主席對小百合的愛,看到的僅僅是喜愛而已。所以影片結尾的重逢就十分突兀,仿佛為了大團員給觀眾一個交代硬加上去一樣。小百合的幸福純粹來自於巧合,來自於主席朋友的主動退出。這個歡喜結尾是整個故事的最大敗筆。如果說小百合希望破滅那一段給影片增加了許多深刻的思想意義的話,那麽這個結尾就把這些意義完全抹殺了。
章子儀幾乎沒有演技,表演太幼稚。越來越發現章子儀隻有三種感情表現得好:單純的快樂幸福與仇恨和不可一世。她實在是一個單一化的演員,可能生活的閱曆無法讓她表現五味陳雜的複雜情感,不象趙薇,經曆了生活中如此多的不幸而有了《情人結》中的突破。作為藝伎,雖然小百合需要壓抑自己的情感,要成為不露聲色的淑女,可作為一個豐滿的人物,觀眾是需要看到不動聲色下麵隱藏著的激情,憧憬,痛苦與迷茫的。而章子儀表現出來的小百合卻是一個感覺遲鈍的女人,除了自己心中那一點小秘密之外,外界事物仿佛很難打動她,她對任何事物表現出來的感情都是漠然,機械。在這層漠然外表下觀眾看不到任何內心世界,或者說這個缺乏情感的小百合的內心世界是一片空白。而同樣也是把對幸福的向往埋藏在心底而表麵不動生色的楊紫瓊之角色,就在與小百合對話的細節裏把內心的掙紮與失望通過眼神表現出來了。章的藍色瞳人雖然美麗,可透明純粹到一覽無餘。這樣的單純,在小百合15歲剛剛成為藝伎稚氣未脫的時候還是合適的,可自從她登台獨舞出賣初夜以後,她的眼神裏就應該多出痛苦與決心、勇氣等很多東西。尤其是那段雪中獨舞,表現的是一種多麽深刻的絕望與苦澀,能夠跳出這舞蹈精髓的小百合絕不會隻是一個仍然不諳世事的孩子。
鞏利是這部片子的最大亮點。她的出場絕對可以稱作美豔絕倫,眼波流轉,不可一世。她把一位當紅藝伎求愛不得,年華逝去的恨與妒簡直表現到了極至,不過小柯並不覺得表演力度太過。因為在雨夜爆發的一場中,當鞏利的角色被老鴇警告藝伎是沒權利去愛的時候,她在憤恨之後那種對命運的絕望又憤憤不平,卻依然無可奈何的表現實在讓人拍案叫絕。鞏利是眼睛裏麵有故事的女人,渾身都是風情,眼角眉梢皆是戲。當然這個角色發揮餘地很大,表演的是真性情,比壓抑平淡流水賬般的小百合更容易吸引人。
楊紫瓊戲份不多,可那種成熟藝伎的自信、優雅與從容卻被她表演的十分到位。小柯認為她是整部電影裏最成功的藝伎,章子儀的小百合跟她比隻能算小兒科。不夠優雅,不夠執著,缺乏自信。
馬友友的大提琴仍然一如既往的沁人心脾,聲聲都是情。電影畫麵精美,色彩突出。至於電影是否客觀真實的體現了日本文化與真正的藝伎,不是日本人的我不得而知。
進電影院之前我以為這部電影是一首關於藝伎的史詩,會讓我因為了解了藝伎的精湛技藝,苦難生活,了解了她們的掙紮與尊嚴後更加敬重這些艱辛的藝人們。可惜,這部電影的故事編排太過注重細節,情節不同部分太過平分秋色而抹殺了主題。走出電影院,小柯自問:電影究竟要表現一個什麽樣的主題呢?我回答不出來。我確是看完了藝伎小百合的前半生,不過之後心中留下的一句話隻能是:“哦,原來藝伎的生活就是如此。” 沒有敬重,沒有鄙視,沒有任何情感。這實在與當初的期盼相差太遠,真真如同雞肋:看過失望,不看又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