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遊蕩的艾小柯

其實,也就那麽點破事兒……
正文

得償所願 (情迷博物館 之 Menil Collection)

(2006-07-25 14:28:47) 下一個
  

最後一次路過休斯頓,終於去看了魂牽夢係的Menil Collection.

這座私家館藏於1987年開放,擁有超過一萬五千多件藝術品,是John and Dominique de Menil 夫婦的一生收藏,也是二十世紀全世界最著名的幾個私家館藏之一。

一進門,先被正對麵的一幅名為《麥之綠》的巨大油畫給震撼了一下。畫麵上灰白,綠與黃三種顏色混沌又透明的交織在一起,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那灰白色是一塊乳白色半透明塑料板的反光,仿佛透過蒙蒙霧氣看清晨的青黃麥田,迷茫又不清晰。我想,這幅超現實主義的油畫一定是受到凡.高《綠色麥田Green Wheat Field)》的啟發,色調色係幾乎一樣,可意境更加唯美浪漫。我實在是喜歡極了,在它麵前左看右看又坐在對麵巨大的黑色椅子上仔細端詳了好半天。這樣蒙朧且愉悅的畫法讓我想起小時候姥爺畫的葡萄藤;想起第一次學畫國畫把黑色的墨汁潑了一紙,那些黑色的線條沿著宣紙潔白精細的紋路迅速曼延氤氳;想起很多年前看穿著紫色織錦的旗袍,梳了兩條麻花辮鬆鬆的垂在胸前去看雨中的西湖;想起做了美夢清晨醒來卻隻記得一片模糊的線條與色塊而懊惱不已……這樣的模糊色彩,實在就是一個近視眼摘掉眼睛後的整個世界,優美明快,忽略細微的缺陷,將美好無限擴大。

類似這樣優美而震撼的作品在Menil Collection裏實在太多,無法一一細述。這裏與正規博物館的區別在於,每一樣作品隻有作者,年代與作品名稱的注釋,遠遠放在一定距離外不打破作品的完整性。展品,尤其是畫作之間留存的空間十分大,少了大博物館的擁擠與密度感。依照Menil夫婦當初的設想,這座館藏的藝術性應超過曆史性,不給觀者過多的知識而擾亂對藝術品的欣賞。所以一圈逛下來,留有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些超現實主義作品——Menil Collection的最著名之處。

這些作家裏我最喜歡的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René Magritte。他的畫色調沉暗,可每一幅又都有明快的部分。作為廣告畫家出身的Magritte,其作品裏的人物都有些歐洲卡通意味,想像力極其豐富,很難說出他的畫究竟是什麽意思。可就是這些費解的構圖,奇妙的組合,卻創造出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一種痛苦的美感,一種幾乎失衡的平衡。

小柯最喜歡的一幅是一個女人頭像。遠看鼻眼模糊,依稀是個紅發女郎,走近才發現原來這女人的臉其實是她的身體:兩隻乳房,肚臍還有下體的黑色三角形剛好作為眼鼻口。整個畫麵精致而鬼魅,讓人一麵震驚,一麵感歎這扭曲的和諧,同時因為這異樣的美感而言語盡失。其實,小柯這樣的描述實在是離原畫的感覺十萬八千裏。畫是視覺的藝術,是完全不同於文字的語言,這樣拙劣的翻譯出來必定失去原汁原味。

看完Magritte,再看畢加索的真跡,那些彩色的幾何圖形雖然同樣精彩絕倫,卻沒有了初看超現實主義那不平衡美感的震撼。自古以來,盛名之下必然名不副實。大概近視眼的我更欣賞柔和的色彩,畢加索的東西線條太利,對我,是太過尖銳了。

還有一張不得不提及的小幅油畫是美國現代超現實主義雕塑家Robert Gober的作品。畫的主題是雨,背景是一片霧氣氤氳的青紫色天空。地麵是青草地,暗灰色的雨滴無邊無際的降落下來。一朵白雲,宣軟如棉花糖般浮在地麵,任憑雨點敲擊上去。這幅小畫掛在牆壁一角,在昏暗的黃色燈光下閃著幽光。一時間,我分不清那是畫還是一扇窗戶,我眼睛看到的仿佛另一個世界:白雲生長在地麵,而雨水從地麵灌溉向天空。這是一幅如此悲傷的作品,可同時那朵白雲又如此溫柔的用雨水吟唱著一首也許叫做思念的歌。愛與哀愁,如此難以琢磨無法描述的情感,就在這樣一幅小畫裏和諧的安靜的展示在人麵前。那麽樣強烈與奇妙的美感,那麽深刻與無法解脫的悲傷,令人心動,叫人心疼。

本以為去過Menil Collection,對休斯頓自此不必有遺憾,這個城市就可以在小柯美國待行地圖冊上徹底被劃掉了。結果,從博物館出來後那種不想離開的感覺更加強烈。這一萬五千餘件作品是不定期循環展覽,每一年還有若幹不同的特別藝術活動,比如邀請西藏喇嘛現場製作沙畫等。去一次哪裏能夠滿足我貪得無厭的胃口!

唉!唯有幸福的歎口氣,總算來了一次,不虛此行。祈禱某天更得償所願,逛遍世界三大藝術博物館。在此之前,老天一定要讓我健康安全的活著,因為艾小柯的願望還沒實現那!

 

Menil Collection

 

René Magritte的作品:La lunette d'approche,1963

 

Robert Gober多媒體雕塑作品:無題,1999-200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