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遊蕩的艾小柯

其實,也就那麽點破事兒……
正文

情迷博物館 之 尋找香格裏拉

(2006-07-23 21:54:00) 下一個

  

 一直以為香格裏拉是青藏高原上位於川藏交接處的一個什麽神秘勝地,就好比四川的九寨溝等風景如畫的旅遊區一樣,隻不過交通更為不便,遊人更加稀少,景色更是絕世。今天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裏仔細聽了講解才明白,原來香格裏拉竟然是一位美國人“發明”的詞匯,翻譯成中文就是陶淵明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這位美國人James Hilton是一位作家,在1937年發表的一部小說中他描寫了在西藏邊遠隔離地帶存在的一處烏托邦世外桃源,他稱之為“Shangri-La”,香格裏拉。後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成好萊塢的電影,香格裏拉才正式進入英文詞匯,代表一切美好與不切實際的理想國度。至於西藏直至客什米爾的喜馬拉雅山脈附近究竟有沒有一個叫做香格裏拉的世外桃源,各界說法不一。後來一位研究佛學,叫做Ian Baker 的冒險家與登山者,曾經8次進入喜馬拉雅山腹地去尋找這處神秘勝地,後來終於在雅魯藏布江的藏布峽(Tsangpo Gorge)找到了一處隱秘瀑布,他說這就是通往香格裏拉的大門。

如此看來,香格裏拉真正存在於地圖上的希望十分渺茫,小柯更傾向於相信它是藏宗佛教心靈隉磐的精神寄托。說到這藏宗佛教,原來除了7世紀和11世紀兩次源自印度外,也有相當程度上在7世紀時候受到中國佛教文化的洗禮。不過後來藏宗佛教融合進許多自己獨特的哲學理念,又於元清兩代時向中國本土佛教文化擴張,這也是為什麽現在我們能夠在北京附近看到很多藏宗佛教文化痕跡的原因。

博物館裏的展品裏,來自北京的一尊鍍金銅佛像最為有趣。一大一小的兩個多頭多臂佛相擁而視,神情曖昧,仿佛在做那人間樂事。小柯不由得想起剛看過的一篇介紹印度性愛文化與佛教文化關係的文章,看來兩者之間還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印度的佛很多都是裸體,他們的雕像還都十分寫實,據說這是為了象征佛們摒棄人間一切物質欲念得到解脫。不過裸體歸裸體,再進一步從裸體到男女之事的寫實刻畫就真有夠大膽。雖說欲望的頂點可以解釋為無欲,但有多少血肉之軀能夠從對欲望的演練中領悟直至解脫而徹底無欲呢?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樣曖昧的姿態和陶醉的神情不過更加刺激飲食男女的俗人俗事罷了。印度佛教文化在這點上真是前衛的了得!

 

擁抱的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