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雨聲·指上花

在文字之間行走,在文字內外相愛,由生到死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 轉載請說明,禁止一切商業用途 ameidar@hotmail.com
正文

一個叫黃永玉的老頭

(2007-09-19 23:07:05) 下一個
  “與一個聰明的人談話是幸運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聰明的人談話,讀一萬本書 就是和一萬個聰明的人談話,多劃算呀。”-黃永玉-
 
  記得那年第一次遇見這個老頭的時候,是在湘西一個叫鳳凰的小鎮。

  我喜歡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喜歡看著那些紅衫綠袖的女子們在江水中嬉戲槌衣,喜歡在雨霧蒙蒙中行走在青石板的小巷中,喜歡聞著苗家臘肉微微煙熏的那股子陳年歲月的味道。

  卻絕沒有想到,我會在鳳凰喜歡上這個叫黃永玉的老頭。

  去鳳凰是因為沈從文,而黃永玉是我幾乎沒有多少感覺的名字,盡管曾經為了失去的那枚猴年郵票傷心不止,卻不是為了所謂的藝術,而是貪圖那點價值而已。所以,我一向是俗人,與文學藝術之類高尚情操的東西總是若即若離,仿佛很近,實則很遠。

  黃永玉是鼎鼎有名,這名氣自然在現在是可以和其表叔沈從文媲美一二的。可是,我卻對時下的文學藝術向來不感冒,總覺得這浮華嘈雜之下其實荒蕪與荒涼。越是那些被人吹呼的玄乎其玄的,我就越發的不感冒,甚而內心有極度的厭煩。

  好在,因了鳳凰之行,我沒有錯過這個好玩的老頭。

  《黃永玉的柒柒捌捌》,在我無意中路過那個書攤的時候隨手翻閱的。那個叼著煙鬥,光著腳丫,躺在椅子上,無所忌憚而笑的老頭在進入我視線的一瞬間,就把我深深打動了。於是不自覺的被他的故事吸引,以至於天黑之時,還在尋覓準提庵,還在搜索奪翠樓。

  老頭子自然是沒有遇見,卻在老人常去的素心酒吧聽聞了他許多的趣事軼聞,飽足了耳福。他豁達開闊的人生觀,對於我那時低迷沉鬱的境況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

  老頭子對鳳凰的情感,好像用多少的筆墨鋪述,都覺得過於繁瑣,因為他的愛單純而熾烈,深深浸透在骨髓裏,無人能夠了解那愛的厚度與深度。

  我知道,他可以拒絕送來的千金求墨寶的附庸附雅者,卻會為家鄉一個快瀕臨倒閉的小小酒作坊設計包裝,然後拿出自己的稿酬買來那些酒,親自在北京飯店推銷。他會每年在這個叫鳳凰的小鎮住上三兩個月,靜心畫他沒有畫夠的鳳凰。

  我對繪畫或者說藝術門類的東西是純粹的門外漢,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所以論及這些,是顯見的捉襟見拙。正如,我能看見一朵鮮花的美,卻未必能知道這多鮮花的名字與習性。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我做一個真誠的觀賞者,有時,我以為觀賞者的幸福是專業者所不能有的。他們太執著於藝術本身的那些探索研究,對於實實在在表露出的美有時是視而不見的。

  所以,我這類人能吃到雞蛋,而絕對不會去挑雞蛋裏的骨頭。即便雞蛋真的是有骨頭的,也在這鮮美與可口中忽略不計了。

  準提庵那麵壁牆上黃永玉依情僧蘇曼殊詩句“落花深一尺,不用帶蒲團”而作的美得出奇的畫境,無須專業的知識去剖析,便能把美感受得淋漓盡致。藝術是說不得的,說得的,其實離藝術都很遠。就如文學,大多好的文學,並不是給人用來做研究的。卻不見一本紅樓夢,已經被那許多的紅學著作淹沒,一個曹雪芹被那千千萬萬的紅學家們肢解得麵目全非。小說的虛構性,也要在現實與曆史中去嚴絲合縫的敲酌,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事。

  離開鳳凰回到北京的時候,跑去書店買了他的幾本書回來,狠狠地滿足了自己久違的酣暢淋漓閱讀的快感。

  而今年的這一個夏天,我幾乎都在讀《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說來好像有些不可思議。這樣一本並不厚的書,我卻讀了如此之久。每天,隨手翻一點,有時是沒看過的那頁,有時是看過的,不管是看沒看過,我都會再去重新閱讀。這種閱讀的經曆也幾乎是史無前例的。很少這樣去看一本書,而他的這本書卻是你無論是從前看還是從後看都可以很流暢地看下去的。

  也或許是畫與文字相得益彰,總之怎樣去翻揀,都覺得其妙無窮。黃裳序中所說“隨著作者的‘畫筆’領略一些美麗的碎屑”,正因為它的細碎,所以可以不那麽渾然一體不可分割。就如那些散落的珍珠,你無論撿拾起哪一粒都覺得瑩潤可人。他許多的書,便也正是這樣由無數的珍珠串聯而成。

  老頭子文章的妙處,便是能在不經意間,就把國人的劣根剝得赤裸裸,一絲不掛。

  國人是不崇尚文化的,文化是用來進取功名的捷徑,一張好看華麗的麵子。所以老頭子毫不容情地說,國人把那些破四舊沒破完的東西當寶貝一樣供奉起來,不是因為認識到它的文化價值,而是發現了它的經濟價值,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利益。

  所以看老頭子在翡冷翠的生活,不是羨慕他生活得多富足逍遙,而是羨慕他能在一個把文物當文化的地方隨意觸摸。我們已經把文物與文化隔絕了,因為文化是為了流傳大眾的,而文物是藏匿在少數人的珍寶閣子中,彰顯它尊貴的價值的。

  所以有些地方文化越來越發達,而有些地方文化越來越匱乏,終日裏表現出營養不良三餐不繼的慘烈模樣來。

  他的文字,很少有那種跳躍的叫你一眼就能抓在手心的好詞佳句,都是簡潔拙樸得沒有多少鮮亮色澤的,就如那些被時間打磨得很深的舊家具,它的自然滑潤,隻有在光影的作用中,才能體味出陳年的韻味,持久的魅力,在這淡淡樸實中自然的走進他為你開陳的世界。

  有些人的情感會在時代的更迭變遷中失去那些意氣風發,失去那些朝氣蓬勃,失去那些詩情畫意,而逐漸的蒼老衰退,直至淡漠得沒有了絲毫的情趣。

  老頭子卻是不同的,他在歲月滄桑中不老,在年華洗滌中鮮活,他會把樸素的沒有多少意味的東西給你整出許多的詩情畫意來,在他感傷與優雅的敘述中,感受那些幽默與智慧,體味時間帶來的豐厚財富。沒有章法,沒有拘束,猶如一個在草原上信馬由韁的人,不知道他會把筆觸指向哪裏,在哪裏開始,又在哪裏結束,總是隨著他自己的性子,帶著你在他的文字中遊弋。

  他曾經說沈從文有天生的從容,其實他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在文革中遊街回來,他還能談笑自若的描述北京街頭的風景。沒有這些從容與樂觀,那樣艱難的歲月該如何熬過。

  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不是苦難太多了,而是我們愛得太少了。在文革後出現的潮水般的苦難記憶中,我們幾乎快被窒息與淹沒。沉浸在對往昔苦難的追憶與痛斥中,人變得越發狹隘與偏頗,而隻有少部分人能夠在這場災難中,去回味人性的光輝。

  我不喜歡看那些苦大仇深的文革回憶錄,這些文字中所折射的恰恰是人性最卑劣的部分,沒有人真正在關心大眾的命運,沒有多少人在真正反思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每個人隻推卸自己的罪責,把所有的過錯給那些死去的或者失去了當年權勢依托的人身上,他們隻是想把自己的傷疤揭出來,讓人看見其中潰爛的膿包,對於未來,他們隻想索取那些失去的或者更多的補償。

  老頭子,是從文革中走出來的,閱讀他的文字,也有文革,可是這些敘述文革的文字,是與別人迥異的,你能在那場史無前例的人類大災難中,懂得人的存活,不是靠卑微的屈膝,不是靠奴媚的討好,不是靠權術,不是靠陰謀,而是人性的純淨與自然,是人對生命真正自內心深處的執著與堅持,是人的心靈鋪開的寬闊的路,讓那許多優秀的人在狹小陰暗的路上越走越寬闊。

  拯救災難的,是愛,唯有愛是災難後的餘生。“愛過、歌頌過的那幾條河流,那些氣息、聲音,那些永存的流動著的情感……”(摘自《比我老的老頭》,這些關於愛的記憶,就是這樣溫潤如新,在那些艱辛的日子裏帶來心靈的撫慰。

  今天,或許我們隻看見了他的風光與榮耀,財富與自由。翻開他的人生書頁,你看見的是不比別人少一分的艱辛與磨難。因為有愛,並且執著於這樣的愛,所以他能夠瀟灑地越過那些溝溝坎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Eyre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優雅的文筆,喜歡 :)
小泥山 回複 悄悄話 Love your writings. I've made a link to your blog, hope you don't mind.

Please let me know :)
lijiafan 回複 悄悄話 "藝術是說不得的,說得的,其實離藝術都很遠。就如文學,大多好的文學,並不是給人用來做研究的。卻不見一本紅樓夢,已經被那許多的紅學著作淹沒,一個曹雪芹被那千千萬萬的紅學家們肢解得麵目全非"銘心刻骨!我是不會忘記的。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如此有味, 真想也買本來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