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李廣德教授,中國作協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茅盾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湖州市作協主席。退休。
正文

瑣憶兩個母親

(2007-06-07 11:36:35) 下一個

人類社會有許多節日,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而母親節是最為人性化,也最令人們重視的。我和讀者朋友一樣,值此母親節來臨之際,總會自然地想到母親,回憶母愛的種種表現,以及母親的許多趣事,作首小詩或者寫篇文章,為母親獻上一瓣心香。

一、慈母手中線

那年我15歲,經過麵試,被農校錄取,要到市郊三十多裏的鄉間去讀書。而父親蒙冤入獄仍在囹圄之中,隻有母親一人為我準備路費、行裝。

由於失去父親的工資,家庭收入斷絕來源,在用完了不多的積蓄、變賣了首飾之後,母親隻好去為富人漿洗衣裳,或者上街油炸小食販賣,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讓孩子得以活命。而為了使我這個長子能夠得以深造,她不得不向人借高利貸,為我準備路費、書簿費,好在學校有獎學金,學費、食宿全免。

接連好幾個夜晚,我半夜醒來,都看見昏黃的燈光下,母親把父親的舊衣服翻出來,為我剪裁、改製了適合我穿的上衣和褲子。那剪子剪布的嚓嚓聲,從她的手下響起,靜夜中顯得那樣清晰,至今在我耳邊回蕩;那牆壁上映出的的身影,母親拈針扯線的姿態,如一幅畫圖,永遠深印在我的心上……

以後,直到我結婚之前,我穿的襯衫、內褲和布鞋、棉鞋,都是母親為我親手縫製的。那真是出自慈母手,暖在孩兒身啊!

我不知道母親是經過怎樣的磨難,才償還那筆高利貸的。但母親臉上增添的皺紋,兩鬢染上的銀霜,那被肥皂和冷水浸蝕雙手更加粗糙、皸裂,卻說明了一切。我用以乘車、購買書本和日常零用的每一個硬幣,都是母親的心血換來的啊。

記得大學語文考試的作文題是《我的母親》,我立即想起了孟郊的《遊子吟》,於是筆下淌出了:“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母親為我做衣服鞋襪的許多往事……

如今時代不同了,母親不需要再為兒女留學異國他鄉縫補衣服。然而母親為遊子準備求學費用、購買上學衣物的情況,特別是與孩子心心相連的那份母愛,仍然與往時的母親相同。緣於此,《遊子吟》將會使世世代代的華人子孫永遠受益的。

附:孟郊《遊子吟》英文譯文:

A TRAVELLER'S SONG
Meng Jiao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二、嶽母教女言

我的嶽母是江南太湖邊的一戶農家女兒,她不識字,卻聰明能幹。在她們村,人人稱道,不管是田裏地裏,車水插秧,養蠶捕魚,紡紗織布,做飯縫衣,樣樣都是一把好手。婚後,由於嶽父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做勤雜工,常年不回家,家裏的一切都由她操辦,勞心勞力,從無一句怨言。

妻子說她母親操勞過度,自己省吃儉用,吃穿都盡著孩子,自己營養不好,後來患病沒有錢醫,五十四歲過五天就病逝了。那時她自己才十二三歲。所以,我沒有見過嶽母。對她的一切都是婚後聽妻子說的。然而,她說的有些話,卻無意間印在了腦海中。

如她對女兒說,掌珠(我妻子的名字)啊,你要多學本領,不管是做飯菜做衣服,還是讀書做算術,還是做田裏地裏的活,“本事在自己身上,要用時拿得出,什麽都不怕!倘如不要你做,那是你的福氣!”於是,她盡自己所知、所會、所能教給的女兒,自己織布,讓女兒在一旁端著油燈,看她如何織;下田插秧,帶著女兒到田頭,讓女兒模仿大人插;養蠶時帶著女兒到蠶房,半夜很睏倦,照樣要叫起女兒,學習拿桑葉喂蠶;還教女兒學繡花,做鞋子,補襪子……尤其是想盡法子讓女兒和男孩子一樣上學讀書,沒有錢,積攢母雞下的蛋換成錢。

到女兒長大,母親對孩子的未來考慮得更多更長遠。妻子說,她要到鎮上讀中學時,母親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長大了,要到外邊去了。你呀,記住媽一句話:你丟塊石頭在蕩麵漾裏(河水裏),石頭能從蕩麵漾裏浮起來了,你再回來,要不然你千萬不要回來!”

母親如此決絕的話,什麽意思?親娘居然不讓女兒回家?不是的。她當時不懂,後來才明白:母親是在激勵她,要她記住自己雖然出身農村,但是隻要刻苦努力,照樣可以成為城裏人,可以過上比農村好的日子;要她記住,一個女孩子,照樣可以像男孩子一樣,學好知識,成為人才。要知道,這可是長久以來中國農村貧窮農民美好的心願啊!

妻子說,她母親一生雖然窮困,但是非常樂觀,天天笑口常開,很難見到她愁眉苦臉。而且她樂善好施,常常拿糧食衣物救濟那些更窮困的人。有什麽好吃的東西(如烘青豆)也都留著,到上海探望親戚時就帶去,看到別人吃得開心,她就笑咪咪的。

我的嶽母,一個不會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不會說“藝不壓身”的農村婦女,為了孩子的未來,所贈給的那些出自心窩的樸實語言,也都是讓女兒受益終身的金玉良言啊!

 

嗚呼!母愛之崇高、偉大、無私、深厚,是任何孩子一生都報答不了的啊!哪怕是在西方國家,西人之所以有母親節,不是也同樣啟示人們要不忘感恩自已的母親嗎?

李白有詩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今天把末句改動一下,用來獻給天下的母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親愛子情。”祝天下母親們永遠快樂、吉祥、幸福、長壽!

                               200753

2007-5-11發表於MONTREAL《七天》周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縫衣情節十分令人感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