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李廣德教授,中國作協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茅盾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湖州市作協主席。退休。
正文

走進“七天”走進家

(2007-04-30 09:54:24) 下一個


                       走進“七天”走進家

     —— “七天”俱樂部成立大會與會記感

    人生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有的是多年以前的,有些是眼前的。這裏想告訴讀者的就是我來到加拿大才一個月就經曆的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2007 年 4 月 21 日 下午 3 時,與妻子、小兒子和兒媳去蒙特利爾中華文化宮,參加“七天”俱樂部成立大會。先見到了前兩天通了電子郵件聯係的周懷寬先生和楊莉小姐。後來得知周是《七天》的主編。

    也許是有緣吧。一個星期前的一天,小兒子兒媳參加排演節目回家,帶回一份報紙——《七天 SEPT DAYS 》,它的法語和英文的名字分別是: JOURNAL CHINOIS SEPT JOURE 和 SEVEN DAYS CHINESE NEWSPAPER 。我先看了一篇署名“唐淦”的評論文章《聲音:摒棄地域觀念 消除行業分歧 華社呼喚新的組織形式》,它很有見地地提出:“要擺脫我們華人組織越來越多而聲音越來越分散的老毛病至少要做到以下的兩點:一,克服地域亞文化限製和同行相輕的觀念;二,創造一個具有更廣泛代表意義的群眾性社團團結更多的華人,關心他們的生活,體現華人的共同利益。七天俱樂部的出現正是這樣一個好的實踐。”接著讀了《七天俱樂部成立大會將於 4 月 21 日召開》的報道,知道這個“七天俱樂部”是一個屬於《七天》報社的群眾性組織,它的章程規定:“以維護加拿大國家利益、維護中國統一、維護華人社區團結、維護華人利益為宗旨;以在俱樂部成員中弘揚團結友愛精神、推行事業生活互助、組織健康向上的業餘文化活動為目的。”而且感到它不同於其他的那些華文報紙都是小報,它不僅大氣,而且正氣。因此給它們發了電子郵件,索要登記表,並作了自我介紹。很快得到周懷寬先生的回信,寄來了邀請開會的通知。

    走到文化宮二樓,看到許多佩戴“義工”胸牌的人在忙碌接待。我對一位“義工”說找周懷寬先生,即有人帶我過去。周先生很忙,握手之後簡單說了幾句,他就領我去見楊莉小姐。在她那裏辦理報到、登記,並繳了 10 加元的俱樂部正式會員會費。楊小姐給了我一張會費收據、一份節目單和紀念品——帶有小燈泡的鑰匙圈,時尚又實用,還是一件小孩子的玩具。

    我與妻子進入禮堂,人還不多,就坐下等候開會。一個多小時內,看到各色與會人員陸續入場。有的打扮時尚,有的西裝革履,有的則衣裝平常,坐在我們後麵一排的兩個中年男子在用上海話交談,顯然是上海人,至於身份則不明確。總之,除了剛認識的周、楊二位,我們沒有一人相識。但是仍然感到親切,因為這個會場中的絕大多數是華人,好多人都說的是地道的北京話和普通話。試想,初來乍到,就能夠和同種同文的人聚會一起,即使不交談也感到沒有大的阻隔,更何況是一說話就聽得懂,要想答話對方肯定也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呢。這與會場之外的情況殊異,絕大多數是洋人,口中說的是洋話——法語和英語或者其他國家的語言,而商店名、街路名、廣告用語等無一不是洋文,我稍識的幾個英文一無所用,全然成了不識文字的瞎子、聽不懂外語的聾子、不能與人說話的啞子、不能多走一些路的瘸子、別人說什麽不知道的傻子,如此“五子登科”,豈不悲乎?雖然目前還心理正常,沒有成為神經錯亂的瘋子,否則那還要加一個“子”,怎麽過正常人生活?沒關係,我在“七天”找到了家,相信“七天俱樂部”會成為蒙城華人一個新的歡樂、祥和的家!

    4 時 15 分開會時,會場已經座無虛席。主持人是位女士,她自我介紹說是《七天》報的編輯和記者,從來沒有當過主持,但他們報社主編信任她能夠主持好,即使有什麽錯差,也沒關係,大家不會責怪的。此時與會者服以熱烈的掌聲,給她以無比的信任。然後,她就一一介紹出席成立慶典的嘉賓、當地僑領和名流,以及主要讚助商。於是我們和與會者看到了中國大使館總領事兼參讚,加鼎華埠銀行董事長,蒙市華人總會負責人,魁北克華人作協的負責人和當地各界的一些名流……還見到兩位加拿大皇家軍隊的高級軍官,從他們的軍裝是藍色看,似乎是空軍軍官。這些人一一講話,表示祝賀。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加國空軍軍官和台灣“慈濟”會的代表(一位女士)的講話,前者說他已經服役 34 年即將退休,不久前他接待了《七天》組織的攝影家到加國皇家海軍學院參觀的活動,有幸結識了許多華人朋友等等,說的既熱情坦誠又幽默風趣;而後者則說明了他們的機構所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慈善事業,如大陸華東地區水災的賑濟,骨髓和腎器官移植的捐贈有許多來自大陸,她說在座的都能夠手心向下就是有福的,我們要知道天天感恩,要使更多的人有福。有兩人的講話比較長,但十分重要和受歡迎。其一是主辦機構負責人、《七天》報主編周懷寬先生的講話。他說明了成立俱樂部的緣由,主要是華人如何維護團結,如何積極爭取參政,如何向政府反映華人的真實情況,以維護華人的權益等。他還讓《七天》報社的編輯記者和各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個一個站到台前,帶領他們向出席大會的嘉賓和作者、讀者鞠躬,表示感謝。看到全場對他們的真誠報以熱烈的掌聲,我這個初次認識《七天》的人,內心也一陣陣地感動,發出共鳴。其二是蒙特利爾大學朱農教授的講話,他著重說明了進行“華人生存狀況調查”活動的起因和意義,並說他致所以協助搞這項工作,是因為看到和感到周懷寬先生和他的團隊都是一些極願做事的認真執著的人,而《七天》是一張很受蒙城華人歡迎的大報,一直堅持為華人謀福祉,因而得到那麽多華人社團的關愛和支持。

    然後抽獎,有十多位與會者成了幸運兒。接著是文藝演出,節目豐富,形式多樣。如舞蹈有《千紅》、《小貨郎》、《牛背搖籃》、《大卓瑪小卓瑪》等,都有專業水準,尤其是舞蹈《小貨郎》、《大卓瑪小卓瑪》的表演者都以認真的態度和高超的藝術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歌唱有蒙古語的《吉祥三寶》,三人化妝表演,生動且動聽;男聲獨唱《北京頌歌》歌聲優美動聽,演唱者能唱到 HC ,很不容易,而且他演唱前還表演了口技,受到熱烈歡迎;女聲獨唱《千萬次的問》,雖模仿劉允,但因是女聲獨唱,感情逼真,演唱水平很高;前不久獲得蒙市校園歌唱一等獎的陳天靈(女)演唱了英語歌《 IMPOSSIBLE 》,二等獎女歌手錢晶晶以美聲唱法演唱了《軍營裏飛來一隻百靈》,都獲得人們的稱讚。而中國音樂家協會手風琴協會理事薑彬的手風琴演奏,真的是專家的藝術表演。我的小兒子和兒媳分別參加了男聲四重唱《遊擊隊之歌》、《少林寺》和大合唱《打靶歸來》、《長江之歌》,也獲得了觀眾的熱烈的掌聲。這是我與妻子第一次在國外的舞台上看到他和她表演,確實有他人難以察覺的喜悅,或許在他和她演唱時,我和昶拿起相機走台前拍照,會引起人們的猜想吧。

    演出結束,嘉賓和許多與會者上台和演員拍照,留下了美好的紀念。我雖然沒上台參加合影,但卻把那美好的瞬間攝入了我的相機,同時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田。

                2007 年4 月22日夜記於LAVA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秋穀先生,這下我知道您是誰了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秋穀先生,這下我知道您是誰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