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20 (55)
2021 (45)
2022 (37)
2024 (38)
上班路上的三張照片,分別定格在九月初、中、末:從偶爾幾片泛黃的葉,到滿樹金黃,再到枝頭漸漸空蕩… 季節的腳步就在這些細微變化中悄悄向前,而九月也就隨之匆匆走遠了。
記錄,是為了給流逝的時光留個印記,也告訴自己:這個九月,我沒有虛度。
九月的第一天,去了波士頓北邊的 deCordova Sculpture Park and Museum。
上一次來時,孩子還沒上小學,我們很喜歡,還接連來過兩次。此後雖然常常想起,卻總沒再成行。 這次,想起來,又正好是周末,就去了!
也許是因為長周末,人比記憶中多得多。我才恍然明白,當初的喜歡這裏,可能更多是因為那份寧靜。如今熱鬧衝淡了舊日印象,也好,總算不必再心心念念。
還記得那心心相連的雕塑,以前覺得這是浪漫的象征,現在,看見年輕的父母們帶著孩子一起做瑜伽,不禁又想,這也是一種浪漫的收獲吧!
園裏的雕塑已與當年大不相同,竟有困難找到喜歡的,就隨手拍幾張吧。
以前也很喜歡這裏的小博物館,展品精巧耐看,可惜目前正在整修,沒能進去。禮品店倒是開著的,我也依然如故,對博物館的禮品店情有獨鍾。
九月的第二周,又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去紐約,很輕鬆與滿足的一天。
紐約回來後的“功課”,便是學做美味的鍋盔。沒有梅幹菜,就換成橄欖菜。最後一張想做紅糖的,卻發現家裏隻剩白糖,也一樣好吃。能學會做鍋盔,也算是這次紐約之行的“隱形收獲”。
又一個周末,天氣晴好,臨時起意去MIT走走。對麻省理工學院本已熟門熟路,而那一天真正吸引我的,是陽光下那些建築切割出的幾何光影。
月底,老大回家,全家一起去鎮上新開的亞洲融合餐廳小聚。環境雅致,氛圍溫馨,正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種亞洲餐廳。有趣的是,服務員全是美國人,而做壽司的師傅卻都是中國人,這也算另一種“融合”吧。
之後的周一清晨,五點起床送老大去機場,等到公司時竟是空無一人。於是臨時決定去查爾斯河畔走走。 晨光正好,氣溫正好,心情也正好。那一刻,慶幸自己的選擇。
九月裏,兒子們也分享了他們的瞬間。
老大從 DC 傳來的照片,收到的時候,我們這兒正秋風蕭瑟、秋雨微涼。他的照片,恰好把我從淡淡的“悲秋”情緒裏拉了出來。
老二月底和朋友一起去緬因州飛釣 (Fly Fishing),那裏的秋色已濃。提醒我,再過些日子,我們也可以去踏秋了。
九月嚐試的幾道新菜:
跟著美菲兒學了鷹嘴豆湯,健康又美味!也提醒了我家裏還有不少西式調料有待利用。
法式焗土豆,正好把家裏的西式調料用上。
韓式海鮮豆腐煲,用了Costco的泡菜,顏色雖不夠紅,味道卻不差。
燕麥果仁麵包,健康但不夠好吃!
領導做的香煎魚,外裹的粉特別入味酥脆。跟他說好了,趁天還沒太冷,還能在室外用BBQ爐子,請他多做幾次!
今年我家胡蘿卜豐收了!我難得種出點什麽,所以連胡蘿卜葉都舍不得扔,拿來炒土豆片,真有種特別的香氣。
謝謝臨貼,祝十月安好!
在店裏買胡蘿卜一般也沒葉子,所以不會想到去吃。我這是物以稀為貴,好不容易種出來的,就想著要充分利用!
也祝菲兒十月快樂!
從偶爾幾片泛黃的葉,到滿樹金黃,再到枝頭漸漸空蕩—好描述!
淡然的每篇月紀,內容不盡相同,可讀到的心態都有那一份寧靜和從容!讚!
風景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