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態度要一致 ZT
(2007-04-23 20:18:37)
下一個
有一個小孩,父親是「不打不成器」的信奉者,認為行為規範、道德標準、甚至學業表現都要靠它才能建立。母親卻認為隻要父母言行正派,小孩的貪玩、說謊、打架、耍賴就像尿床一樣,大了自然就好了。父親有一個物質匱乏的童年,所以對小孩的物質要求漫無節製,認為與其身後留錢給小孩,還不如現在看到他滿足的微笑。但母親卻要支配家用,常因這些而捉襟見肘,並且認為那樣隻會養成小孩有求必應、浪費奢侈的惡習。
結果呢,小孩要新奇流行的玩意兒時,他會耐心等到周末,看父親心情愉快而母親不在場時,去對父親撒嬌。而當他在學校欺負同學,被老師罰多寫作業而遲歸時,他會先轉到媽媽那兒,拜托媽媽不要 他的底,以免遭來一頓痛打。萬一如果被父親逮到犯錯的事實,父親要舉起棍子時,母親就會趕來護著他,而當他要求玩具被母親發現時,母親又會出來極力阻撓。結果總是夫妻因此大吵一場。小孩呢,也搞不清到底是爸爸對,還是媽媽對,而自己的行為到底對不對呢,就更弄不清了!小孩因此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既吃軟又怕硬,逢迎刁鑽,投機取巧。心中沒有一套堅實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對自己的價值感也就無法確立,隻有彷徨與茫然!
所以夫妻兩在對小孩重大事情的管教態度上,應事先充分溝通、協調好,如∶作息管理、違規行為的處理,玩具、零用錢、休閑時間的管理,對上學、做功課及成績的態度等等,都應及早立下清楚的規範。並且隨著小孩的長大,家庭成長的變動,外在環境的變化等,還要時時再溝通,再檢查這些管教態度與原則的合宜性。
?
淺談管教
??近日某報刊載了一篇以「三歲『大喊十』扭贏八十三歲曾祖母 為題的有趣特寫新聞,其文大意講述一對相隔兩代,年齡分別為三歲和八十三歲的曾婆孫,為了一張嬰兒椅而大戰於元朗洪水橋一間酒樓的典型家庭軼事。據報道,曾祖母為怕麻煩而沒有應曾孫女的要求,替她找來一張嬰兒椅,以致曾孫女大感不悅,更因而不肯安坐用膳。曾祖母見狀,唯有用攜來的雨傘棒打曾孫女的手腳,企圖令她就範,可惜女孩愈打愈喊,哭聲震天,最後,有一名茶客看不過眼,召來警察到場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管教孩子,宜寬還是嚴,總教家長們費煞思量,正所謂「過猶不及」,其實,過分權威或過分放任,都不能產生良好的管教效果。教養孩子,當然以恩威並重的方式最為理想,所謂恩威,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權利、不要求他們作其能力以外的表現,當孩子犯錯時,會考慮他們的年齡和個性的不同而予以體諒之餘,同時又定下一些必要的約束規則,要孩子遵守。
??易地而處,試問有誰喜歡在「矮人一截」的情況下用膳,隻要當時酒樓還有備用的嬰兒椅可供茶客取用,那位三歲曾孫女的要求可算是合乎情理。拒絕孩子合理的要求,隻會令孩子不滿和抗拒,亦感受不到家長的愛與關懷。
??加上女孩可能以往曾有多次安坐嬰兒椅用膳的經驗,所以才對是次要求被拒而感到大惑不解,及會認為錯不在己。年幼的孩子,因不懂用其他方法正麵地表達不悅情緒,所以,往往以哭鬧或反抗命令等方式來宣 ,倘若家長沒有及時予以指導,孩子便會誤以為家長已默許他們任意妄為,等到一麵孩子習以為常;而另一方麵,家長已到不能再忍受的地步時,才對孩子發脾氣或懲罰他們,不但收不到管教果效,而且有損彼此關係。
??管教孩子,家庭成員間必須相互溝通、協調,作出前後一致的態度和手法,定下的規則決不可朝令夕改,不然,孩子隻會莫衷一是,不明所以。至於體罰更不可隨便使用,因為,會對孩子造成精神及肉體傷害之餘,亦不能讓孩子明白過錯之所在而得以改正。最佳的方法,莫過於先冷靜下來,控製被孩子觸怒的情緒,然後耐心聆聽,找出因由,對症下藥,並細心說理,予以輔導,讓孩子知道不善之處,及具體說明孩子能力所及的要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