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遠的童真 – 老畢的路與畫】 (1)

(2007-04-25 12:07:13) 下一個


【永遠的童真 – 老畢的路與畫】 (1)

我打字比較慢,但一直想什麽時候寫一下這個我非常喜歡的大師巴。前天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披衣起身,不知是好還是壞,突然有了心情,倒杯冷酒,坐在桌前打開電腦,到曉白時分就慢慢敲下了一段。如果大家喜歡呢我就多寫兩節不然就少寫點,反正慢慢寫完吧。。。



(這一“慢”,就慢了三年多。。。那時寫了五節,感恩節放假時想過翻出來寫完的,但是突然間工作變得很忙起來。。。也不知道會在什麽時侯才會有心情與時間來寫完它了。。。)


----------------

在開篇之前,先請大家欣賞一張人體素描和一幅古典主義的油畫〖科學與博愛〗。




圖1。〖人體素描〗作於1886。BY 畢加索, 時15歲。


先看那張人體素描,愛畫兩筆為筆者之業餘愛好,曾經鑽過不少美術學院的畫室,收集過很多畫冊,後來在它鄉為故鄉的求學打工生涯中,浮生偷閑最愛的逍遣之一就是轉博物館,深知道人體素描雖然是基本功但是要畫得很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你也愛好這一行,你一定會注意到這張素描不太象是用2H到6B的作圖鉛筆慢慢一層層摳出來的,而更好象是作畫者一揮而就的作品。但是畫家對人體結構解剖理解之深刻,造型之準確,線條之精練準確,大概很難挑出什麽毛病來吧?你大概也一定會同意我這是張上上乘的素描。




圖2。〖科學與博愛〗作於1887。BY 畢加索, 時16歲。1897年西班牙國家藝術展覽會上HONORABLE MENTION。


油畫〖科學與博愛〗畫的是個躺在病榻上的年輕人。病人,修女,醫生三角形的結構,修女及懷中孩子的目光落在病人的臉上,而做為主角的病人的頭部又落在分割整張畫的黃金線上,是非常經典的視覺藝術構圖定律。畫家用筆著色揮灑自如,古典現實主義油畫功底之老到,大概沒有太多好挑剔的。整幅畫灰蘭色的調子,醫生讀秒拿脈造成的沉靜,修女及懷中孩子CONCERN的目光,病人病入膏肓蒼白無血色的臉,深陷的雙頰,暗淡的眼神,消瘦無力的手,無不給這幅畫造成了種帶有許多問號的悲劇氣氛。這時病人他在想的是什麽呢?是對人世的留念還是托孤的悲哀?他需要的是醫生的最後的努力呢還是修女的慈愛與超度?

讀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說這有什麽神奇的,一個大畫家,那作品總要拿得出手看得過去才能叫大師麽?但是,如果你以前沒看到過這兩幅畫的話,當我如果告訴你這是畢加索的作品你會怎麽想?你的第一反映大概會是自問:這真的是那個畫所謂立體主義的變形人體,一隻臉可以同時看做正麵又可以看成側麵的畢加索畫的麽?這真的是那個不時在畫布上留空不畫,塗丫誰也看不懂神秘圖案的超現實主義大師的作品嗎?這真的是那個用鋼筆很浪漫隨意鉤勒幾下卻飛遍全世界的口含橄欖枝的和平鴿的畫家所作嗎?你是不是會說:真沒想到,畢加索也畫過現實主義的學院派的東西!如果你再知道這是大師15,16歲時的作品,而後者曾經參賽得過金獎並在1897年西班牙國家藝術展覽會上得過HONORABLE MENTION,你又會怎麽想呢?你會不會由衷的歎到,MY LORD,畢加索真是個天才!的的確確,萬變不離其宗,大師能在後來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引導一個又一個的潮流,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流派,與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時代的基本功訓練是非常有關的。

如果有人要做個調查,問卷請列出幾個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畫家,在中國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意大利文藝複興的達。芬奇,也許也有人會提到千年前盛唐時莫高窟中的無名畫匠,愛好國畫傳統一點人的可能還會說起白石老人,老一輩受過蘇式教育影響的人可能還會舉出伊凡。列賓。在美國人們習慣上大概會先說的是米開朗基羅。日本人大概會加上東山魁夷。在荷蘭肯定少不了倫勃朗和凡高,法國一定有莫奈 。。。但是如果你提到畢加索名字,不論是在世界上什麽地方,人們都會點頭同意他得算一個,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那些裝飾了酒吧飯店走廊及辦公樓大廳格子間的立體主義招貼畫,當然還有那飛遍世界的和平鴿。當今人們參觀那些各行各色的現代派,後現代派,先鋒派等等AVANT-GARDE 的畫展時,會不會默默自語,怎麽看起來都有些畢加索的影子在裏麵呢?的確,要說誰對當代社會藝術審美觀的影響最大,絕大多數人大概都會同意:畢加索。

大師名言:“當我還是一個孩童的時候,我就可以象拉菲爾那樣繪畫了。但是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來學如何象頑童那樣塗丫” 。拉菲爾是舉世公認的天才,文複三巨匠之一。能這樣誇口自比拉菲爾而世人又沒有異議的藝術家,大概隻有畢加索一個。那麽在我們打工謀生之餘有閑情逸致上網聊天的時候就讓我們來看看大師之路及欣賞一下他的代表性作品吧。。。

 

(餘之最愛,老畢的畫。。。)




圖3。〖SOLLY MADONNA〗1502, BY 拉菲爾,拉菲爾最為著名的畫當然首推〖西斯廷的聖母〗,但估計大家都見過,所以另選了一張。此為拉菲爾19歲時的作品。隻是想讓大家比較一下兩位大師青少年時的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