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雜談

(2007-04-24 22:58:49) 下一個

民主雜談

200695

燈下夜讀,偶然翻閱《辭海》,對“民主”一詞的解釋字數頗多,從古希臘講起,講到。資產階級民主並進行了批判,又講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又講了社會主義才使勞動人民真正享受到“民主權利”,又講了民主是相對集中而言等等,絮絮叨叨,不吝筆墨。

以上解釋還不如《現代漢語詞典》講得簡明扼要:民主是“指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

民主這個詞,不管他的淵源有多深,來曆有多大,都可以說是舶來品。等到我們拾起它來的時候,中國封建社會已經統治了二千五百年。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結束時,民主人士黃炎培和毛澤東有一個著名的窯洞談話,黃炎培先生說,他考查了中國曆史,王朝的更替無論是“其興也浡焉”,還是“其亡也忽焉”,基本遵循興衰交替,農民起義,改朝換代的周期規律,誰也走不出這個怪圈,無論是貴族世界紀錄的禽、唐、宋、元、清還是市井小民建立的漢、明王朝都是如此。他問,是什麽原因使中國曆史遵循這個怪圈走下去,而無法打破它?對此,毛澤東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打破這個怪圈的道路,那就是——民主。

毛澤東講得一針見血,乃真知灼見。

但是,自從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民主製度的實行確難盡如人意。至高無上的民主變成了集中的工具,這種趨勢愈演愈烈,。五十年代的反右鬥爭,起因是有人發表了一點意見,於是七十萬知識分子遭殃;廬山會議,彭德懷元帥提了點意見,功勳卓著的他成了反黨集團的魁首;文化大革命,民主更是蕩然無存,那個人人自危,血雨腥風的年代,不知讓中國倒退了多少年。

改革開放應該說民主獲得了一點生存的空間,但離“參與國事”還相差很遠。憲法規定人民應選舉自己的代表參與國事:“代表應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但這個製度被嚴重扭曲了。事實是,公眾的選舉權,代表的選舉權都形同虛設,事實上的任命製和變相的任命製取代了選舉,這是事實。

但也不能說民主完全沒有進展,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在村級委員會首先推行了不記名投票的直選。這讓國民和關注我們的外國人著實興奮了一回。但好景不長,中國曆史上具有前驅性質的“直選”,不久就變了味,拉關係走後門的,用金錢賄選的,用武力逼選的,上級指定硬選的各種現象都出現了。連城市中居民社區依法成立的“業主委員會”,也遭遇了民主的“麻煩”。於是有人認為,幾十年計劃經濟與國有體製,使人們習慣於他治,而不知自治為何物。麵對陡然到來的自治,人們才發現,原來民主並不那麽簡單­­

於是有專家在報紙上講,在中國民主要緩行,要穩定,不能亂。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國人素質差,要提高國民素質,才是實行民主的條件。於是國民盼望的民主的夢慢慢變得遙遠起來。

我們應該承認,民主是個好東西。不然的話為什麽那麽多的人喜歡它呢,就連不喜歡的人也不敢公開的說。那個好東西在人家手裏玩得好好的,一到中國人手裏就變了味,玩不來了。是我們不理解遊戲規則,不會玩,還是某些既得利益者不想玩?如果按有人所言要等到國民素質提高,按教育家的標準,即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大學教育的時候,再推行民主,恐怕按中國現在這個超高速發展的高校擴張規模也得要幾百年才行。天哪,千萬不能讓康熙老先生在歌裏唱的:“再活上五百年”兌現,那可不僅僅是我們,甚至我們的子孫後代也難享此尤物了。

2006年四月,胡錦濤訪美,在耶魯大學的演講中說:“我也認為,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看來,推進民主進程,加快政治體製改革,是中國保持經濟體製改革成果的一個繞不過去的關鍵環節。

民主不是中國人的敵人,而是我們從五四以來日思夜盼的朋友。但要玩好它,需要有人指導,有人組織,有人行動。就像綠茵場上的足球,玩得好的隊是因為指導得好,組織得好,有勇士們出來行動;玩得不好的隊,譬如中國隊,總有那一個或幾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幾十年都衝不出亞洲,更不要說走向世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