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半天的書評活動,自己的新書評卻一直沒交作業,實在是不好意思。:)
博友柿子樹的《北美華裔就是到二代都不容易—Simu Liu 自傳讀後感》寫得非常的棒,原來聽過,很多的同感: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843/202411/15220.html
後來聽女兒說她也在看劉思慕“Simu Liu”的“WE WERE DREAMERS”自傳,我趕緊又讀一遍。
劉思慕是主演2021年的電影“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尚氣與十環傳奇》裏的男主角。這是第一部亞裔主演的MARVEL超級英雄電影。最早看廣告和電視頻,我也和柿子樹一樣以為他是韓國人,但從他的名字Simu Liu可以看出他是華裔。電影中使用了很多普通話對白,以致製片人開玩笑說“這回輪到美國人看漫威電影需要讀字幕了”,哈哈哈。劉思慕和大明星梁朝偉、楊紫瓊,還有《Crazy Rich Asians》裏麵的奧卡菲娜合作,並因此在疫情間一舉成名。這個父母大陸移民背景,在加拿大長大然後到好萊塢發展的演員,原來和蘑菇搞影評活動時也有人提到過他。
這部自傳是劉思慕自己讀的,他的聲音表現力很好,有講故事的天賦,是一個很好的朗誦者。不過越聽自己心裏越慌,因為我在書裏看到了自己和女兒的影子。。。。
“WE WERE DREAMERS”,我們都是追夢者,書的前半部分是關於他父母——老三屆怎麽上山下鄉,怎麽考大學,怎麽出國,怎麽在異國他鄉奮鬥的經曆;後半部則講的是他自己成長追夢的故事。當然其中穿插了不少的二代移民之間的文化衝突。有些看法確實代表了華二代的觀念,尤其對亞裔父母的描述讓我心情有些沉重。
劉思慕八個月大的時候他父親就去加拿大讀博了。四歲半才來加拿大和父母團聚,當時他爸爸去中國接他出來的時候,他根本不願意跟這個陌生人走。手還給弄傷了。他覺得自己和父母沒有感情,認為“是你們出國又要小孩的”,把他扔在爺爺奶奶那裏。
他書中寫到:“一個失落的男孩,渴望得到父母從未給予過的愛和感情”“在與父母的戰爭中總是失敗者”“心裏有個巨大的洞需要愛來填補”。他說他一直在和父母fight,他的理想就是以後有份養活自己的工作,“離他們越遠越好”。
劉思慕的父母90年代初來到加拿大,與早期的留學生一樣經曆了很多曲折,吃了很多的苦,最後才找到專業的工作,並成為領域裏的佼佼者,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朝著這條精英的道路前行,他們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同時對孩子也有較高的期望。
劉思慕從小父母就供他讀私立學校。小學時他各科成績也是很出類拔萃的,上的是天才班,並和很多華裔孩子一樣上鋼琴課、遊泳課,去中文學校補習中文。小學畢業考入著名私校多倫多大學附中。但從五年級開始,他說他不想做nerd了。覺得西人小朋友的家庭更尊重孩子,氣氛更好。記得我家的女兒好像曾經也這麽說過。
劉思慕在書中說,上中學後他最大的concern是如何能使自己在同學中更“popular”,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小孩子心裏想的。他還第一次產生了和女孩約會的焦慮。為了盡力表現自己,他和另外三個同學組織了樂隊,他喜歡跳舞,還參加了多個運動隊。但由於心思不在學業上,成績變得平平,令他的父母非常失望。
他初三跳舞時認識了一個女生,懵懂的愛情讓他很興奮。可他爸問他:她是你同學嗎?是天才班的嗎?當得知他第一學期GPA 82.6,A-,老師的評語也認為他不夠用功,又交了個這麽莫名其妙的校外的女朋友後,氣得對他動了手。
他回憶說,從那一刻起,他意識到永遠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而家也不再是家,而是戰場。他要fight!
可劉思慕和他父母的關係真的有那麽糟嗎?
和很多華裔的父母一樣,我相信他們一定有做的不好甚至過頭的地方。但同時,孩子成長階段中的叛逆期,還有他們把朋友看得比父母更重,肯定也導致他們之間的不融洽。我就有聽到有父母抱怨自己孩子的:“朋友放個屁都不得了了,看得比天大。”。friends對華二代的影響很大,他們有什麽事情,頭一個找的就是和朋友傾訴。他們總覺得朋友對他們是無條件的支持,而父母則總是在挑刺,批評。但事實上,父母可能才是那個永遠站在他們背後的人。。。。
劉思慕自己也分析說:“我父親絕不是一個以折磨自己孩子為樂的惡魔,關鍵是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所以,當把我們倆相提並論的時候,不難得出我隻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這一結論。“
他知道他父親的頭上有多少為他操心白了的頭發,他父親沒有弄自己不平整的牙,卻為他整牙,付學費,買公寓付出了很多。
他在書裏形容自己的父母ALOOF AND DISTANT,真正給他溫暖的是在哈爾濱把他帶大到4歲的爺爺奶奶。他奶奶是小兒科醫生,爺爺是大學教授。他們盡心盡力地照顧他,爺爺還經常給他說人生的智慧,對他非常的耐心。他說他們無條件的愛溫暖了他以後的人生,書的結尾他哽咽著提到他最思念的在天堂的爺爺奶奶,讓人感動。
劉思慕的母親從小成績優異,曾在北京大興插隊,做完農活,就在牛棚備戰高考,最後曆經曲折,考上了大學。後來去加拿大找他父親。他們剛到加拿大愛阿華時吃了不少苦,打工,學習,買便宜菜,撿舊家具。尤其是後來到加拿大的母親,竟然和先到的父親同時拿到了學位。還找得到了他父親落選的工作。她剛開始英文不行,上課完全聽不懂。但她努力,要強,很拚,就是希望她兒子未來的生活能夠平順,安穩。
所以我特別能理解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希望孩子大學畢業後能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而劉思慕大學畢業後也確實也進入了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Deloitte。父母還支持他在公司對麵買了住宅,似乎一切都按部就班,走上正軌。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從小在西方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劉思慕,內心一直在撕扯著,是不讓辛苦奮鬥的父母失望,還是追隨自己的內心,成為自己?他完全不喜歡他的accounting的工作,他的夢想從來就不是做一個會計。他因此開始憂鬱了。
女兒的同學有像劉思慕一樣學金融在華爾街工作的,最後壓力大,辭了職,現在一邊做半職的模特,一邊在餐館打工上表演課,走演藝的路。她跟她父母說,她很不喜歡原來的工作,讓她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說自己現在雖然窮很多,但很快樂,每天的生活有了盼頭,早晨可以高高興興地爬起來去開始新的一天。原來的她幾乎都要崩潰了。
劉思慕大學暑假別的同學都去找投行實習,他卻找了Abercrombie & Fitch店內模特的實習。女兒小時候經常帶她去Abercrombie & Fitch和Holister買衣服,A&F的款式對顧客的肌肉線條要求很苛刻,不能太瘦,也不能太壯,能成為店內模特,說明劉思慕的外形條件還是不錯的。記得跳芭蕾的女兒大學二年級時也曾在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找到Intern 的機會,公司出錢讓她飛到總部麵試。清一色的白人,俊男美女,最後錄取了她沒去,說是不太喜歡那種環境。
劉思慕還瞞著父母在CRAIG’S LIST 上找各種表演機會,他跳舞很好,在學校時參加各種表演,對藝術有著強烈的追求。和女兒搞音樂的小朋友一樣,他穿著costume去兒童生日會表演,拍廣告,做群眾演員,什麽活都接。但一直沒有大的起色。
這樣過了好幾年,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人生。想著是不是該回頭繼續做他的會計。他回去了,但發現自己更痛苦了,甚至老板跟他講話時都能睡過去。看到賬目,巨大的spreadsheet ,也從沒有我們做賬終於平了的時候的喜悅和成就感。他恨他的工作。
但也因此,他隻能找些零工打勉強糊口,看不到未來。他最初是瞞著父母的,他們不知道他沒了工作,直到看到他銀行賬戶上數字不對,追問他。他當時還說了謊糊弄。
他本來想audition楊紫瓊演媽的《crazy rich asians》“瘋狂的亞洲富豪”裏麵的男主角Nick的,但沒被選上,並且沒能得到裏麵的任何一個角色。一直到2015年有個要求50%以上用亞裔的電視劇 “blood AND WATER”,裏麵的男主人公有大段普通話對白,也許加拿大這樣的華人不多,就要了他。這時候他去找關係已經和他不太好的父母幫忙,每天補中文。這個劇後,他總算開始有點小名氣了。後來CBC 的電視劇《 Kim's Convenience》又助了他一把。
他說:“11月,你們參加了《Kim's Convenience》在多倫多Glenn Gould大劇院的首映儀式,這是你們第一次出席我的影視活動。表麵上我盡量裝作低調,不過內心早已激動萬分。那真是個完美的夜晚:我被朋友們和家人的愛所籠罩著,這比任何我憧憬過的電影畫麵都美妙。我活到28歲,終於明白了這才是我每天都想要的和你們的關係,不再有不聽話的小孩,也不再有怒火。”
他父母對他的選擇不認同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他在演藝界立穩腳跟,他們的關係才開始有所改善。他覺得他自己一直讓他的父母很抬不起頭。他說一直到《Kim's Convenience》上演,他父母買了個巨大的電視,才有勇氣邀請朋友在basement 一起看他演的電視劇,才漸漸地理解了他永遠不願意放棄的追夢,並支持他爭取《尚氣》裏的角色,鼓勵,安慰他。
我覺得他父母應該從來沒有因為他而覺得抬不起頭來。而是為他的前途擔憂。
在第一代移民的父母的認知裏,他們求穩定的生存,不會有太大的奢望,可能也不太會支持孩子去做演員或搞藝術這種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覺得做一個尋常的人就好。Being ordinary, in the norm.
而劉思慕和在西方出生的華裔孩子,他們的目標絕不是華一代當初什麽專業好找工作,就學什麽,幹什麽那樣。他們甚至不把金錢看得很高,而更注重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有自己的夢想,並且不顧代價一直積極,努力地爭取著。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WE WERE DREAMERS)。
但天才畢竟是少數,成功的也是少數。
女兒的小朋友在美國著名的音樂學院畢業,高中時就開始有自己的CD,現在在紐約謀生,簽了一個公司,但沒有太多的薪水,要自己給孩子做家教養活自己。有些孩子的家長對她很好,但也有些豪門家族的,對她不夠尊重,她和音樂界的朋友一起被邀請去給他們家慶祝節日,到了那裏卻突然被通知不需要了,讓他們和工作人員一起在辦公室裏呆著,是的,在曼哈頓的豪宅裏。但女兒說這個小朋友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不願放棄。
作為父母,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勇氣去支持她小朋友(西人)的夢想。
劉思慕在書中說:雖然我現在已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寫這本書最困難的是我們全家要再次回首那不堪的往事,並且各自沉浸在愧疚和悔恨之中。我們有勇氣揭開往日的傷疤,讓它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是希望和我們類似的家庭讀了故事後,知道哪裏出錯了,這樣他們才能選擇互相傾聽和善待對方。”書讀得我觸目驚心。
書中劉思慕還對關於華裔身份的認同、如何應對原生家庭的傷害、年輕人在擇業就業上的糾結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柿子樹一樣,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華一代,華二代都去讀一讀的書。
他大學畢業的時候
大陸父母拚著命“潤”到美國,但還是不改中國帶來的壞習慣,很難處理好和美國長大的孩子的關係。要麽把孩子丟在大陸不管,自己“打拚”,要麽走另一極端,孩子連老婆都沒有,房子就已經買好了。不給自己的幼兒喂奶換尿片的父母是好父母嗎?不相信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會創造自己的好生活嗎?關愛,不是溺愛。
要孩子成龍,上耶魯哈佛,可自己一張開嘴,要麽一口爛牙,要麽一口爛英文,能讓孩子尊重你這做父母的嗎?孩子不會想讓這樣的父母出現在自己朋友麵前的。
我知道的父母,有把女兒逼成神經病的,有把女兒逼到幾次割腕自殺的。
父母要與時俱進,不管自己學曆多高,最起碼的要講能和人溝通的英語,有禮貌的儀表和行為,掌握大家都有的常識,跟上子女的步伐,才有機會和孩子和睦相處。
叛逆,哎瑪,俺小學渣已經開始了。我和阿敏從來沒打過孩子,但我大嗓門兒,能喊。大寶隨我,這方麵的基因不差。。。阿敏文明,總壓抑俺娘倆,沒門!俺家是文明和野蠻的衝突,野蠻勝出!
喜歡美菲兒講述華二代的故事,令人思考。好分享!
===================================
再次感謝慧玲真實,感人的分享,我有記得你分享過哈佛讀書的女兒,你把你這篇文的鏈接貼過來一起分享吧!你們做得真好,和女兒有這麽好的溝通和互動,很讚!
============================
讀慧玲的分享我都要流淚了,華一代的創業其實也是特別的不易,你們的辛苦最後有了回報。你說得對,劉和你女兒應該算1.5代!:)
跟著領導點讚!這書評是獲金牌的節奏。今晚月黑風高,派圓貓小盜到曉青家去淘金~~
=======================
哈哈哈,謝謝圓導,等著圓導給發大獎!
“孩子的快樂很重要,但首先要能獨立生存,父母給他們準備好了一切,他們隻要快樂沒有生存危機感,這種快樂是不會持久的,這個娃後來站住了腳跟,但絕大多數人這樣盲目追求是沒有結果的,然後呢,他們會一直快樂嗎?”,領導問得好!:)
跟著領導點讚!這書評是獲金牌的節奏。今晚月黑風高,派圓貓小盜到曉青家去淘金~~
精彩教育女兒的理念也非常棒,你把你寫給女兒生日的信貼過來吧,一定對大家有啟發!
雖然每個華人家庭背後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但有出息的華二代的成長過程還是有跡可循。我認為作為父母給予孩子什麽樣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對孩子不能缺少愛、信任、包容和尊重,這些品質的培養遠比讓孩子上補習班、上名校、優渥的生活來得更重要,最後你會發現當孩子們踏上社會之後,跟別人競爭的更多是靠前者,後者最多隻是錦上添花而已。這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體會。謝謝菲兒的讀書分享!讚!”
=============================
多謝藍山兄,你的總結分享非常棒,我回頭補充一點到文裏去。
謝謝菲兒推薦,有空找來讀一下。
==================
多謝暖冬,寫這篇時就想到了你和你女兒的相處,很讓我受啟發。期待暖冬和你女兒的分享!:)
==========================
特別同意來點生活!看著你和女兒的合影,就知道你們有很好的溝通!:)謝謝分享.
“自己現在雖然窮很多”,這是真愛啊!好像文藝界(寫書的也一樣)就是這樣,大部分人謀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誰都有錢,這點和其他行業差別挺大。
=======================
同意高妹,他這個是個大角色,不容易得。“好像文藝界(寫書的也一樣)就是這樣,大部分人謀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誰都有錢,這點和其他行業差別挺大。”,這個補充得特別好,你說得沒錯,謝謝高妹!
==================
謝謝梔子花的好分享,非常感人。你太謙虛了,你們是有智慧的父母。
========================
多謝好分享,我也是覺得箴言裏麵有很多的金句,是智慧書。隻是有些華二代可能大了後,尤其是上大學後會遠離教會,走失。。。
當我自己有孩子後,雙方老人看我們忙,都曾建議讓他們先把孩子帶回國去養,上學時再接回來。我毫不猶豫地謝絕。我知道這個損失是看不見且無法彌補的,絕對不可以。“
=========================
謝謝唐兄分享,他自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肯定會對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產生問題。而二代的代溝,應該更加劇了。。。
你們做的是對的。
==============
謝謝同雲台兄的分享,很好的總結,回頭加一點到文裏去。:)
孩子自己帶太重要了!
是的。
“自己現在雖然窮很多”,這是真愛啊!好像文藝界(寫書的也一樣)就是這樣,大部分人謀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誰都有錢,這點和其他行業差別挺大。
雖然每個華人家庭背後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但有出息的華二代的成長過程還是有跡可循。我認為作為父母給予孩子什麽樣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對孩子不能缺少愛、信任、包容和尊重,這些品質的培養遠比讓孩子上補習班、上名校、優渥的生活來得更重要,最後你會發現當孩子們踏上社會之後,跟別人競爭的更多是靠前者,後者最多隻是錦上添花而已。這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體會。謝謝菲兒的讀書分享!讚!
這裏麵有一個非常潛在而深遠的心理因素 — 他4歲才跟他的父母團聚,這可能是他後來內心有很多掙紮的重要原因,而不僅僅是兩代人的觀念不同的問題,這是說不清道不白的。。。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我的成長經曆有類似性,我懂。關鍵期一過,深層的親密感情就建立不起來。
當我自己有孩子後,雙方老人看我們忙,都曾建議讓他們先把孩子帶回國去養,上學時再接回來。我毫不猶豫地謝絕。我知道這個損失是看不見且無法彌補的,絕對不可以。
這個議題非常值得思考,我自己覺得二代和一代之間的衝突,很多情況下是一代的不安全感造成的。不是說是他們的錯,卻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溝通還是最重要的啊。這個也是我女兒希望研究的課題。會把這本書推薦給她。
新周愉快!
記得馬斯克的爸爸被問到:你和馬斯克關係怎樣?他回答:我和馬斯克的關係就像我同我爸爸關係一樣。
父母子女的關係一言難盡。
這是一本好書,謝謝菲兒分享!
他和父母不太融洽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小時候跟父母分開的時間太長了。
讀來也是感觸深深。本人來美久矣,孩子出生在曼哈頓,我熟悉那裏幾乎的一切,也有很多好朋友依舊在那裏。搬出曼哈頓我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為了孩子搬出。我倒沒有期望孩子出人頭地,我隻盼他們健康、快樂、正常裏生長。